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宁上幼儿园经常迟到,有时9点来到幼儿园,还没吃早饭。为此,老师和宁宁的妈妈交换意见“:9点吃早饭会影响孩子吃午饭,希望您早点儿把他送来。”宁宁的妈妈每次都答应,但坚持不了几天,又会重蹈覆辙,老师问宁宁的妈妈“:您8点左右将孩子送来有什么困难吗?”宁宁的妈妈说“:我每天10点钟上班,宁宁爱睡懒觉,所以我会晚送他。”如果您是宁宁的老师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面对经常迟到的宁宁,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相似文献   

2.
失物招领     
宁宁自己有一只红汽球,今天他在街上又捡了一只绿汽球。他请在二年级念书的明明哥哥写了一张“启事”,贴在街头: 谁没了汽球,快来拿。宁宁哈,小朋友都来看了,宁宁真高兴。他一个一个问过去,可小朋友一个个都摇摇头。一位阿姨抱了一个小弟弟走过来:“请问,这里有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小科学家     
宁宁在幼儿园,学到了好多好多知识。这天放学回家,看见妈妈正在洗青菜,就指着问:“妈妈,我考你,这是什么?”妈妈说:“这是青莱。”宁宁拍着手说:“妈妈错了。老师说,这叫蔬菜。”妈妈笑起来。宁宁又问:蔬菜里有什么?”妈妈说:“有纤维素,有叶绿素,还有——”见妈妈说不下去,宁宁乐了: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到一所幼儿园参观。晨间活动时,我指着放在自然角中的一盆水仙花问一个孩子:“这是什么?”这个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又问别的几个孩子,他们你看我,我看你,谁都说不出来,我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午点又是苹果。 上一次吃苹果,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的苹果没有吃完。让他们扔掉,他们却又显出一副舍不得的模祥来。等到家长来接孩子时,我特地问了那几位幼儿的家长,问他们的孩子爱不爱吃苹果,答案几乎都一样:“他可爱吃苹果啦!”“他在家一口气能吃完一个大苹果!” 问题在哪里呢?那天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看电视。妈妈突然说:“谁愿意削个苹果给我吃?”我拿着苹果,又  相似文献   

6.
该责问谁呢     
宁宁的奶奶有两个孙女儿,不知为什么奶奶总是偏爱宁宁。春节前奶奶给宁宁买了一双大红皮鞋,又暖和又好看,宁宁兴奋得又笑又叫。在给宁宁试穿皮鞋的时候,奶奶对宁宁说:“我知道你准喜欢,有件事我得嘱咐你,二婶来了可别说是奶奶给你买的。”妈妈点点头,也对宁宁说:“二婶要问,你就说是外婆送的,记住了吗?”宁宁眨巴着  相似文献   

7.
场景一:妈妈叫凡凡快点儿起床,可凡凡一边磨蹭着,一边大声说“:我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了,我要在家和奶奶玩。”场景二:“好孩子,快一点儿,妈妈要赶不上班车了!”妈妈一边说着,一边给宁宁穿衣服。可宁宁似乎并不着急,还让妈妈听她讲故事。大多数家长都有过上述类似的经历。有的孩子在早晨起床后、上幼儿园前磨磨蹭蹭,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⒈有的孩子做事情时动作比较慢,别人5分钟就能干完,他却要1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⒉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而耽误时间。⒊孩子确实有不愿意上幼儿园的“理由”: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8.
王秀芹 《山东教育》2005,(30):25-26
“哇——”随着哭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一个紫色怕牙印深深地印在一个孩子手臂上。我问是谁咬的.孩子用手一指:“小调皮——烁宇!”我生气地问:“烁宇.你怎么咬人?”。“谁叫他不给我玩具玩的.”烁宇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其实烁宇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又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小脑袋里装着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但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悲哀     
生命是一个奥秘,它的价值在于探索。因而,生命的惟一养料就是冒险。一个孩子到一座废弃的楼房里玩耍,他听见一阵阵悲伤的哭泣声传来。孩子寻声找去,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四四方方的铁笼里,囚着一个干枯得皮包骨头的人,哭泣声就是他发出来的。“你是谁?”孩子问。“我是我的生命。”那人说。“谁把你关在这里的?”孩子问。“我的主人。”“谁是你的主人?”“我就是我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我在某幼儿园问一个中班的孩子: “你有好朋友吗?你和谁最要好?”“我和刘×和张××最要好。”他回答。“为什么你和他们俩最要好呢?”我又问。  相似文献   

11.
你是谁     
我们虽然不能放下周围的一切,但是也不能为了一切而丧失我们自己。一位妇人晕倒在地。突然,她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离开了人世,正站在天堂里的法官面前。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谁?”“我是市长的妻子。”妇人回答。“我没有问你是谁的妻子,而是问你是谁。”“我是4个孩子的母亲。”“我没有问你是谁的母亲,而是问你是谁。”“我是教师。”“我没有问你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你是谁。”“我是一名基督徒。”“我没有问你的宗教信仰,只是问你是谁。”一问一答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妇人总是不能满意地回答法官的“你是谁”这个问题。她下决心要找出“我是…  相似文献   

12.
自助与互助     
离园时,宁宁的妈妈请我帮忙管教她的孩子。问明原因才知道,每当妈妈请宁宁帮忙做事时,宁宁总是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宁宁请妈妈帮忙做事妈妈不肯时,宁宁就会说:“老师说了,要互相帮助!” 您认为应该怎样“管教”这个聪明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我来到湘江边玩耍,隐约听见悲伤地哭泣声,看看却四下无人,我轻声问:“你是谁?为什么要哭?”这时传来一个柔弱的声音说:“孩子,我是湘江妈妈呀!你走过来瞧瞧我的模样吧!”我走近江边,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使我忍不住一阵恶心。湘江妈妈说:“孩子,气味不好闻吧?这都是因为我的儿女不孝顺,把污水和垃圾排进了我的身体,让我病成这个样  相似文献   

14.
大班在晨间游戏时,有七个孩子在玩轨道玩具,他们用玻璃小球当轨道中的滚动物。可玩了一会儿几个孩子就说:“老师,某某的玻璃球多,我的球少。”“我只有一个球。”“我只有两个球。”……我走到他们中间问:“你们谁的玻璃球最多?”张择晨将手摊开让我看,哇,一大把球,咕噜咕噜直往下掉。我又问:“谁的球最少?”张宇轩摊开手说:“我只有一个。”晨晨说:“我只有两个。”我问:“为什么有人多有人少呢?”“他们抢的。”“不,有的是我捡来的。”球多的人争辩道。“咱们能不能把球分分匀呢?”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谁都没答腔。拿多的不肯拿出来,拿少的…  相似文献   

15.
“哇!”一个女孩子哭了起来,我连忙问怎么回事。“我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打了我一拳。”女孩哭着告诉我。“我爸说了,‘谁打你,你就打谁’,她碰我,我就打她。”打人的男孩振振有词。“你爸爸真是这样说的?”我又问。“就是!”回答得是那么肯定。 离园时,我问这位家长是否有这回事,他说“是的”,他认为,“应该培养孩子的自卫能力,将来孩子长大了才能立足社会”。他的想法既令我震惊,又令我深思。震惊的是,他的孩子在班上早已是无组织无纪律,总是惹事生非的了,做父亲的还这样教育他!令我深思的是,近年来,用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信口回答彼得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因其贪玩,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有一次,语文老师问他:“你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谁的作品?”彼得懒洋洋地回答:“我怎么会知道呢?像我这么大的孩子是不喜欢看莎士比亚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老不死     
天真的孩子问爸爸:“世上还有人能不死吗?”“没有人能不死的!”“不!”孩子摇摇头说,“你骗我。”父亲奇怪了:“谁能不死?”“奶奶!”孩子很有把握地说。父亲以为孩子对奶奶爱得天真,哈哈地笑了:“真聪明。”孩子把头一甩:“不是我说的。”父亲笑着问:“谁说的?”孩子说:“妈妈说的。”老不死  相似文献   

18.
宁宁小时候是姥姥带的。姥姥有个传统观念,说是孩子起床时要多叫几遍才行,否则对孩子大脑发育不好。在姥姥的呵护下,宁宁养成了起床要叫三遍以上的不良习惯。上小学以后,我决心帮助宁宁纠正这个毛病。我和宁宁说:“据妈妈了解,人睡醒立即起床,对大脑的发育没有影响。总让妈妈叫几遍,你才能起床,既耽误时间,又使得妈妈很不开心。咱俩商量商量,改掉这个毛病好吗?”宁宁同意了我的意见。在我的督促与鼓励下,开始一段时间,宁宁还能较迅速地起床。时间一长,就不令人满意了。我开始寻找契机,想通过自我磨难的方法让宁宁尽快改正不…  相似文献   

19.
早晨,我在幼儿园大门口碰上宁宁的妈妈,只见宁宁从自行车上下来连忙摆摆小手说:“妈妈再见!”妈妈说:“你走吧,我给你交伙食费去。”宁宁非常着急地说:“不用你交,让爸爸来交。”妈妈还是要交,宁宁急哭了:“你快上班去吧,千万别来,好妈妈,你别来……”我当时很纳闷,难道宁宁是怕老师向妈妈告状吗? 宁宁六岁,在班里是数得上的聪明孩子,表达能力强,老师很喜欢他,因此根本不存在怕老师告状的问题。宁宁的妈妈说:“以前大多是我送他到幼儿园来,近些天不知为什么,他只让爸爸送他。那天他爸爸外出,一说我送他,他就不愿意……”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有意多接近宁宁,终于使他说出了原委:“我听老师们说我妈妈长的丑,××  相似文献   

20.
碰到“好问题”游戏结束后,我和孩子们讨论着今天的游戏。当讨论到一个物品归类游戏时,奇奇突然问:“为什么剪刀既是学习用品,又是厨房用品?”我很惊讶,做教师十几年我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但我意识到这是个好问题。“其实,剪刀还是木工工具。”有个小朋友在一旁补充。于是,我追问道:“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孩子都哑口无言。霎时,我真有那么一丝冲动想告诉孩子们:“因为剪刀本领大”。但我还是忍住了,和孩子们一起把问题记录到了“问题树”上……周五,寄宿制的孩子要回家了。临走的时候,我问:“谁还记得奇奇的问题?”没想到大多数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