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航天的最终目标就是人类进入太空、征服太空,利用太空(包括月球和其他星球)微重力、超净、高真空等特点,进行空间生产、科学实验、空间观测等活动,更好地为人类创造财富。载人航天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和社会意义,它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在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必然要走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太空旅行、火星定居等是我们"星辰大海"美好愿景中的一部分,但人类毕竟是肉眼凡胎,如何抵抗太空旅行或在其他星球上生活可能受到的伤害呢?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或许可以将水熊虫的DNA与人类细胞相结合,利用其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宇航员更能抵抗太空飞行的有害影响。水熊虫究竟是"何方神圣"?其DNA真的能与人类细胞结合吗?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将水熊虫的DNA与人类细胞相结合并不靠谱,还涉及伦理问题。目前,金属壳体和强磁场屏蔽技术是宇航员抵御长期太空辐射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3.
奇事异闻     
《科学生活》2007,(2):7-7
天文学家搜寻外太空电视信号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如果有,那么外星人是否也会看电视?天文学家计划搜寻来自太空的广播电视信号,如果能找到的话,那就意味着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可能有生命存在。这个项目计划于2008年上半年展开,使用射电望远镜完成搜寻任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的载人太空探险也将冲出地球轨道,到其他星球上去扎营驻寨。人类已经实现了登陆月球的梦想,下一步将登上火星。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科学家有多种假说,其中一种是“太空胚种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它们跟随着陨石来到地球,并在地球上开始了演化之路,从细菌一直进化到人类。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太空胚种说,他们觉得,如果在史前时代,其他星球的生命能够到达地球,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不能到达其他星球呢?  相似文献   

6.
正太空没有水,空气稀薄到几乎没有的程度,在太空遨游的航天器的"皮肤"是不是可以保持素颜了?不再像在地球上那样,不"化妆"就会失去"高颜值",锈迹斑斑?还真不是这样,太空环境对航天器"脸面"的伤害还是很残酷的。举例来说,"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建立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了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飞机如果放在其他星球上还会正常飞行吗? 我们不妨以塞斯纳172天鹰这款飞机为例,这也许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飞机.将塞斯纳装满锂电池,然后放到太阳系最大的几颗星球上,究竟会怎样呢? 重力和大气是飞机飞行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其他星球上,这两项条件与地球并不相同.所以,可以先排除大气稀薄,或几乎没有大气层的星球,如月亮.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生命,但至今未果。那么,身为智慧生命的我们,能否当一回"造物主",将生命的种子播撒到宇宙的其他角落?随着天文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系外星球,我们会发现那些潜在的宜居世界的宜居时间可能是短暂的。也就是说,在那些星球上,生命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出现。即使生命能够诞生,那些未成熟的生命也可能会因为这些星球不再宜居而被扼杀。那么,我们人类是否可以帮它们一把,把地球生命送到那些正处于宜居时期的星球上?向太空播撒生命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一群老鼠将被送上地球轨道。当然它们不是去太空旅行,而是肩负着实验任务。为什么要让老鼠上太空?在地球上,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都需要重力。如果重力消失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肌肉会变得松弛;因为钙质流失骨头会变得脆弱;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会下降等。宇航员在太空里生活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虽然人类真正进行太空探测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以来,人类已经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项目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现在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0.
问读者     
正2016年第1期空白读者问:一个星球上是否可以同时进化出两种高级智慧生命?如果可以,那么这个星球上将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每一种生物都有敌我之分,两种同样高级的智慧生命同时存在,那么彼此肯定会成为敌人,因为对方都有可能抢走自己的生存资源。因此,我认为会有持续的战争。长期的战争使地球上生灵涂炭,最后两种高级智慧生命中会有一种处于统治地位,另一种则会被奴役。大科技读者韩平高级智慧生命具体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人类有人类的标准,但是如果是其他生物呢?那就有可能有  相似文献   

11.
正宇航员是份令人羡慕的神圣职业,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望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蓝色星球——地球。在零重力的太空国际空间站,可以像鱼一样随意飘浮、漫步在空中,可以倒立着打太极,甚至可以像超人,一只手能举起200千克的重物。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炫酷?让人对宇航员的工作心生崇拜与深度向往?但是你知道吗,长期生存在失重的环境中,会对人类等地球生物的健康造成相当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与了解越来越深,科学家已经在构想着如何将人类迁移到这个地球的邻居上生活,如何在这颗红色的星球建造人类的居住环境。除了居住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饮食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嘛。那么,我们在火星上都能吃什么?太空食物的变化今天,人们对太空食物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早期的太空探索时期,那时候的宇航员只能食用一些装在  相似文献   

13.
飞船转起来有多好太空的微重力环境确实不是闹着玩的,呆在太空的宇航员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的情况,这是因为肌肉和骨骼不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了,用进废退,就会像长期不锻炼的人一样,变得弱不禁风了。专家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但收效不大。于是有人建议,我们是否可以在太空模拟重力呢?转动的物体会产生一定的离心作用,例如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物理理论学家史蒂芬·霍金再发警告:"我们必须在未来一百年内离开地球"。地球空间即将用尽,太空移民或是唯一解决方案!而月球和火星正是人类的首要目标。虽然这种说法被主流媒体抨击,但太空生活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且人类早已向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迈出去后,在浩瀚的太空,宇航员的饮食问题如何解决?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下如何进食,又该吃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们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20年内把人类送上太空,但是,去往火星的旅程需要迎接各种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从地球到火星的旅途大约要花费7个月的时间,宇航员们一旦离开地球的大气和磁场的保护,他们的DNA就会长期暴露于宇宙射线之中,并会受到损害。而且在微重力的环境下,宇航员们的肌肉会发生萎缩,骨骼的骨质会逐渐流失。生理方面的影响只是其中一方面,长期的相处、无聊或对有限资源的争夺等各种心理和社会因  相似文献   

16.
正在看国际性比赛时,即使你平日里不关心国家的政治、经济,但只要看到颁奖时冉冉升起的国旗,心中也不免有几分激动。因为旗帜具有感召力,有了旗,我们就可以把自己划入一个特定的圈子。地球上大约有19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专属的国旗。而随着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人类会越来越频繁地前往其他星球执行任务,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地球设计一面星球旗呢?这是一个难题,毕竟这是代表一个星球的旗帜,如果让你来设  相似文献   

17.
自从诞生以来,人类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太空的关注和探索,并试图了解其它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形式,进而梦想着在未来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或是先把有这种潜力的星球改造成可支持生命存在的“第二家园”,然后再移民。这似乎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梦想和极其伟大的壮举。当人类的火星探测器成功地在火星上降落,并顺利地取回图像数据,全世界都为此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时,是否会有人冷静 地想到,也许与此同时,外星智慧生命早已捷足先登,它们已经发射过探测器来侦察我们地球,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早已在它们的视线之内呢?权科学家指出,其它星系的外星人很有可…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每天吃的农作物,大多是通过人工培育种子种植长成的。但是,在地球固有的环境下,育种的速度并不快。那么,如果我们换一个与地球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去育种,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于是,人类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太空。来自太空的种子太空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的种子或试验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  相似文献   

19.
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说,要想在茫茫的宇宙中长期生活、工作,必须依赖于空间站——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载人航天器。而在航天员"歇息"的时候,一些特定的、需要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下进行的科学实验就没有停止过。自前苏联1971年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礼炮一号"之后,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一直在进行。我国预计会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而这个尚未建成的太空家园承载着许多科学家的科研规划。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世界人口数据统计,目前为止地球上大约生活着78亿的人,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地上升,除去一些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地球上可以说人满为患、越来越拥挤。移民太空,成为很多人的一个大胆追求。火星是目前科学家勘探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火星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