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论高觉新悲剧性格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十分注意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别是对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巴金《家》的高觉新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丰满而又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多年来这一形象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进入21世纪,分析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觉新悲剧性格的特征,并从传统文化背景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形成其“二重人格”的典型性格做了深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高觉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对新世纪中国年轻人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史上,作家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在这人物长廊中,巴金笔下的高觉新和王文宣因为作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而被经常提及。高汪二人虽是同一类型人物,但性格也有异同。本文立足原文文本,对二人性格的异同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觉新、祁瑞宣、孙少安等,作为家族的长子,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长子,可以说是特殊的一群。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和埋藏于骨子里的家族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又有着典型的国民性格。因此,其性格和命运似乎是注定的。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也总是有意识地去揭示这群人的性格及命运,解说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子现象是中国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物.受宗法文化的长期浸润,长子的文化性格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双重性人格、卑柔软弱的行为模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特征,与历史转型期文化的特征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因此,长子成为许多作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选择的形象载体,长子形象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高觉新、祁瑞宣和孙少安就是其中的三个典型.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父子关系链中的文化心理--论高觉新的自我牺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学长子形象的典型,高觉新的自我牺牲,体现了“人之子”的挣扎,在高觉新的痛苦中其实又有一种满足感,这是转型期父子关系链中化一心理的体现;高觉新的心灵结构,揭示了自我牺牲在相关父子关系链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高觉新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处在"夹板"中的悲剧形象,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他的悲剧的一生,既是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也是个人自我选择的主观结果。作为传统文化的忠实执行者,高觉新的一生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一典型形象,正反映出传统文化对个体人的毁灭,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文化负面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家》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震撼着人们的心。“《家》的出现成了新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轰动了整个文坛。”(陈丹晨《巴金评传》)。《家》的成功在于成功的塑铸了人物形象,作品中70多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各具特色。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塑造的最成功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应该是高觉新。作者把他放在变化着的历史背景、家庭环境和人物所处的地位中.全面的、充分的展现其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性格。一、高觉新性格特点。首先是过分的顺从。高觉新有一种超处寻常的忍耐力,能…  相似文献   

8.
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里塑造的一个独特的人物,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小说画廊中罕见的受难者形象。他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作品中任何一个旧制度的牺牲品,然而,他对待任何逆境厄运的态度又是如此顺从,一忍再忍,他那懦弱的性格,在整个《激流三部曲》中,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作为他懦弱性格的表现,给人印象最深者,莫如眼泪和哭泣。在作品中,他是眼泪流得最多的人,仅在《家》中,写他痛哭、大哭的就有七、八次,还有那数不胜数的“抽泣”、“流泪”,说《激流》是写高觉新流泪的历史并不过分,他的眼泪流得最多、最久。了解高觉新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创造的人物阿Q,是一个不朽的典型,研究这个典型,不但具有它本身的意义,而且具有研究文艺理论中典型问题的意义。但是要想明确阿Q的典型意义,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一典型的社会根源,这也是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讲授《阿Q正传》时必须向学生阐述清楚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文学研究工作者对于阿Q性格的社会根源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对形成阿Q性格的社会根源作一简要阐述,望专家、同行给以批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长房长孙”,这种特殊的地位便决定了他的命运及他特殊的性格,因而在分析高觉新的悲剧性格时笔者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他的性格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怯弱,但他也有反抗的一面,即在妥协中有反抗.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旧家庭和旧礼教是夺去他生命和幸福的罪魁祸首,但由于封建伦理的束缚及他自身对“家”的依恋,使得他在封建专制面前妥协了,成为一个“多余人”.  相似文献   

11.
高觉新是贯穿巴金的长篇巨著《激流三部曲》始终的中心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从《激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秋》的完稿时间1940年5月算起,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近半个世纪来,对这一艺术形象,一直存在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众说纷纭中,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年轻的同年老的两代人”、“新的与旧的斗争”(巴金:《谈<秋>》)中,觉新是站在哪一边的?觉新的性格是固定不变的,还是有所发展的?笔者不揣冒昧,拟就上述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阿Q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典型人物。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特定的时代中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典型。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中给他以喜剧的外套并寄寓了悲剧的内核。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精神胜利法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封建思想对人们灵魂的腐蚀、特殊时代下的中国农民的经济地位,农民自身因素,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迫使了这种精神的形成,阿Q不仅有着典型的意义,同时对现代社会同样有着重大意义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简爱不同阶段生活和环境的解读,分析了她反叛性格的形成过程,归结出其性格形成期、成熟期和升华期3个阶段的特征,解释了这一人物广受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时刻想着农村,想着农民,想着农民的利益。这是赵树理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铸就了赵树理的人格,也是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获得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赵树理选择文学创作道路又是一个悲剧,总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围绕着他,最终以悲剧结局离开了人世。酿成赵树理人生悲剧的原因,时代和社会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赵树理个人性格更是主要方面。赵树理的性格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诚实、善良、吃苦、厚道、随遇而安、不图回报、乐于付出,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因素。从文化意义上理解,20世纪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开放性文化逐步融化的时期,而赵树理性格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外来开放性文化的渗透比较缓慢,这就形成了他人生悲剧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宗法家庭序列中一种身份的厘定,“长房长孙”承担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并由此形成了其怯懦、忍让、中庸的性格。高觉新、祁瑞宣以长房长孙的相同身份分别成为《家》和《四世同堂》的文化思考载体,他们具有卑柔软弱、双重人格、自我牺牲的文化性格,同时又裂变出反抗的因子,在黑暗的宗法王国中放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成长环境中备受身心折磨和摧残,因而形成了极其偏执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偏执性格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不良心理及疏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自身心理、性格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分析畸形心理需要、社会认知上的自我中心观和自我评价不当这三种大学生典型不良心理类型及原因,对于疏导大学生不良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著名剧作家曹禺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 ,尤其是女性如蘩漪、陈白露、愫方等更是性格鲜明 ,各具风韵 ,极富典型性。分析剧作家笔下所创造的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及典型性格所形成的原因 ,对于揭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 ,即人物的命运 ,无疑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民族性格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华大地孕育的一位伟人,他的思想、历史功绩以及个人品质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中华民族的未来.本文试就毛泽东与中华民族性格的重塑略述些粗浅认识.一性格是人的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性格是区别此人与他人心理品质的主要特征之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虽然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没有作出科学的概括,然而却借着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切了解与手中的生花妙笔,生动地刻画了许多令人过眼难忘的典型形象,而且还透过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情交往,描绘出他们在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中,典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流程。对贾宝玉更是“荣府通灵故细陈”。既写出了主体的心理矛盾对他性格形成的规制作用,又写出了社会环境对他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更从主体的心理活动与客体的深刻影响形成的交互“合力”中,刻画了他的性格形成与发展的辩证进程。贾宝玉性格的塑造具有自放手眼的开创性意义,达到了时代可能达到的思想高度与艺术深度,闪耀着生动的艺术辩证法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