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健美 《小学生》2011,(3):18-19
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提出来敬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这里刊登的是我校“童真画室”同学的线描作品。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出现了“厌画”情绪,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涂鸦以及简笔画和卡通画,而渐渐对一些较为写实的绘画感兴趣。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于是我们开设了线描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开设线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水平,还可以锻炼其耐性,并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机接轨。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绘画技巧、审美素养的重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小学美术教材以绘画技法和画种体系知识为主要内容,而现行的教材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其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要,因为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绘画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小学美术教学是由美术作品欣赏、绘画和工艺三部分基本内容构成的。绘画课主要通过写生、临摹、记忆画、想象画、组合画、创作等方式进行,是使学生获得绘画知识和简单绘画造型技能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的随意性和习惯性,难免在绘画中出现一些错误。现将小学阶段学生绘画中常见的错误举例如下,以供老师们参考:一、作画直接$屹,不起草,不打轮廓线许多学生作画总司愤信笔拈来,不加思索。由于画前没有统筹安排,没有做到“意在笔先”,结果画完后,不是比例失调,便是前功尽弃,或养成作画改来改去的不良习惯。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界定为:激发兴趣,落实双基,培养创新,提高素养。绘画属于视觉范畴,绘画艺术是由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达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美术绘画课要想上的生动和谐、并能吸引学生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6.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大纲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好美育,是贯彻大纲精神,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下面以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会飞的花朵》一课为例,谈谈在美术教学中落实美育要抓好的三个环节。一、启发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是指人们凭借感觉器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感…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美术创作课,它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立体造型创作课等。而绘画创作课,在小学美术创作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可以细分成各种不同侧重的创作课,如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想象画创作等,它在实施美育、开发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绘画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学科是一门注重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赏’、‘练习’、‘评述’等各种美术活动的学科。美术教学过程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然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仍存在美术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怎样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有趣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中构建新的实践能力结构呢?在《巧剪黑白画》一课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80):170-171
本文介绍了笔者经过二十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总结的怎样在小学美术课中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在绘画教学中的基础绘画课和创作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手工课中的剪贴画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还是在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绘画的欲望?我觉得,小学美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为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宗旨。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呢?  相似文献   

1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能画几幅画,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绘画的潜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想象、创造,实施美育,陶冶情操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专一地让学生得到美术知识与掌握绘画技能,更不能偏重于绘画技法的学习,满足于画好一张画。学习绘画的过程,是进行想象、思维的过程。基于这种思想,在教学中,我常安排学生进行命题画、想象画创作。作业时,我从不规定学生如何画,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飞翔,一次,四年级上命题创作课,题目是“春游”。同学们都以学校组织到赣州名胜通天岩春游活动为素材进行创作。一位同学画的是通天岩琼玉阁,他在琼玉阁旁画了两辆旅游车。有几位同学看后就议论开了:通天岩顶怎能上汽车!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组织全班同学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时特别喜爱绘画,一有时间他们就随处涂画:纸上、书上、墙上、地上……到处可见他们的“杰作”。但到了四五年级以后,许多原来对绘画充满兴趣、绘画成绩不错的学生,学习热情下降,绘画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了滑坡,画出来的画拘谨、呆板,内容单调、没有生气。这个时期我们把它叫做绘画“转折期”或“过渡期”。对美术教学中出现的“转折期”这一现象,我们只有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搞好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及绘画素质。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把儿童学绘画分成三个…  相似文献   

15.
美术创作课是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在创作课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命题画练习,让他们有自的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同时,采用电教媒体再现生活情景的画面,向学生提供具体、真实、生动的绘画素材,提高学生对创作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积极性。其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备受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小学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素质教育普及使人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主课内容培养,课堂是教育的主体结构,小学美术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两个百分比的启示□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牟岩平传统观念认为小学美术教学是教师画、学生临摹,以绘画技能教学为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能画但不善于设计。现行美术教材的内容安排正趋向于培养学生既能画又善于设计的方向发展,即绘画和制作各占50%。因此在教学中把绘...  相似文献   

18.
美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培养小学生的绘画技能与审美能力外,还有着激发小学生的“随手画”能力训练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作用愈发明显。培养小学生的“随手画”能力训练不但符合当前的教学趋势,还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美术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随手画”能力训练后,小学生对待这个世界的视角会极大的不同,从而能使小学生的身心向更为健康的方向进行发展。为此,本文下面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随手画”能力训练的方法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施中又如何呢?据不完全调查,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绘画课的教学,手工课则选择较容易的内容教,对于欣赏课,大部分教师则是一跳而过,理由是:一、教师本人也不知怎样欣赏或不知道该怎样让学生欣赏;二、欣赏反正不重要。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陈萌 《家长》2023,(23):135-137
<正>小学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旨在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了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让美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体验艺术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一)提升学生智力及心理品质科学研究证明,学生若不经常动手、不玩耍,其脑力发育会弱一些,而在艺术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