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1月21日《信息时报》报道,备受关注的2007全国考研,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参加2007年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广东省有3.5万人冲刺考研。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考研首次出现“降温”  相似文献   

2.
方立新 《教育》2007,(2S):19-19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了,“大学无用论”和“大学致贫论”深入贫困地区农民心中了——中国《新闻周刊》这组影响巨大的调查性报道,最近仿佛又有个“深度版”,那就是“考研降温”:刚刚结束的2007年研究生招考,与往年相比,全国考生人数仅增加7000人,明显低于往年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I0004-I0004
1月22日至1月23日进行的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首场考试项目,117万的考研大军高调出场,为今年的考试市场确定了主调,考试市场依然强劲。考研势头不减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报考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117.2万人,比2004年增加22.7万人,增幅为24.1%.其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7,(4)
“知识不再改变命运”了,“大学无用论”和“大学致贫论”深入贫困地区农民心中了——中国《新闻周刊》这组影响巨大的调查性报道,最近仿佛又有个“深度版”,那就是“考研降温”:刚刚结束的2007年研究生招考,与往年相比,全国考生人数仅增加7000人,明显低于往年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事记一九九七年3月《1997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规定》发布。1997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计划招生90万人,比上年增加3.5万人;与往年相比,成人高校招生考试规定有所调整,首次对以同等学历报考者的年龄加以限制,并停止实行“往届生”的招...  相似文献   

6.
考研长镜头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 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有117.2万人报考2005年硕士研究生。这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比2004年增加了22.7万人,增幅为24.1%。放眼河南,今年我省报考人数为80404人,比去年多出近3万人。尽管全国录取比例为4: 1,但近年来“考研热”仍高居不下,“校漂族”和“社漂族”纷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  相似文献   

7.
持续升温的“考研热”7年来首次呈现“降温”迹象。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比去年减少8.2万,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据教育部17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44.9万人(其中硕士39万人),比2007年增长6%。  相似文献   

8.
2011年第一大考——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结束。考研热持续升温,2011年考研报名人数达151.2万.比去年的140万增长了11.2万人,创历史新高。据分析,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形势严峻,通过考研延后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2007年,江西省中职学校招生数首次超过普通高中,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该省中职学校招生298352人,普通高中招生272948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数比达到52:48。全省每万人口中职学校学生数132.11人,列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2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教育》2005,(6):I0002-I0002
佛山市第一中学是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较。校园占地面积12.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2万平方米。现共有64个教学班,学生3161人,教职工266人,其中特级教师、高级教师92人,一级教师80人,  相似文献   

11.
山珍 《大学时代》2004,(10):42-46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2004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94.5万人,比2003年净增14.8万人,增幅为18.4%,是历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专家预言.2005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会比往年更多,竞争将空前激烈。如同高考一样,考研时志愿的填报事关考研成败。那么,考研志愿究竟怎么选呢?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旦决定考研,第一步决策就是确定报考志愿。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二志愿作用不大,绝大多数考生面对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步骤形成专业选择意向;确定报考单位i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志愿,并考虑第二志愿。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比2006年略有增长。但是,在实际考试中,“考研热”突现降温拐点:上海出现高达20%的缺考比例;沈阳市的研究生考试报名考生较去年减少了2852人。考研的温度似乎突然降了下来,其原因到底是考生渐趋理  相似文献   

13.
广东经济总量连年在全国排名第三,占全国的1/8,储蓄余额占全国的1/7。但在教育上.其落后程度与经济发展反差很大。如。2007年全省高校毛入学率为25.6%.低于浙江、江苏5个百分点以上;常住人口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数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第22位。过去的10年.广东省人均GDP年均增速和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都远远落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沿海省市的后面。长期以来,民办教育只能自生自灭,缺乏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发展战略眼光以及积极的扶持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14.
徐宁  张素 《继续教育》2005,19(7):16-17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企协作、联合办学被赋予新的内涵。首先.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2004年,首次出现报考人数低于计划数的现象。在山东,成人学历教育2004年计划招生132万人.实际报名只有22.3万人,较2003年跌30%。以往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蹲在办公室“等米下锅”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已普遍感到了危机.培育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已成为许多高校成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第二,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众多企业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     
1987.01万人 教育部发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4832所,比上年增加139所;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10.02万人,比上年增加62.2万人;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987.01万人,比上年增加177.12万人。2007年秋季学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经费达到9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6.
从中招现象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普遍出现了滑坡现象.据悉,全国不少地区中职招生未能完成计划,有些地方职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只占招生计划的10%.北京市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今年北京市"职普比例5:5,普通高中扩招一万人"的计划已经基本实现,但是今年北京市中职中考考生数首次低于招生数,某些城区中职招生只完成计划的70%.一所国家级重点职高因没能提前招生而成了"重灾区",往年招生1000余人,今年只招了400余人.一所农村地区的市级重点职业高中,往年招生600多人,今年只招了280人;而该校往年报名人数达1000余人,今年报名人数只有几十人.更多的职高学校的校长对招生数避而不谈,似有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2005,(1):67-70
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总面积733平方公里。总人口280.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8,9万人,暂住人口251.6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宝安利用地缘和政策优势,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其他事业的发展.我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卫生先进区、广东省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部了解到,我国考研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已经突破128万人,创历史新高。●从“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了解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社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自己添加求职的筹码,这逐渐引起两股热潮。一是追逐高学历,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考研究生,尤其以考研最热;二是考证热,在花样繁多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考取一份证书,借以证明自己掌握了某项技能。这些现象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人开始要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正是应这种社会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哪些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你的选择是否真正作到了量体裁衣?是否在纷纭中为自己的人生制订了一个理性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及《英语考试大纲解析》终于在全国各大书店上市了。认真对比往年大纲,发现新大纲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新变化。考研英语作为国内英语相对高水准的语言考试,从2005年开始考试题型比较稳定,连续2005年、2006年、2007年,  相似文献   

20.
徐敏 《成才之路》2009,(33):I0005-I0005
2010年研究生报考已拉开大幕。明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465万人,与今年基本持平;而明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611万人,比今年增加52万。教育界人士预测,面对就业压力,考研仍是大量毕业生的选择,明年考研竞争将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