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 《考试周刊》2011,(55):215-215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当前德育严重滞后,需要学校和社会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德育滞后的原因,找到解决德育滞后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德治国”已成为基本国策,但这个基本国策的执行和落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当前,与经济高速发展极不协调的恰恰是社会道德的低迷状态。本从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环境和德育理论研究的层面,分析了学校德育的缺失,并探讨了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德育培养是高校教育重点环节之一,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当前大学生德育培养存在路径单一、滞后、不协调、不完善等问题,要完善和创新有效的大学生德育培养途径,可采取完善逐级分层德育培养体系、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和构建德育培养考评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学校制度德性变革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自然也是一种制度性活动。学校制度是学校德育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而当前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安排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德性缺失致使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失去了有效支撑,因而实效低下。学校制度的德性变革将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学校的德育必须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德育队伍的管理和提高进行全面的优化。德育目标的优化,要建立层次性的目标体系;德育内容要体现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使德育内容现代化;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结合使德育途径多样化;优化德育队伍结构,深化德育研究,加强德育督导,使德育队伍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传统学校德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开放式的、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学校德育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目标上的理想化、片面化与缺乏层次性和广泛性;2.德育内容的片面性与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3.德育方法上的简单化、封闭性与保守性;德育途径上的单一化等。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德育应建立适度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确立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内容,建设立体多维、纵横配合的学校德育工作渠道等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德育目标的政治化、理想化倾向;德育内容的空泛化、绝对化倾向;德育途径的单一化、平面化倾向;德育方法的形式化、成人化倾向;德育评价的抽象化、简单化倾向。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是靠德育创新,推进德育现代化进程,即要靠转变德育观点,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和目标,改进德育的方法,拓展德育的渠道,注重德育的科研。  相似文献   

8.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些年来,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不仅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讨论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无论从内容到方法都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使学校德育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超越现实的德育,改革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认为我国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转变人们价值取向和德育评价方式,更多地追求德育的实际表现和效果;还有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校重视德育程度及德育投入和学生思想品德生成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出现“德”和“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试论德育实效的涵义与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论德育实效的涵义与特征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李春玉近几年来,德育实效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学校德育从总体上滞后于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和迅速变化的德育对象--学生;其二是社会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已占全部涉案人员总数的70%,与吸毒、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学生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道德教育效率低下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学校德育教育滞后;二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德育核心地位难以体现;三是学校德育目标贪大求高,缺乏针对性;四是学校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五是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六是德育方法和途径上表现为“强制性”和“分力式”。  相似文献   

11.
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学德育研究中日益显现出人文缺失的弊端,其根源在于交往的缺失和目的理性的盛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从交往理性出发,确立“交往德育”理念。交往德育是一种主体间性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存在生存,其真谛是通过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交往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方式,它本身便是一种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人本化德育,就是要突出人,突出主体的发展。它强调现代德育的本质不再是管理、控制和约束,而是人性的唤醒和个性的尊重,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生命的健康生长、生存、享受和发展。当前高校德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脱离实际、缺失个性化、忽视生命体验与感悟。促进生命发展的高校人本化德育从"人"出发,尊重生命主体;以生活为根基,遵从生命特性;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情感;通过贯彻人性化、生活化的德育途径,倡导生命个体的全面和多样化发展,最终促成个体道德自由、自主和自觉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自然也是一种制度性活动.学校制度是学校德育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而当前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安排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德性缺失致使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失去了有效支撑,因而实效低下.学校制度的德性变革将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本质是精神性。当前俄罗斯德育正面临人文危机。在多元社会意识条件下,德育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总的社会进程中的以及俄罗斯人民生活中的一个环节;德育应该通过生活建构的途径,使儿童在文化历史空间中体验生活;德育应该成为人文实践和释义学体验活动。《德育的反危机纲领》的制定和实施将促进俄罗斯现代德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塑造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德育尤其重要。反思目前学校德育的现实,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错位:①德育目标与德育实践错位的;②相对滞后的德育内容与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错位;③单一教条式的德育方法与鲜明生动的社会现实生活的错位,同时就纠正上述诸方面错位提出了若干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6.
德是人才成长的主导素质,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进一步认识到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因而努力探索提高德育成效的途径,不少学校在德育过程中采取了家校合作的方式。本对家校合作在德育过程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归纳为:实现家庭和学校德育优势互补;互相抵制影响德育的负面因素;促进学校积极探索德育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针时性、主体性和实效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育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都在途径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研究性道德学习是奉化中学开展的一项新的德育实践活动,它时研究性学习和德育进行有机整合,这种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德育学习方式时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德育背景和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企合作中的德育研究,是在传统德育理念、模式、方式和途径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其德育特点表现为:德育理念和工作体系的开放性,学生作为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德育在特定的实践情境中进行;渗透法成为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内容更倾向于职业、企业文化、法制、纪律方面;德育评价主体拓展到有关部门和企业人员,评价手段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1、德育途径论。该观点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的一种途径。诚然,学生道德品质 的形成与某些心理发展水平密切联系,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质、内容, 还是从产生源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其发展中伴生的个人问题 ,较少直接涉及与社会规范关联的道德问题。从功能看,心理健康教育应促进整个素质教育 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德育目标的实现,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看作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 ,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心理障碍矫正论。这种观点认为,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员德育的理念,这是德育作为系统工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树立“德育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全员德育”可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环境)育人等途径构建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服务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