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后世因循此论,几为定论。然而唐人的小说观念就著述主体而言实际上并未自觉,这从著述主体上来说是如此,从唐代的传奇接受者而言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至少不能如我们现在笼统的理解,应该从文本客体自觉和著述主体的无意识与接受主体的制约两个方面去理解,才是符合唐人小说观念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唐人小说观新探--对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现象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得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后世因循此论,几为定论。然而唐人的小说观念就著述主体而言实际上并未自觉,这从著述主体上来说是如此,从唐代的传奇接受者而言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至少不能如现在笼而统之的理解,应该从文本客体自觉和著述主体的无意识与接受主体的制约两个方面去理解,才符合唐人小说观念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幽默讽刺的审美效果都是笑,创作用意上却有细微的区别,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的唐人小说多幽默讽刺之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讽刺对象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幅“群丑图”。唐人小说讽刺虽仍属草创,却粗具规模,取得了相当成就,奠定了唐人小说“特绝之作”、“一代之奇”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伍艳萍 《广西教育》2013,(47):121-123
奥斯汀成功地将“真实”、“模仿自然”、“理性”、“朴素”、“教化作用”等文学思想融入小说创作中,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她创作了结构完整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艾弄尼;继承菲尔丁的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和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第一人称叙述模式,成功发展了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的模式,其小说已经具备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学源流和时代背景的考证来商榷鲁迅先生提出的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观念,认为其存在叙述上的逻辑混乱。同时作者认为唐人小说观念并未独立自觉,依然处于传统思维方式指导下并为其束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自有婚姻以来,就有了对婚姻的种种约束,特别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的束缚,使青年男女的婚姻不能自主,造成了许多婚姻悲剧。只有在唐代,在唐人小说中我们才看到了妇女婚爱的自主、自由的曙光。唐人小说以私奔式、偷情式、一见钟情式以及对婚姻自主意识的追求来表现妇女婚爱,颇具浪漫色彩。中国文学的婚爱描写由古典之爱到浪漫之情的转折开始于唐人小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唐代的文化开放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浅论柳永词的适俗性黄小蓉冯梦龙在《古今小说》中曾说过:“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唐人小说,作意好奇,深受文人的爱好;而宋代小说,通俗易懂,普通群众非常欢迎。冯梦龙通过唐宋两代小说的不同特点及其所吸引的不同读...  相似文献   

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话语”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高校通过“两课”教学、党校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以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各种渠道,坚持在各类学生中开展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有的地方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讲理想信念少了,理想信念教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出现了教师不太敢讲、学生不太爱听的现象;有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时代性,“老话”、“套话”较多,“新语…  相似文献   

10.
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优秀的组织与合理的实施相结合,必然是一节成功的课。那么,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一定要注意一“活”一“紧”,而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更要注意“时”、“实”、“适”。  相似文献   

11.
一唐人小说的数量很多。唐人自撰的小说专集就有许多种;还有许多单篇流行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部分保存在宋初李昉等人编集的“太平广记”里。“太平广记”一共有五百卷,分了八十八类,搜罗了宋初太平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年)以前的许多小说,其中就有不算太少的—部分是唐人作品。唐人小说的作者,许多已经不可考了;就可以考知的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中唐以后人。中唐以后的一百五十年间,可以说是唐代小说特别兴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侠客”观念源远流长,而作为艺术形象却是在唐人小说中真正成熟起来的。本文描述了这一形象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教学是指以较少的教学投入成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把注入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传统考核方式与新的考核方式相结合,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徐英 《早期教育》2011,(9):49-50
我园一直在探索“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观念更新与行为跟进相结合”的教研模式。本文结合集体备课活动“小班故事《想长脚的石头》”,谈一谈在这种教研模式下收获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5.
1.“泛语文”:错误的小说教学内容新课标主张语文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这是对语文教学传统的一次重要突破。但是在当前的小说教学过程中,这一主张却被误解、被滥用,走向了“泛语文”。  相似文献   

16.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为培养满足新工科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过程流体机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借助“互联网+”技术及网络平台上丰富的视频资源,构建了常规线下课堂与和“互联网+”线上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与知识点强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了多样化的考评机制,为新形势下的高校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也为高校新工科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十多年来,苏联的高校招生考试,进行过一系列改革,发生了根大的变化。 1958年,苏联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这次改革力图通过教学与生产劳动、普通教育与职业训练相结合的途径“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使青年一代“走向生活,走向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创作的审美追求及成败得失胡必健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发展过程是十分曲折而又迟缓的。自唐人“有意为小说”后,历代小说创作长期在所谓“稗官野史”、“野狐外道”的独特领域里寻找着发展的道路。直至明清两代,随着一批小说作家的出现和...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成功尝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一直是高校理论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科研体系不仅制约了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也限制了高校理论界在当前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