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邢建华 《陕西教育》2004,(12):14-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创新精神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笔者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着力营造“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施政的重要目标。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已成为学校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走教育创新之路。一是教育理念创新。深化对高等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认识,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4.
王常文 《湖北教育》2003,(12):38-39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担当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要注重科技、人文融通。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建设要求学校造就大批开拓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教育必须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以及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教师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造就高素质的人才,语文教学就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担。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一个亟需探讨的重大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些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需要的是会学习,会生存,会思维,会创新的人才。语文的教学也离不开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目标。因此,愉悦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要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走教育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应以创新精神为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当今社会要求我们造就一大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敢于打破常规,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我国要实现创新社会,就要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来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白翠荣 《考试周刊》2014,(12):21-22
培养创新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语文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要实现创新社会,就要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来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冷莉 《考试周刊》2012,(79):101-101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发展创新、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造就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创造适宜这种人才健康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在这当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则成为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关键。因而,分析与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角色转换,创造适合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环境,对有力地推动考试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特…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造性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发挥高校教师的引导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和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自觉地思考创造性教育能力教师的培…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1世纪是全球竞争的世纪,是科技竞争、国力竞争的世纪。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在解决教育教学课题时,揭开纷纭的教学现象,寻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冲破陈腐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手段,从而“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语文教师当前应重视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更新观念,向传统挑战,实施语文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9.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21 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创新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要形成真正具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需要多种条件和多方面的努力。要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更新传统的以“释疑、解惑”为使命的教师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从何而来呢?无庸置疑,这样的人才只能从科学的教育中来。什么是“科学的教育”呢?恩格斯一语破的:“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不用说,科学的语文教学也要创新。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思考。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到我们的教学,老师们有一句行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无疑,从要求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角度看是对的。但若奉为金科玉律,身体力行,那就错了,错在老师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剥夺了。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