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情     
众所周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出了一个大文学家高尔基。高尔基童年坎坷,生活艰辛,寄养在外祖父的家里。所幸的是高尔基有一个很慈祥、很善良的外祖母。外祖母疼爱高尔基,常常让高尔基倚坐在她的身边,一面手捻毛线,一面口里轻轻哼唱俄罗斯乡土歌谣,讲述民间故事。高尔基听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学着外祖母的口气哼唱。不知不觉中,高尔基的心田里撒下俄罗斯乡土文学的种子。无怪乎高尔基在其全集最后一卷《回忆录》里写道:“外祖母是我的真正的启蒙老师,是她打开了我的心窍,使我认识了人生,理  相似文献   

2.
《小摄影师》一文所表达的,是高尔基爱护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但是,课文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到高尔基爱护、喜欢小男孩的话,爱护小男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表达出来的:一、行为表达法。例如当高尔基打开纸条,看见纸条上面写着“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时,高尔基就“从窗口向外望去”,并同意让小男孩进去;当小男孩要求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时,高尔基就“拿了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当要开始摄影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高尔基年纪大,是个名人,竟然“听从”一个小男孩的“安排”做动作,这种行为足以看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欢…  相似文献   

3.
读到一篇回忆高尔基的文章。作者记述他四次见到高尔基流泪的情景。一次是得到契诃夫去世的消息之后。那天还有人放烟火。高尔基出来劝阻他们说:“别放了,契诃夫去世了。”声音颤抖,近乎哀求。一次是在放电影的时候。银幕上一个小孩在铁轨上睡着了,一列火车正隆隆驶来,一只小狗冒死迎着火车跑去营救。高尔基为这只忠实而勇敢的小狗流泪。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1868—1936)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出身于“底层”——一个细木匠的家庭,亲身经历过沙皇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高尔基在创作中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表现了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夺取政权的英勇斗争,歌颂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伟大导师列宁称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说:高尔基“用他的伟大的艺术作品把自己同俄国和全世界的工人运动结合得太牢固了。”同时,列宁对高尔基的某些错误思想,也进行过严肃的批评,热情的帮助和耐心的教育,及时地为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 高尔基,本名叫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列宁语),是苏联社会主义文艺的奠基人,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一八六八年,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木工家庭。他自小就失去了父亲,跟随母亲寄养在外祖父家。十岁上,母亲又病逝了。从此,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流落街头,独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材简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他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  相似文献   

7.
1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工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在裁缝店里,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2有一次,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夜深了,高尔基就点燃小油灯继续看。不料被老板发现,老板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灯油都快用光了!"老板娘闻声,开始殴打高尔基。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相似文献   

8.
时间:1928年夏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地点:列宁格勒城里,高尔基的办公室。 人物:高尔基,小男孩(10岁),高尔基的秘书,晚报记者等。 布景:将教室的讲台稍改装成一个窗台。一张小圆桌靠窗摆放,桌上有书籍、报纸和水杯。桌旁摆一个沙发。 (幕启。高尔基坐在桌子旁,聚精会神地工作。秘  相似文献   

9.
【教材解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高尔基的儿子来小岛探望父亲期间,为父亲栽下花草。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高尔基睹花思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鼓励儿子做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因为给永远比拿令人愉快。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统领全文,余下的部分由种花、赏花、读信三个美好的画面组成。种花,刻画了儿子可爱的形象;赏花,反映了高尔基高兴的心情;读信,更能让人体会到高尔基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0.
《步入高尔基情感深处》重新审视了以往高尔基研究成果,廓清迷浸在高尔基身上的层层迷雾,解开了高尔基晚年的种种疑团,作出符合实际的诠释,使我们不断走进高尔基的情感深处,把一个真实的高尔基活脱脱地呈现在读面前:高尔基曾站到人类的思想峰巅,也同时难以摆脱历史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第五册《小摄影师》一课,讲述一个小摄影师为了能给高尔基照相,想出了向窗子里扔信进去的方法。高尔基看了信后,同意  相似文献   

13.
有一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儿子在高尔基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儿子就跟着妈妈回国了。 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下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样的: 你止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  相似文献   

14.
一天,高尔基正和一个客人谈话,秘书进来告诉说:“外面有个青年作家要求见您。”高尔基点头答道:“让他进来吧!” 青年作家进来,见高尔基正在认真地听一个老人讲话,就肃穆地垂手站立一旁。 高尔基说:“不要拘束,请坐下,大家一块儿谈吧!”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之后、合理想象、续写作文。   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及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想象练笔,续写作文。如《小摄影师》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高尔基不见记者却希望见小男孩这是为什么 ?他会再见到小男孩吗 ?小男孩可能什么时候再来,在什么地方见到高尔基 ?小男孩见到高尔基会怎么说,怎么做 ?高尔基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围绕这几问题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先口头叙述,后进行续写。学生在续写中能运用文中的佳句。如“第二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能想象出小男孩向高尔基致歉的…  相似文献   

16.
邓矿明 《教育导刊》2003,(8):120-120
《小摄影师》一课讲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有照成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小男孩照相,他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思,并尽量使他满意,但小男孩因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个阴冷的下午,苏联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散步经过小镇戏院门口,发现许多人排起长长的队伍,正在购买他创作的戏剧《底层》的票。居民们穿着厚厚的大衣,高高的皮靴,又宽又长的围巾绕在头颈上,连同嘴巴一块裹住了,让人看不清五官,只看见一双双眼睛和一只只鼻子。高尔基想:不知道居民们对《底层》反映如何?趁着回不了城,不如自己也坐进戏院,听听人们对这个戏剧有什么看法。心里想着,高尔基的脚就移向戏院门口的长龙,排队买了票。高尔基刚回身走出没多远,就听见身后有追上来的脚步声。他回头一看,是一位男子跑了过来。那男子跑到高尔基面前,谨慎…  相似文献   

18.
并非戏言     
《师道》2007,(12):62
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旅行的最好方式不是买一张国际旅行机票,而是买一本书。因为你买一张机票到另一个国家旅行,看到的是那  相似文献   

19.
一、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获取课程信息资源师:昨天和同学见面,交给同学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高尔基。(板书:高尔基)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了?生(齐):做好了。师:谁来说说?———你来说。生:高尔基是前苏联的大作家。师:不错。还有谁要说?———你来说。生: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和《我的大学》。师:唔,你了解得真多。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妈妈告诉我的。师:哦,实际上爸爸妈妈就是你们很好的老师。[询问解惑的途径,引起学生对解惑途径的注意,并肯定询问父母也是解惑的一种有效途径。]生:高尔基写…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近年来,苏联文坛以否定高尔基的晚节人手来全盘否定苏联革命文学的光辉成就。本文认为高尔基的晚年(1928—1936年)是一段复杂的历史时期,判断高尔基的晚节,至少要在阶级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等诸多方面作综合性的分析和整体性的探讨才可能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文章进行了具体的历史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