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蒋曙晨 《出版科学》2002,(4):71-71,70
2002年2月1日,北京举行了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人民出版社编审尤开元同志荣获这一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尤开元1927年11月7日出生于安徽蚌埠。1945年1月,考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庆新知书店,开始从事革命出版工作。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他到武汉联营书店(三联书店)工作,继而到上海新知书店和上海时代出版社工作。因书店出售进步书刊,他被国民党政府两次逮捕,经过党组织营救而出狱。  相似文献   

2.
杨飞 《湖北档案》2009,(5):37-38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达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3.
我们安徽台是第二次来这里了。第一次是2004年我们总临和主持人到河北台学习《阳光热线》经验。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和河北台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从杨台长讲的数字看,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是很大的。我把安徽台的节目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叫《政风行风热线》,这档节目是2004年元月一号开办的,根据安徽台的实际情况,每年参加政府评议的44个厅局,还有比如金融、铁路、邮政、通讯等部分不参加评议的部门参与我们的节目。从2005年10月份省纪委监察厅也开始介入这个节目,我们现在是四家在一起,纠风办、  相似文献   

4.
在与《安徽日报》的频繁交往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恐怕就要算1999年下半年参加“社会周刊”部举办的那次好稿征大赛。  相似文献   

5.
五年前,当《超级大赢家》刚开播时,有媒体记者曾质疑“兄弟台已经开播了两档成功的综艺栏目.安徽台这档综艺节目到底能活几年?”当时我回答:“《超级大赢家》至少能生存五年!”其实,话是这么说,谁都知道这是句打气的话.而电视台里的专业人士更愿意相信的是.这是一次为时一到两年的“电视实验田”。  相似文献   

6.
袁鹰 《出版史料》2006,(4):79-79
我从1945年底在上海开始断断续续当了两三年报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5月上海一解放就到《解放日报》工作,1953年初奉调北京入《人民日报》文艺部,直到1986年底离职,至今仍在报社领取退休工资。除了十年动乱中在“牛棚”和“五七干校”先后占去些年月外,大半生都与笔墨剪刀糨糊为伴。20世纪是个伟大时代。我这样一个渺小平凡的人,能生在这个时代,亲历世纪的种种狂风骤雨、烈火严霜、月暗花明、天崩地裂,应该说是一种幸运,一种机缘。吴祖光先生名言“生正逢时”,我深有同感。报纸工作虽然还不能说完全处于风口浪尖,漩涡中心,但也绝不是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7.
李煜秋 《青年记者》2009,(12):90-91
一战爆发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给私营报业的成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1914年到1921年和1926年到上世纪20年代末这两段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民营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营大报逐步现身: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新记《大公报》和北平的《世界日报》等。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生日     
正3月11日是我的生日。然而2010年的这一天我从上海来到杭州参加在浙江大学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年会。在圈子里混久了,就有了一帮好朋友。于是,到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创刊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我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发生,香港沦陷,我到重庆进了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恢复了救亡日报(改名建国日报),出了十二天,被国民党封闭;接着我去新加坡,参加了胡愈之同志主持的南侨日报;在那里干了七、八个月,我重返香港参加了华商报的工作。这十二年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从2002年1月1日起,推出一档全新的大型益智娱乐栏目《财富大考场》(现改名《才富大考场》),从周一至周五晚上黄金时间连续播出。据上海《新闻晨报》报道,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档在每周连续5天的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型娱乐节目。上海广播电影电视信息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该节目在上海地区播出后,收视率一路上扬,到7月份更连续几周登上了综艺类节目收视率第一名的宝座。到8月份,每天都约有64万人以各种方式报名参加该栏目的“考试”。《财富大考场赛题精选》一书,也已连续数十周占据上海书城图书销量榜的首位。《才富大考场》在上海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汉族是最后的少数民族,因为汉族在不断的融合中已经把自己的特点消失殆尽,汉族的服饰,汉族的表达,汉族的信仰,汉族的崇拜,还有汉族的传统……”作写道。这样的发现总不免让人心头一震。我是汉族。从上小学开始,我已无数次在各种表格上的“民族”—栏内填写过这两个字。但是,至少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几乎从未意识到这两个字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有关方面的邀请,我有幸参加了1999年9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99全球《财富》论坛。在此以前,这一论坛已举办过4届,此次在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确定了一个特殊的主题——中国:未来50年。用举办者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下属《财富》杂志的负责人的话说就是:“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为年会的中心议题,这还是第一次。”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认真聆听了工商巨子们亲口讲述对世界、特别是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的感知和预测,用心体会了其创造商业奇迹的不传之秘。他们的激情与幽默、谦逊与狂  相似文献   

13.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7,(12):73-75
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夏衍,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先后从事了十二年的新闻工作,在上海、广州、桂林等地辗转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  相似文献   

14.
学徒工读书遭人讥1891年11月27日,毕云程出生在江南古镇海盐县澉浦镇。原籍安徽,祖上是鲍郎盐场盐官。毕家住在澉浦南小街一所很有气魄的大院里,正厅上高悬“凝馨堂”匾额,俨然书香门第、大户人家。毕家先人曾增订《六书通》,使《六书通》成为完璧。此书成为后人研究六书的主要参考书。毕云程十四岁时,家道中落,经人介绍到上海申昌棉布号当学徒。毕云程勤奋好学,转眼三年学徒满师转为伙计(店员,又称先生),并一度代理帐房(会计,或称帐房先生),但他并不感到高兴。原来,他很想继续念书,却遭到老板及其他人的讥讽。有一次老板冷冷地对他说:“这…  相似文献   

15.
8月21日,由上海广电学会和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办的《新闻坊》栏目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行。来自北京、江苏、安徽、上海等地的媒体领导、专家学者、电视同行参加了会议。大家结合《新闻坊》的实践.从宏观的、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民生新闻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16.
射雕指南     
最近半个世纪里,有一种中原罕见的特殊鸟类,已最大可能地繁衍开来。这就是雕。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雕越来越深入我们内心,肆意蔓延。我完全相信,有一段时期,有一群少年,曾经有一个理想,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位射雕运动员:无意参加奥运会,但愿“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  相似文献   

17.
特别感谢大家邀请我来参加《阳光行动》理论研讨会,不光是感谢,我同时感到很亲切。这是因为:第一,我这些年真的没少去浙江,我去年去了8次杭州,因此,对很多浙江的报纸和广播电视的节(栏)目都非常熟悉。第二,说到亲切,是因为,我也做广播,甚至我觉得我都快超过某些专业做广播的了,我最高纪录大概一年做一百多期节目。  相似文献   

18.
算起来,这是我第三次读《苏秦以连横说秦》了。第一次是上中学时,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古文观止》中读到这篇文章的。第二次是参加工作以后,自己买了一套《古文观止》,一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上海相机收藏协会发动会员参加《格林杯》老相机拍新上海摄影比赛。我有一架伴随我拍摄了54年的珍爱的莱卡3C型老相机,我虽已70岁高龄,还是积极报名参加了。 一架曾摄下珍贵历史照片的老相机 我曾用这架相机拍摄了1947年12月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救饥救寒运动”(这组照片先后被《上海人民革命画册、《申江红浪——上海第二条战线斗争风云录》选用,上海解放初的《庆祝上海解放大游行》、《庆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电视主持新人大赛,经过预赛、初赛、复赛后,目前已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即实习主持、观众投票阶段。我作为参加大赛选手中的惟一的一名警察,有幸连闯三关,进入了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