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回提要:兰州解放,彭述圣蒙政府关照,享受许多社会待遇,高兴地唱起了“太平歌”。 宁宝丰受他人激将,大闹兰州棋坛,“摘牌”未遂,销声匿迹。 第二十九回 恣意挑衅 魏长林勇斗棋圣  相似文献   

2.
上回提要:“用高棋”魏长林勇斗彭老,褒贬参半;钱洪发首次求教,杜撰假名。 第三十回:兴隆山中陈元帅平易近人 太白泉畔彭高棋以和为贵 钱洪发乃天津人,小时候就喜欢象棋,常常跟津门好手武凤林、艾子厚学棋,后又随名家庞霸庭学棋,并与其  相似文献   

3.
凉州陈悄然离兰门,于三爷怅然若失,小阁楼与刘番觥筹交错,试论棋坛英雄。留下一段左宗棠西征平叛,两遇棋叟的棋史佳话。 第十回 城乡上下 骥驹奋蹄闯荡 抨场内外 竞显世态百相 冬去春来,又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大地复苏,农民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耕耘。 回乡完婚的甲戌子(彭述圣)在烟墩沟村老家蜇伏了十个月后,早就静极思动了。尤其听说凉州一位青年高棋将兰州棋坛搅得沸沸扬扬的消息,真恨不能肋生双翅,飞到城里见见那位了不起的象棋高手。  可是父母兄长让他完婚期间至少在家待一年的“禁令”并未撤消,一向孝顺的甲戌子又怎能忍…  相似文献   

4.
30年代的上海棋坛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既有“华东五虎将”,又有“棋坛四金刚”,真是将星云集。“棋坛四小”则是当年沪上棋坛备受瞩目的几位青年好手。所谓四小乃是小剃头林荣兴、小湖北雷海山、小煞星叶景华、小杭州董文渊。  相似文献   

5.
武延福,出生于1906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回民。他幼时即学会象艺,稍长水平有所进步,上世纪五十年代,当他听说省会兰州棋艺水平较高后,便舍弃了开磨房的小业主的小康生活,奔金城求艺。当时兰州棋坛以棋圣彭述圣为泰斗,魏长林、管必仲、魏玉山、钱洪发等人为棋坛中坚,武延福慑于彭棋圣的威名,没有公开向其叫板。而在兰州茶园与彭棋圣的弟子们对弈。由于他对兰州二三流棋手均胜多负少,因而渐渐有了一些知名度。1959年为迎接首届全国运动会象棋比赛,兰州市体委组织了带有选拔性质的全市象棋大赛,这次比赛除彭棋圣之外,几乎汇集了金城棋坛的所有高手,结果武延福异军突起夺得了冠军,于是他名正言顺地取得了惟一代表甘肃参加国赛的入场券。同年9月,武延福初次进京参加了全运会象棋比赛,这次比赛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 名棋手参赛,赛前业内人士均把目光集中到一些名将和新秀的身上。在小组预赛中,武延福击败京华国手侯王山的一役显示了不凡的中残局造诣,在赛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接着武延福战平去年全国冠军、“小神童”湖北李义庭,战胜河北名将王家元,就这样他与李义庭携手进入决赛。决赛共有八人参加,其中包括广东杨官磷、黑龙江王嘉良、上海何顺安、四川刘剑青、宁夏马宽,以及初露头角的“杀象能手”辽宁孟立国。决赛中,53岁的武延福又一次让业内人士跌破了眼镜,他除了战平湖北李义庭外,还击败了马宽等两名国手,最终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1975年,武延福去世,享年70 岁。文章最后把武延福在首届全国运动会象棋比赛中战胜侯玉山的一局棋评介如下,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6.
上回提要:贾题韬连败北平高手,张雄飞设计相邀,三老相见甚欢。独与彭老投缘,专访兰州,重创魏长林。 全国赛上,管必仲昙花一现。 第三十三回 大器晚成 武延福一鸣惊人 巨星陨落 彭述圣魂断金城 1959年9月,首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别的项目不谈,单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全国象棋比赛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上回提要:凉州陈勇斗刘番,大三饶称雄金城。孤少年文庙奇遇,随表亲棋界息影。 第九回 觥筹交错 于三爷试论英雄 平叛逐夷 左宗棠巧逢棋叟 凉州陈离开兰州,与他现身兰州一样,都是那样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他的突然离开,固然给兰州棋坛留下许多遗憾,但最感到遗憾的却是一位非棋界人士──名医于三爷。 于三爷自打见了凉州陈后,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奇特感党,特别有一次无意中听到凉州陈得意时喊出的“常继爷”三个字,觉得有些耳熟。 几十年过去了,有些事似乎已很遥远,可又仿佛就在眼前。 原想抽空找小陈聊聊,未料到小陈走得…  相似文献   

8.
上回提要:彭述圣坐镇隍庙茶园,半月间与群雄交战百余盘,无人与其争锋。性情暴烈,眼高于顶的“八大王”也成强弩之末,尽失以往威风。 第十四回 坐镇隍庙 受挫银色计算旋风 登临白塔 渐悟流水行云 彭述圣坐镇隍庙茶园,老一辈棋手孙唐、刘番相继退隐.陈八已盖不住他的锋芒,故其声誉渐隆、人气渐旺,众皆以“尕高棋”呼之。 吃水不忘挖井人。彭述圣感念刘番、于三爷对自己的种种恩德,每逢月底必去拜望。二老见彭述圣根基已稳,且知情达理,心中也暗暗高兴。 上午闭门研习棋谱,下午茶园坐镇应众──这已成为彭述圣每天的生活规律。 因…  相似文献   

9.
上回提要:首届全国象棋赛上,兰州棋手魏长林乘兴去,败兴归。彭述圣以83岁高龄荣任大会副裁判长,受人尊敬。会上结识奇人贾玄非,惺惺相惜,演释出一段故事。第三十二回设计求贤贾题韬欣然亮相突施杀手管必仲心花怒放话说全国首届象棋大赛开幕之际,突然传来一则消息:有一年近五旬的斯文长者横扫北京天然轩茶社,宋景岱、曹德纯等名手也甘拜下风……宛如当年彭述圣之势。消息惊动了大会裁判组,引起了彭述圣、谢侠逊、林弈仙三老的极大兴趣。谢老详细询问了“强者”的年龄、姓氏、相貌、口音和举止后,喃喃自语:“难道是他!”“谁?快说端详!”彭、…  相似文献   

10.
浙江杭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因山清水秀,在古代便被誉为“人间天堂”。天堂岂能无高棋?上世纪象坛擅长“仙人指路”布局而被棋界称为“刘仙人”的刘忆慈,就是艺品俱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我是个老实人 瘦小枯干的李世石在棋盘上是不折不扣的强人,被他“看中”的大龙很少有吃不到嘴的。再加上出位的言行举止,渐渐树起了棋坛小  相似文献   

12.
本届比赛经过4天的激战,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决战。在女子组中,两位当今棋坛最具实力的全国冠军狭路相逢。一位是雄踞棋坛多年的“棋坛一姐”特级大师王琳娜,一位是近年来进步神速的“超级丹”特级大师唐丹,谁将最终傲视群英,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3.
话说冯敬如     
冯敬如是30年代驰誉广州棋坛的“广东四大天王”中年龄最长、资格最老的一位。当年他曾领有“神棋能”、“棋王泽”等等徽号,由此可见他在广州棋坛中的声望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4.
龙争虎斗     
棋坛岁有才人出前人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借用这两句诗来描绘今日之棋坛,以“代”和“百年”来计,未免过长,改为“棋坛岁有才人出,能领风骚几多年”,可能会相宜些。 1981年全国棋赛,新人辈出,他们风华正茂,头角峥嵘,驰骋在楚河汉界的疆场上,象灿烂的群星,闪烁着夺目的智慧之光。他们都是谁呢?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5.
由于有中韩两国双边对抗的因素,“天元赛”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比赛,国内的众多高手都对此极为的重视。然而曾在国内棋坛风光无限的“七小龙”在后辈们的冲击下已显出疲态,此次站在决定挑战者舞台上的又是两位小虎级的人物。 进入2003年,小将刘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国内棋坛的一匹黑马,他在理光杯和天元赛中连续十场不败,创造了今年第一个连胜纪录。不过要想延续这个纪录,并且成为挑战者也决非易事,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他的苦手古力七段。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27日,我国年事最高的象棋大师朱剑秋先生在其上海寓所内无疾而终,享年86岁。噩耗传来,棋友们无不为之唏嘘叹息。棋坛上的一颗巨星虽然陨落了,但是朱老一生中的辉煌战绩仍然熠熠生辉。 朱剑秋先生,江苏扬州人,生于1909年。早在学生时代便在强手如林的扬州棋坛上崭露头角,深受扬州棋坛执牛耳的名将“慢国手”张锦荣的赏识,被视为“劲敌”。  相似文献   

17.
武宫复活     
张大勇 《新体育》2009,(5):64-67
最近,几乎要被中韩挤下头版头条的日本围棋发生了一件震惊棋坛的大事,58岁的武宫正树九段进入日本NHK杯决赛,与此同时,趁势登上被誉为“黄金交椅”的本因坊循环圈,并打进小棋圣战半决赛。  相似文献   

18.
一 有一种游戏叫牌九,牌九中有牌名“三长四短”。后来,弈林有个怪才,用“三长四短”称呼棋坛三个个子最高,四个个子比较矮的棋手。棋坛这“蔓长四短”,都是独霸一方的枭雄,其中三长是王嘉良、于幼华、郑一泓,都是一米九以上的大个儿,都足特级大师。  相似文献   

19.
李智屏原为湖北队主力队员,退役后从事教学工作,积极培育“棋坛后备军”。曾先后代表过重庆、天津等地参加全国团体、个人比赛,为带动当地棋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当今棋坛“自田签约棋手”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九九岁末的棋坛连续几次出现了在番棋决赛中“零封”的情况。中国名人战中马晓春3比0胜常昊0日本天元战中小林光一3比0胜工藤纪夫,韩国天元战中李昌镐3比0胜徐奉洙,三星杯决赛李昌镐3比0胜赵善津。 如此多的“零封”纪录聚焦在一起仿佛在涂鸦着棋坛世纪末的气氛。这种情况在以前少之又少。 同为棋界高手,对局中出现的“零封”情况不能不说是偶然,但多次偶然相约般地先后出现,似又不能不说是一种必然。从具体对阵来看,除马常决战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另三次番棋出现“零封”纪录实不足怪。小林光一曾在名人战、十段战、小棋圣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