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9册课文《黄鹤楼送别》巍峨耸立于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孙权把它建为军事上的守望楼。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黄鹤楼因何得名?传说颇多,一说有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过,一说费文伟在此驾鹤升天。还有一则故事:辛氏在黄鹤山上卖酒,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墙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楼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相似文献   

2.
历代文人多以诗歌咏黄鹤楼,唐代诗人李白在《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中黄鹤楼是湖北武汉长江岸边的一个名胜古迹,它为什么叫黄鹤楼呢?是不是真有黄鹤呢?黄鹤楼起名是因为它位于蛇山黄鹤矾头,蛇山又叫黄鹤山。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后来毁过无数次。被毁前的黄鹤楼非常豪华气派,好像仙宫一样,所以人们传说这里曾有过黄鹤,说是有个姓辛的在这里卖酒,一个道士常来饮酒,辛氏不要他的钱,道士为了表示感谢,临走时用桔皮在壁上画了一只黄鹤,酒客们来饮酒时,只要一拍手,那只黄鹤就飞下来…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① 崔颇 昔人已乘黄鹤去②,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姜姜鸭鹉洲④。 日墓乡关何处是⑤,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湖北省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旧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一说三国蜀费文林在此楼乘鹤登仙),故名。②昔人,指传说中乘鹤的仙人。③悠悠,浮荡的样子。④历历,分明的样子。姜妻,茂密的样子口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历历”两字下属“汉阳树”,‘妻萎”两字上属“芳草”。…  相似文献   

4.
佳句储备库     
湖北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山,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灏《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相似文献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之”,作“到、往”讲,“广陵”,即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在唐代是东南地区的繁华都会。这首诗共四行。前两行是叙事,后两行是写景。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他对老朋友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即老朋友。这里是指孟浩然。(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诗著称,与李白有很深的交往。)“西辞”,从西方离去。“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昌黄鹤山上,即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传…  相似文献   

6.
悦读文摘     
林则徐续联解窘林则徐小时候,去应童子试,因人群拥挤,他的父亲就扛着送他进考场。考官见他父子这副样子,开玩笑道:骑父作马;顿时,一阵哄堂大笑,弄得林则徐的父亲十分尴尬。林则徐随即大声对道:望子成龙。满场又为之惊叹不已。下联对出,既解了父亲的窘迫,又道出了父亲盼儿成材的心情,一时传为佳话。将错就错出好诗郭祯擅画花鸟,曾画桃花与黄鹤楼赠人。画要配诗,遂请书法家赵平题诗。桃花幅上所题之诗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可是“桃”误作“梅”,黄鹤楼幅上所题之诗有“黄鹤楼中吹玉笛”“,黄”又误作“白”。经人提出,他只得补救,各在误字句…  相似文献   

7.
名画欣赏     
《基础教育研究》2010,(12):F0002-F0002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山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外祖父赵孟摈、外祖母管道舁、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顺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的风格。元末做过“理问”、“长吏”一类的小官,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名片     
湖北·黄鹤楼黄鹤楼耸立于武昌的蛇山之上,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至唐朝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唐代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不少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于光绪十年(公元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朝诗人崔颢(hao)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把黄鹤楼四周几处有名的景点都写进去了——晴川阁就在长江对面的龟山上,也是著名古迹,被人称为“楚国晴川第一楼”;鹦鹉洲在江中,因祢(mi)衡《鹦鹉赋》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辅导》2023,(29):4-13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北周诗人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有个句子:“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唐代诗人王勃仿照这个句子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崔颢写有《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据此写出了怀古抒怀之作《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似文献   

11.
凤凰台赋诗     
此话还得从黄鹤楼说起。仲夏时,正值花红柳绿,崔颢南游武昌,登上了久负盛名的黄鹤楼。脸上微带睡意,朦胧中,晴空万里,白云一片,历历汉阳树,萋萋鹦鹉洲,崔颢感慨万千,赋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第二年,还是这个时候,一群文人墨客,相约登上了黄鹤楼,共聚一堂,谈笑风生。席间正兴,一位骚客提出:“良辰美景,醇洒佳肴,各位何不赋诗助兴!”  相似文献   

12.
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似文献   

13.
按目之所及或题目所示展开景物描写,此为登高写景诗之常法。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前四句通过写黄鹤传说描写黄鹤楼,后四句写楼上所见远景,  相似文献   

14.
江天 《地理教育》2002,(6):26-26
黄鹤楼据史料记载:黄鹤楼位于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始建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吴黄武历年(公元223年),并被世人誉为“千古名胜,天下绝景”。在漫长的岁月中,黄鹤楼屡建屡毁,兴废多次,现在的黄鹤楼是建国后才重建的,与以前的相比,无论在规模、气势上都荟萃了旧楼的精华。从外表观之,楼分五层,而实际上每层之间又设夹层,共十层。大楼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由于加以装饰,又具有古典木料结构的质感,不仔细辨认,还真能以假乱真。大楼的外  相似文献   

15.
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据说令李白拍案叫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为之敛手。该诗也因此更加名声大噪,一直被人们奉为咏黄鹤楼之绝唱。然而,此诗到底“绝”在何处?教学中,许多教师难以向学生讲清这一点。笔者发现,学生读了几遍后,也许觉得读起来好听、顺口,但并感觉不到特别的好。有学生对开头四句提出疑问:这里只写了一个传说,过去常有仙人来憩息,后又乘着黄鹤去了。所以后人造了黄鹤楼纪念他们。而且短短四句诗中,“黄鹤”出现三次,“空”出现两次,这不是格律诗之大忌吗?也有学生指出:诗的结尾,写得太过直白,而且开头…  相似文献   

16.
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邛崃八景之“书台桂影”,此“书台”是常安民“读书之庵”旧迹还是魏了翁“故读书台”之“鹤山书台”,历来争讼不断。遍考文史诸籍,宋代魏了翁在蒲江白鹤山而非邛崃白鹤山营造“鹤山书院”,而明代邛州知州汪中又在邛崃白鹤山幽居寺修建“魏文靖公书台”,《(正德)四川志》误为“蒲江鹤山书台”。杨廷仪曾记载蒲江“鹤山书院”迁址至邛崃威显庙,其后安磐始误幽居寺“魏文靖公书台”为魏了翁亲建之鹤山书院故地,并借用《(正德)四川志》“鹤山书台”之名指称“魏文靖公书台”。王圻又混淆幽居寺“鹤山书台”为魏了翁读书新台,而误白鹤山鹤林寺常安民“读书之庵”为魏了翁“故读书台”。万历《四川总志》承袭王圻之误,影响了明、清各地方志的撰写,沿误至今。实际上,魏了翁《卭州白鹤山营造记》明确记载邛崃白鹤山鹤林寺有常安民“读书之庵”,并非魏了翁讲学旧迹。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四大名楼1.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2.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3.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4.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宇航员,人们脑海中便会出现一个身穿臃肿宇航服的人。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宇航服,这种类似于“超人”服的新型宇航服将改变现在宇航员的形象。宇航员的“第二层皮肤”美国的科学家正在研发一套“生物服装系统”。这种类似“第二层皮肤”的衣服表面,喷有一层可被有机生物分解的涂层。该涂层能够在布满灰尘的宇宙中保护宇航员。而且,在这种所谓的“第二层皮肤”中,还能嵌入由电力驱动的人工肌肉纤维,以此增强人的力量和耐力。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据科学家介绍说,“生物服装系统”将由一套紧身服和一个增压头盔组成。宇航员穿上…  相似文献   

19.
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我谈到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发现该定理的欣喜之状时,曾插了一段传说: “这时,毕达哥拉斯十分兴奋,认为揭露这个秘密是神的旨意,是神授意他这样做的。于是他宰了一百头牛来祭缪斯女神(神话中掌管文艺、科学的女神),以酬谢神的默示。”这时,学生睑上露出甜密的微笑——显然是被美丽的传说陶醉了。接着,我又插上一段评论: “这个传说当然不真实。它对勾股定理的发现涂上了一层不应有的神秘色彩。勾股定理的发现决不是神的旨意,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学生哄堂大笑,给我以哗然感。这时我很生气。顿了一下,我重做补充:  相似文献   

20.
单永军 《现代语文》2006,(1):117-118
按照通常的理解,文学文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也就是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当然这也是对古代文论中“言、象、意”审美层次结构的补充与完善。就诗歌来说,可以具体化为言语层、意象层和意蕴层。同一黄鹤楼,有着不同的风采,究竟是时间变幻,还是人世沧桑?让我们对崔颢的《黄鹤楼》和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做一文本比较的解读。言语层:自然晓畅与精雕细刻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文本呈现在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在诗歌中具体指文学言语的特点。从语言格调上来看,崔诗明白晓畅,自然顺口;而毛词则似乎有雕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