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4,(12):149-150
为期5天的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季拍卖会于10月8日正式收槌,总共取得29.04亿港元的成交总额。拍品涵盖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当代文人艺术、20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珠宝、钟表及洋酒等。5天拍卖刷新多项纪录,包括鲜彩紫粉红色钻石世界拍卖价格纪录、清代单色釉瓷器拍卖价格纪录、单项洋酒拍卖价格纪录及21项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价格纪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海内外的元青花热一直持续不断,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以1568万8千英镑拍卖的“鬼谷子下山”罐更将其推至顶峰,创下中国瓷器、工艺品全球最高价格纪录。多种市场因素促使景德镇对仿古瓷业情有独钟,而众多仿者的坚持不懈使仿品制作越发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1,(6):3
中华国宝再现,打造中国陶瓷史巅峰巨作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万寿延年葫芦瓶"终以2.5266亿港元成交,被誉为"盛世瓷王",令世界为之瞩目,并创下中国瓷器拍卖新高。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10):32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总成交额为2 27亿乙港元,其中"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拍卖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 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三"拍卖总成交额3.07亿港元;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总成交额高达4 99亿港元,当中最受瞩目的为一枚以9922万港元成交的8.01克拉方形鲜彩蓝钻镶钻指环,创蓝钻第二高克拉单位价世界拍卖纪录。  相似文献   

5.
拍卖     
《收藏》2012,(18):24-27
纽约佳士得9月亚洲艺术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于2012年9月11日至14日举行,届时将推出一系列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地的艺术珍品。9月13日及14日举行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将推出500多件来自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瓷器、玉器、青铜器、雕塑、家具及书画。此次拍卖的亮点是一件巧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收藏》2015,(5):91-95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的古代御窑厂是14~19世纪生产宫廷御用瓷器的最重要的中心区域,其明清官窑产品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确立了景德镇在当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制瓷手工业中心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御窑厂的考古研究向来是古陶瓷研究的重要课题,备受学界和民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华基琪 《收藏》2014,(4):140-143
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春拍大幕即将拉开,回顾2013年的瓷器拍卖,最引人注目的拍品莫过于英困口Inliffe勋爵旧藏的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此碗作为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个独立的专场“秋葵宫妆:成化青花宫碗”专场上拍,在短短3分钟内便以1.41亿港元成交,这是2013年中国瓷器最高拍卖成交价,同时刷新了中国瓷器全球第三高拍卖成交价纪录。  相似文献   

8.
付春玲 《收藏》2016,(11):40-47
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0月16日至11月15日,"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在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举办(图1)。广州自得堂58件藏品,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13件藏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13件修复件和标本参加了本次展览。展品最早为明代永乐时期,最晚至清末,基本覆盖了明清有官窑瓷器生产的各个时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14):38-39
瓷器市场的萎缩实际上不是受中国内地拍卖的影响,而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2008年以来瓷器市场就出现了萎缩,很多东西卖不掉。特别是去年的欧债危机,造成秋拍萎缩。萎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苏富比的"玫茵堂"专场拍卖。从结果看,"玫茵堂"三场拍卖一场比一场差。这并不是说"玫茵堂"东西不好,而是说欧洲、美国的一些瓷器  相似文献   

11.
陈零初 《收藏》2001,(9):15-17
TekSing——“泰兴”号,这艘1822年沉没于贝尔威得暗礁(Belvidere Reef)的清代商船,在不久前被打捞上岸。令打捞者吃惊的是,他们除了发现无数死难者的骸骨外,还捞获了30多万件中国瓷器,可以说是世界陶瓷考古史上数量最大的一次发现,而这些瓷器几乎都来自中国著名瓷都福建德化。200011月17日,这些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  相似文献   

12.
正景德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宋元时期就以烧制精美的瓷器而闻名天下。清代则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官窑,钦命朝廷官员监督,征调国内最杰出的工匠、画师,不惜工本,烧造出供皇室把玩、享用、赏賜的宫廷官窑瓷器。本文遴选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珍品,择要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金立言 《收藏》2018,(6):130-137
自隆庆元年开海禁之后,东西二洋与中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至17世纪达到了顶峰。景德镇瓷器是当时海外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大量购买瓷器运往欧洲各国,风靡一时。而此时日本正处在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家康坐稳了天下,以小堀远洲为代表的茶师大力弘扬茶道文化,并向景德镇订烧了形形色色的瓷器。这些瓷器造型纹饰独树一帜,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中展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外销日本器物,反映出17世纪中日文化的交流轨迹(图1)。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景德镇瓷器是中国陶瓷的皇冠,那元代青花瓷就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其特点是:风格粗犷,器型硕大,纹饰繁丽,发色纯正。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加上存世量稀少(全世界博物馆收藏量仅300件左右),使得元青花价格不菲。2005年7月,在英国伦敦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只"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成交价竟折合人民币2.3亿元。中国邮票上有3件元青花,它们个个堪称国宝,而且各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7,(1):198-198
有2006年11月28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亚洲拍卖会历史上最高成交价,刷新了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相似文献   

16.
李辉柄 《收藏》2010,(5):22-28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烧瓷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景德镇出现了“官”窑“民”窑并存的大发展时期。“空白期”指明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年,以下简称三朝)的瓷器。由于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朝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因而提出“空白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陆明华 《收藏》2011,(3):20-25
昔年渡海西去,今日航空东归,90余件中国瓷器在欧洲大陆流转二三百年后重新回到中国,这是荷兰收藏家(Henk B.Nieuwenhuys)尼汉克先生的一个壮举,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批明清景德镇瓷器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此举令人钦佩和赞叹。这批瓷器均是贸易瓷,绝大多数是青花器,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国国内收藏中不多见的物品。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起,新中国邮票铭记有了重大变动,原来的“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并增印了“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 英语CHINA一词,字头大写,意为中国;字头小写,则为瓷器。那么,CHINA最原始的译文是什么呢?有人从瓷器联想到瓷都景德镇,又从景德镇联想到其古老的名字——昌南镇。如徐智勇先生《“CHINA”(中国)一词的由来》(《天津集邮》1994年第3期)就说: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4,(8):152-153
在春季大拍之后,香港苏富比意犹未尽,在又举行的一连三日的5月拍卖会上,钟表、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与洋酒拍品总成交额达到1.62亿港元。在本次拍卖会上,最受中国藏家关注的莫过于来自传奇华人藏家仇焱之的133件旧藏——"仇焱之珍玩",总计成交3900万港元。而来自本场的拍品在整个"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成交价排名中,包揽了价格最高的前三位。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9)
正2016年5月6日,纽约佳士得公布了一则令全球中国陶瓷收藏圈为之沸腾的重磅消息:2016年9月15日在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隆重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拍卖:"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图1)这次经馆方细心甄选释出的501件中国陶瓷,包括拍卖图录封面那6件灿若云霞的康熙豇豆红瓷器,均是大都会博物馆自1880年开馆以来破天荒首次公开拍卖的百年珍藏,很多拍品传承自20世纪美国历史上最显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