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常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可是,我们有不少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课常上出现了“多”与“少”的种种反差现象。要消除课常教学中的反差现象,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改革教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创新学习观是继“双基”学习观,以能力为本位学习观和以素质为核心的学习观之后的一种新学习观,是相对于维持性学习观而言的一个新概念,创新学习观要求教师角色由“讲师”向“导师”转变,课堂功能由“讲堂”向“学堂”转变,课本定性由“教材”向“学材”转变,课案定位由“教案”向“学案”转变,教学取向由“传授”向“发展”转变,教学目标由“统一”向“差异”转变,教学精神由“专制”向“民 主”转变,教学重点由“结果”向“过程”转变,信息交流由“单向”向“立体”转变,教学策略由“灌输”向“启发”转变。  相似文献   

3.
胡炜 《陕西教育》2003,(3):44-44
成功的教学艺术总是与美的教学情感相伴,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水平有多高,教学效果就会有多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要“触及”学生,就是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动之以“情”。首先,要以目“传情”,用眼神和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充分的“感情”。要“一往情深”,要给学生以艺术享受。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眼神,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才思敏捷;而一个讥讽的斜眼,一个轻蔑的吊眼,将使学生无地自容,一…  相似文献   

4.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是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5.
教学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电脑辅助教学就是一个新的境界:1.“乐学”的境界——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学习更愉快;2.博大丰厚的境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节奏;3.“逸而功倍”的境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4.信息时代任驰骋的境界——不仅交给学生一张毕业证,更是交给他们一张21世纪的通行证一达到这种境界,得先经过王国维的“三境界”:1.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独上高楼”,能忍受得了孤独,“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在没有什么名和利的情况下“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2.有巨大的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和时间、精力上投入,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理科综合”考试的性质和目标基础上,得出“理科综合”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和“理解综合”考试的核心均是“创新”和“实践”。进而提出作为新形势下的现代理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以“理科综合”为导向作用,定位教学目标和方法,如何有效地进行“创新教学”和“实践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面对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党和国家了适时的回应,和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毛泽东同志关于“教学民主”、“知行统一”、“少而精”、“启发式”等一系列教学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既是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一种巨大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对“个体差异”的原有态度,由消极的“讨厌”、“压制”和“应对”转向积极的“欣赏”、“鼓励”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般教材及教师在讲解“一国两制”问题时,只讲“不变”一个方面。但我们认为,为了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必须讲清“不变”与“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随着课标的推行,一方面,“语素养”像个时髦又讨好的“标签”被到处粘贴;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核心概念缺乏明确解说,更没有称得上定义的严密逻辑界定。于是,“语素养”变成一个无边无底的“框”,隐约无形的“框”,因对其外延的不确定和对其内涵的过分演绎,使这个“框”盲目扩张,“语素养”逐渐模糊泛化成“化素养”。  相似文献   

11.
叶向高生活的时代,正是明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嘉靖倭乱”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并逐渐走向繁荣,海洋社会经济也被整合到以东南亚为中心的环中国海贸易圈中去。叶向高作为一名政治家,一方面与陆地商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坚决支持明朝廷的海禁政策,主张严禁通倭走私贸易,打击走私海商。叶向高对商人认识的两重性,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终身化、体育生活化、健康概念扩大化等观念影响下,学校体育目标结构发生嬗变,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必将随之产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学校体育的改革将围绕终身体育,满足社会需要、面向学生未来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职能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具有保存数字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等四大职能;完善职能体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数字图书馆成为信息资源宝库、终身教育课堂、信息加工中心、信息传播中枢。  相似文献   

14.
微公益是网络媒体环境下发展出的社会公益新理念。关注存在焦虑,是基于利己动机论的观点,把网络微公益的参与动机解释为人的心理需求,从而提供一个分析的视角。微公益的参与动机一般分为:责任或义务动机论、利己动机论、利他动机论和多重动机论。自媒体时代焦虑释放途径为:刷存在感、用信息填充生活空间、晒自己的生活。微公益对存在焦虑的作用为:个体看到自身微小而有价值的力量、体会到责任和履行责任的满足,进而实现本体追求的超越与统一,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社会之间架起价值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学习观念受到挑战。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观的转变与更新应从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三个层面着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观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教育与培养,以获得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不仅把分配问题列入经济学的范畴,更侧重于把它列入宗教道德的范畴中加以讨论,因而使分配问题渗透着深刻的伦理思想,其分配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福利、遗产分散和取财有道等方面,在财富分配的环节上力求做到使社会上每位成员都有获取财富的均等机会,其社会福利制度更是体现出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尽可能缩小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基本的经济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财富如何分配,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成员财产分布的差距,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差距问题除了转型期存在一定必然性外,分配体制的扭曲放大了这种差距,政府公共政策的缺失以及腐败问题都影响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针对收入差距问题,中央已制定了相关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贫富差距作为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状况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经济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分布,而且涉及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978年以来,中国的贫富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贫富差距、合理调节和控制贫富分化、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郭守敬治水成就及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郭守敬一生中治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扼要概括了郭守敬治水成功的经验,以期为全方位进行郭守敬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非均衡性分布的概念.即社会资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子项存量及总量存量存在不同,使得拥有社会资本的个体在达到渴望之目标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社会资本非均衡性分布的外延表现形式有三种,即自然经济适应型社会资本、转型经济适应型社会资本、市场经济适应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