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将音乐视为艺术的最高形式,视为一切艺术的母胎。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完整地勾勒了音乐形态和音乐精神的演变历程。以音乐形态为着眼点,结合不同时期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关系的变化,可以将《悲剧的诞生》中音乐形态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民歌与抒情诗、酒神合唱歌队与悲剧,以及现代歌剧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音乐形态的演变反映了音乐精神兴盛衰微的变迁;而从尼采对瓦格纳音乐戏剧前后期态度的转变中,又可以见出尼采对重振音乐精神的不断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尼采对古典学术的贡献不在于具体的研究,而在于对理解古希腊品质所提出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见解. 尼采关于古希腊悲剧本质的认识构成这些见解的核心.通过简要论述构成<悲剧的诞生>中的"悲剧性"的其中两个要素:希腊人对自然本质的悲观主义认识以及尼采的悲剧快感论,解释为什么尼采对希腊品质的独特理解对于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尼采美学有着很明显的非理性特征。他用古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的形象来说明艺术的起源与本质。认为人的生命本能、原始的冲动才是艺术的动因和艺术的根本。尼采激烈批判的苏格拉底主义,实际就是理性至上的思想。他认为现代文明病的症结就在于生命本能的衰竭。只有复兴悲剧精神,用古希腊的酒神精神激发民族的活力才是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尼采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最早揭示科学局限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尼采崇尚悲剧却不悲观,在他看来,本质痛苦的世界意志有着永恒创造的快乐,悲剧中蕴含着能拯救德国文化的酒神精神。尼采既否定了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也否定了表面上肯定人生、实际上否定人生的乐观主义,主张用审美的眼光关照人生,对压抑人性的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并预言在现代文化的废墟上,悲剧定会重生。  相似文献   

5.
尼采早期以古希腊悲剧研究而产生的悲剧美学有很多颠覆传统审美因素的存在,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比较早期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窥见尼采后期美学思想的雏形,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尼采笔下酒神颂歌式的作家,她将音乐和诗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悲剧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尼采通过否定二元对立的抽象理性,揭去充盈着力与美的生命世界上覆盖的面纱,并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理解悲剧。在《悲剧的诞生》中,他试图通过重释古希腊传统悲剧摧毁苏格拉底以来“使生存显得可以理解”的理性世界观,达到酒神精神的生命狂欢与日神精神梦幻形象的统一。这种冲破单一的理性视角而触及生命存在本身的哲学与一向推崇体验阐发、从天人同理的视角解读存在与生命的道家哲学极具共域性。然而,在《老子》等道家文本的鉴照下,尼采虽感受到虚伪的理性世界背后道的生发流通,却难以对其如实描述、建立妥当的思维径路,因而其酒神精神又在外显表征与进入方式上与先秦道家哲学、乃至中国哲学的世界观、生命观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将,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尼采哲学不仅前继叔本华唯意志论的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滥觞,而且后启柏格森生命哲学、萨特存在主义、弗洛伊德泛性论等非理性主义哲学的狂潮。尼采的思想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在其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他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已经孕育成型,此后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人性的,太人性的》、《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  相似文献   

9.
蒙丽芳 《海外英语》2014,(19):176-177
亚里士多德和尼采在不同时期给西方文明留下了理论著作和文化财富,分别在《诗学》和《悲剧的诞生》中阐述了各自的悲剧理论。试从理论派别、理论核心和理论联系等角度对其悲剧观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他们在悲剧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著名美国华人作家白先勇的创作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白先勇小说描写了台湾特有历史年代的人物,渗透浓郁的历史沧桑感,我试着用尼采的悲剧观来解读白先勇的两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做着“永远不老,青春永驻”的美梦,是一个日神式的悲剧人物。而《孤恋花》中的娟娟是一个酒神式的悲剧人物,她在迷醉中完成了自己凄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近代哲学家尼采的超人思想及悲剧思想对人类文化曾产生过强烈的冲击,他的思想对老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以老舍小说《月牙儿》解读尼采解读尼采的悲剧思想及超人思想。尼采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但是人必须要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这与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月牙儿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刘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61-162
尼采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许多美学大家.他有着以艺术拯救人生的美学观.他的美学观点要求人们正视现实,在不完满中求艺术的完满,重视艺术在现实人生中的作用.<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美学的真正诞生地.本文从<悲的诞生>出发,试探析尼采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尼采悲剧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悲剧理论是其激进反判哲学的先声.在悲剧起源问题上,尼采以日神的“恬静”与酒神的“醉狂”经希腊人意志活动而结合,解释“悲剧的诞生”:在回答如何对待痛苦死亡这一哲学终极问题上,尼采改造了叔本华哲学,将人生的悲剧性与希腊乐观的人生态度调合为一;通过对悲剧“音乐精神”的分析,尼采张扬了非理性主义,显示出西方哲学对人生存世界的重新审视,传达出“反传统”的新时代的审美信息;尼采以“形而上的安慰”解释悲剧之谜,强调悲剧在帮助人类审美地看待人生从而直面现实方面的作用,透露出“超人哲学”的端倪.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认为《美国悲剧》中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和传统清教主义的式微.这种基于消费主义和清教主义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有较大局限.清教主义作为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日益兴起的消费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美国社会观念的“灵”和“肉”,控制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以从虚拟身份、虚设标准和虚伪制度三个角度解析《美国悲剧》所表现的清教主义和消费主义相互纠结下的社会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诗人兼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一生创作了数部著名的小说,其中《绿荫林下》、《远离尘嚣》、《还乡》、《喀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都具有浓烈的悲剧意识。这是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共识。英国文学史家埃文斯认为,哈代的小说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它们引向悲剧结局”。英国20世纪著名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丽亚·沃尔夫称他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笔者认为,哈代能被长达几个世纪的人所追捧,就源于哈代悲剧作品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6.
平君 《海外英语》2014,(3):182-183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最早论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创立了悲剧理论,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结合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阐述的悲剧理论,这篇文章通过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人物形象塑造、悲剧效果上的分析,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这部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第一部运用西方哲学观点分析《红楼梦》的专著,其出现犹如一颗惊雷炸响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100多年后反观这篇《红楼梦评论》,不难看出其"一切为悲剧哲学服务"的宗旨以及由此带来的偏颇。  相似文献   

18.
冯雪 《考试周刊》2013,(25):22-23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愤怒的葡萄》出版于1939年,讲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季节工人的悲惨故事,展示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本文从自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阐述了《愤怒的葡萄》中葡萄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从平行研究角度浅析《哈姆雷特》与《雷雨》的悲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敏 《文教资料》2014,(28):15-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其代表作《哈姆雷特》集聚了多种艺术成分,体现的人物特性完美而又悲剧,反应的人文主义思想鲜明又强烈,这些都是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点。曹禺,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他的处女作《雷雨》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雷雨》的诞生奠定了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第一人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戏剧发展开拓了道路。本文采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将两部戏剧的悲剧主题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更深入地解读两部作品,从而更好地了解两住剧作家的创作思想及中美文化背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普法战争浓浓的炮声中,尼采构思着《悲剧的诞生》,展开他的现代性文化批判,构建着德国民族文化未来的梦想。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德国民族文化想象已初见端倪,对希腊悲剧及其神话的思考是尼采发现文化隐秘的开端,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成为尼采文化构建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