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事件背后:新闻竞争与国际传播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5日傍晚,乌鲁木齐发生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立刻成为全球最关注的中国新闻.新华社于当晚9点半左右抢发了一句话英文快讯,这是中国媒体向世界发布的第一条相关消息. 此后,新华社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对"7·5"事件展开24小时不间断发稿,被美联、路透、法新等外电转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引用,这些报纸还在其网站上刊载新华社报道,其中一些热词点击后直接链接到新华社英文报道.  相似文献   

2.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2018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各大媒体的竞技场和新媒体融合成果的"练兵场".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各显神通,纷纷拿出各自的"撒手锏".从"中央厨房"革新内容生产,到"媒体大脑"试水新闻制作,再到大小屏互动移动化播出颠覆传播模式,各家媒体不断创新,推出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新闻报道,新闻表达也逐渐向民间语态转变.这一切都体现出新旧媒体之间从"相加"到"相融"带来的新变化,更预示着全国两会报道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自由语境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历程及其"公共服务"的信念,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另外还论述了当前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障碍,包括政治势力对媒体的影响;资本势力对商业性媒体的控制;"信息自助餐"报道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田美 《传媒》2021,(4):28-30
在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诞生了.该新闻编辑部集结了全国十余家省级主流媒体,极大地实现了各家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互通,为受众带来不同于以往的两会特别报道.本文结合该编辑部的策划报道实例,探析融媒体时代"云上"新媒体两会报道发力点,寻求媒体融合大势下的主流媒体合作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2005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不少媒体都报道了一条消息:《天然气出厂价格上涨》。这则新闻关乎民生,老百姓自然关注。但看过媒体的报道,却总觉得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8.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新技术建构的地球村里,"一家持酒樽,全村闻酒香"--同源新闻现象日趋严重,尤其表现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今年3月17日江西梨温高速公路发生的爆炸事件,全国媒体竞相"炒作",有500余条消息在网上转载,其中属于原创作品的还不到1%.这次同题报道凸现的N个问题,发人深思,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现在,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版块.此类新闻也许并没有非常抢眼的内容或者图片,但它却改变了长期以来大众媒体并没有以"大众"为主角的做法,它"以民为本",让新闻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媒体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这道"菜"?  相似文献   

11.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体在做明星报道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圈的名人上,因此,将此类以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媒体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但是,也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的黑暗现象、腐朽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两会"报道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媒体传播功能的发挥,它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改革深入、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多年来"两会"报道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模式,但又在不断地追求创新和突破.本文在对"两会"报道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析2011年"两会"传播的新特点,指出"两会"报道的"全媒体"运作方式及其新闻话语的政治学修辞和"公民新闻"等特色,同时还认为"两会"报道正在逐渐推动公共新闻的实践和完善,促进媒体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全方位发展,最后还勾勒了"两会"报道尚待提升的空间,为未来的"两会"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当前媒体存在着过分追逐地域接近和兴趣接近倾向,导致新闻琐碎化风行,遮蔽了对重大事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姜鹏  郑乔 《编辑之友》2015,(11):97-102
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闻报道为例,对中、日、美三国在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对于相关事件报道的新闻选择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并尝试从专业主义的角度,对于新闻选择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在战时各国的宣传政策影响下,媒体的新闻报道都进行了"利我"的筛选.有利于宣扬本国立场的新闻,会被选择甚至放大;相反地,有悖于本国立场的新闻则会被忽略掉,甚至一些媒体还会为了映衬本国的政策而编造出假新闻.研究发现,二战期间,新闻让位于宣传,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都受到极大影响.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异同比较分析,文章力图挖掘出战时媒体宣传的基本目的和新闻选择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终端的转移,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逐渐转移到了以智能手机为主.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观看"两会"的方式.近两年来,两会演变成新媒体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同时也成为媒体融合传播成效集中检验的竞技场.在2017年"两会"报道中,从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二维码,到各区县级两会的图文、视频直播,各个媒体拼内容、拼手法,也拼技术.注重体验的新闻呈现方式成为亮点,媒体融合报道方面的表现也颇为抢眼.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问号得到特别青睐.越来越多的纸媒新闻引问号入题,形成"问号新闻"."问号新闻"为新闻传播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新闻真实性、媒体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媒体只有对"问号新闻"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和度,并注重媒体自身品位的塑造和提升,才能使"问号新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7年2月23日,春节刚过,在这段媒体公认的新闻寡淡期,传出"林妹妹"的扮演者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的消息。这无疑给媒体打了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新闻联播>这次的调整,内地媒体普遍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其中,<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时,在关注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均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