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磊磊罗胸皆文史”,“更研哲理牖新知”。①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他从文化的高度俯视历史,注意到“历史为文化现象复写品”。②因此他的史学理论包括了文化观。在同时代人当中,他的文化观是最为丰富的。重视对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了他的文化观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他研究文化的出发点。在不同文化相互激荡的湍流中,梁启超的文化观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早年,他偏于一隅,潜心科举,“不知天地间于词章训诂外更有所谓学。”③拜见康有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这是对广雅中学的赞誉,却也是名副其实的描述。120年来,她始终以孕育知识广博、人格雅正之士为己任,成为享誉中华的南粤名校。2月26日,我们采访了广雅中学校长黄永光,他为我们解读了广雅的历史和文化,并为考生的备考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3.
南宋罗愿的<新安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志,是方志研究、宋史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其文献价值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新安志>自修纂刊刻以来,虽然历代都有续修和补纂,但缺乏从历史文献学角度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影响到这部文献的利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操纵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阐述了这一时代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分析了严复和林纾翻译的赞助人,并指出,只有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客观因素才能给严复和林纾的翻译一个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罗运环     
<正>罗运环,男,1951年生,湖北洪湖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教授、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04年赴四川大学参与国家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评估工作,曾任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组长。  相似文献   

6.
在林纾研究中,大家多聚目于"林译小说"的光芒,其实,"林译小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作者扎实的古文功底.可以说,林纾的翻译、创作与理论研究都是传统文化长期浸染、厚积薄发的结晶.林纾的一生,古文因缘极深,他自小习读古文,成年即以教书为业,入京后与桐城文派颇有渊源关系,"五四"期间又为维护古文而抗争.作为古文家的林纾,其一生与古文有着牵扯不尽的因缘.  相似文献   

7.
福州近代文化巨人林纾在民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是民国小说史的首席作家,是捍卫传统文化的反潮流英杰,是福州近代“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的文化巨人。林纾应该肯定的不止是翻译,“译界之王”、“译坛泰斗”不足以概括他的历史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纾势将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无疑,林纾是福州近代的文化巨人,他与政治巨人林则徐、思想巨人严复一起,堪称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三巨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伟人。他的一生,是同中国文化水乳交融的一生。毛泽东的文化观念,已经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元。他的中国文化观,由具体、零散的观点、见解和抽象的理论表述两部分合成。本文重点研究了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总看法或总观念。  相似文献   

9.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俄早期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苏俄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运用莫过于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一理论在他去世之后受到各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关注,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并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0.
E.P.汤普森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并享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伯明翰学派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名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既是一部杰出的社会文化史著作,也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汤普森采用了真正意义上的“从下向上看”的历史研究视角,重构并拯救了一段被“官方”话语长期遗忘的历史,对当代众多的正统观点提出了重大的挑战,进一步开启了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志视角对阶级关系和通俗文化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在中西文化融合与近代中国出现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着重对儒家的"中庸之道"、儒学界不切时务的不良风气、传统小说的"旧式模式"与传统史学的"正史观"、"士农工商"的封建等级观以及男尊女卑的伦理观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林纾虽主张用"西"学改造"中"学,但他反对解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试论林纾的改良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林纾晚年曾经顽固地反对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此在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史论著中,他都是以"反动作家"的身份出现的.但是,循着历史的线索溯前看,他在近代文坛上也曾做过一些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好事.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林纾对中国文学的进步和五四新文学的出现也曾做过某些有益的贡献.因此,对林纾的文学地位恐怕还是不能一笔抹煞的.林纾早年在文坛上的建树及其晚年之堕落,与他本人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改良主义思想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的.因此,深入探讨林纾改良主义思想的成因、内容及其对于林纾一生道路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林纾,而且对研究近代其他人物的思想发展,也多少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7):F0003-F0003
李世瑜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的开拓者,美国路斯奖金获得者。他总结自己一生治学,提出创立“社会历史学”学科。李先生曾多次应邀赴美、日、英、法、加拿大、爱沙尼亚等国家讲学,见闻颇广。  相似文献   

14.
陈惠良 《考试周刊》2012,(48):25-26
在写完《为联邦死者》一书后,罗厄尔说:"我一直想写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在43岁时我写出来了。"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他的最佳作品。事实上《为联邦死难者而作》不仅仅是一首关于南北战争的诗,它将个人的历史和政治和文学材料中一段段插曲连接成一个雄伟的整体,将美国历史和文化与他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相互对照、彼此渗透。欧耐斯特.卡西拉说:"在历史中人类不断地回还到自己,  相似文献   

15.
国文与国学     
1941年,语言学家罗莘田先生在他题为<中国人与中国文>的讲演中开篇说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凡属一国的国民对于他本国固有的语言文字必须有最低限度的修养,否则就不配作为这一国的国民."  相似文献   

16.
桂林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了让艺术与山水同美,桂林的画家们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发扬文化传统和重塑文化形象的社会责任,应努力打造出一个能鼎立于中国画坛的“桂林画派”。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8):F0003-F0003
李世瑜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的开拓者,美国路斯奖金获得者。他总结自己一生治学,提出创立“社会历史学”学科。李先生曾多次应邀赴美、日、英、法、加拿大、爱沙尼亚等国家讲学,见闻颇广。他的著作《华裔学志》、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评价,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尊孔与反孔这两条线索持续贯穿于思想文化战线,并常常与复杂的政治斗争纠结在一起,演变成政治影响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的综合社会文化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缜密研究并合理评价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是史学界进入21世纪后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林甘泉教授主编的<孔子与20世纪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以煌煌50余万字,对孔子及其思想在20世纪的历史命运,从政治、理论和学术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解答了不少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缺憾.  相似文献   

19.
林纾不仅是古文家和翻译家,他也是史学家。林纾具有丰富的传记文学创作成就和具体的历史科学研究思想。林纾深谙中国史学的真谛。林纾的自传,以别号寓历史意识,巧构心灵史,记事与记言相统一。在林纾的一生中,他对《左传》用功最多,并著有该领域专书两种。《左传》是林纾史学研究的基本点,其传记文学由之而生长,其历史思想由之而发展。林纾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历史著作主要应采用叙事性的文体,而哲学著作主要应采用议论性的文体。第二,历史著作必须真实地记录已经发生的事件和已经发出的言论,而文学的诸多体裁则侧重于虚构。第三,研读历史著作方法主要应是个案性的解剖与深入。  相似文献   

20.
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为客家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大师.同时他还提出了一项客家区域研究计划,虽受时代的局限无法全面开展,但为后来客家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文章对罗香林先生的客家学贡献及其区域研究计划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广西客家区域研究工作,探讨客家文化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