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开幕,使媒体和受众一同进入了"世界杯时刻"。以电视为主导的大众传媒通过对世界杯这一典型"体育媒介事件"的报道,为受众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生活空间。南非世界杯期间,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开辟了一档全新的世界杯播报节目《苏东世界播》,节目以1+1+1的模式开辟了世界杯解说的另类风格。世界杯,不仅是一场球迷狂欢的盛宴,更是一个媒体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缘由2006年第18届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答案因理论视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伊莱休·卡茨会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媒介事件”(m edia event);道格拉斯·凯尔纳则说,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媒体奇观”(m e-diaspectacle)。这两种理论视角都极敏锐地把握到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大众传媒(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在德国世界杯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因而世界杯乃是媒介化的世界杯,甚至是被过度地媒介化了。我们坚信,在马拉松般的比赛日程里,“世界杯”与“大众传媒”之间将始终相互依赖。世界杯足球赛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亿计…  相似文献   

3.
李琦 《新闻前哨》2023,(3):29-30
卡塔尔世界杯是第一次在冬季举办的世界杯。同样是球迷的狂欢,这届世界杯呈现出与以往世界杯不同的媒介景象。本文从咪咕视频、抖音以及小红书三个手机端新媒体入手,研究新媒体如何报道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中国队在第十一届亚洲杯足球赛上令人泄气的表现,也令人对中国队在今年世界杯外围赛上的命运生出不祥之感。 中国足球有太多的磨难,也有太多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甲A联赛球市火爆的原始社会心理。这也意味着,一旦中国足球在本次世界杯外围赛中再次折戟沉沙,那么球迷给予甲A球星的过高希望就会顷刻转化为加倍的失望  相似文献   

5.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足球队被挡在了赛场之外,可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人看球的热情。在火热的夏天,忠实的中国球迷废寝忘食地守在电视机前享  相似文献   

6.
郑子凌 《大观周刊》2006,(23):38-38
世界杯开始了,这股热潮席卷了世界各地,所有喜欢足球的人们都会为此夜不能寐、此时,昆明汽车世界也迎来了自己的“世界杯”,第七届中国云南昆明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将于6月28日-7月3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新馆隆重举行,这是云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及相关产业展示会?这一消息对于汽车发烧友以及购车意象较强的消费者来说,可以说是一场不能错过的“汽车世界杯”。在开展之前,让我们走近车迷,透视他们的展会需求,希望对经销商前期布展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英利”世界杯营销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杯已经过去,但是世界杯赛场上的汉字广告却仍然令人记忆犹新。但是,世界杯80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中国内地的赞助商却引起诸多质疑声,有人认为,中国英利数亿元赞助扔向世界杯,无异于打了水漂。但事实胜于雄辩。不论从品牌营销、品牌认知度的角度,还是从传播效果来看,中国英利的世界杯营销无疑都是大赢家。  相似文献   

8.
侯莹 《新闻天地》2006,(7):13-14
“1982年世界杯,听说巴西队输了球,有个巴西球迷竟然把电视砸了,根本就不信啊。你说巴西球迷怎么那么富呢?那时候我们家连电视还没有呢。”35岁的北京球迷林明没有夸张。直到1985年,林明家才买了一台电视。一年后他就可以呆在家里看马拉多纳天才加魔鬼的表演了。正是那时日日在荧屏前的守候,让中国诞生了庞大的世界杯球迷阵营,包括白岩松。其实早在1978年,长发飘飘的阿根廷球星肯佩斯通过在中国有限的一些电视屏幕闯入中国人的视野,让无数心灵为之疯狂。那一年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看世界杯,电视让中国第一批世界杯球迷被打上了“1978”的标签。  相似文献   

9.
“媒介与战争”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报道是媒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而中国正欠缺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 ,对这一课题进行过专门探讨。文章认为整体战争时代是一个全民总动员的时期 ,国家和公众站在完全一致的立场 ,此时国家对新闻的控制尚不严格。局部战争时期国家与公众关系出现较大分裂 ,媒介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是研究者着力探讨的焦点 ,主要提出了主导与跟随作用两种意见。同时 ,这一时期政府和军队加强了对媒介的控制。哈林还在社会学意义上对战争时期媒介与舆论的互动、意见领袖的作用、记者在战争报道中的角色等问题作了探讨 ,并把战争纳入文化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旭 《出版广角》2013,(Z1):79-81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冷媒介""热媒介"是他的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观点。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极具盛名又颇有争议的观点。"冷媒介""热媒介"是他的理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观点。本文试图全面、多层次、从整体上阐释这一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新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一、"冷媒介""热媒介"划分的三个要素麦克卢汉在论述他的观点时喜欢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历史语义学方法,考察了媒介这一传播学关键词在古代中国的意义变迁过程,发现其最早见于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而非国内传播学教材中普遍认为的《旧唐书》。它最早的意思是媒人和引荐者,该词义在历史文献中一直延续下来,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在人际传播中对于仪式感的重视。到晚清,媒介的词义发生变化:一是增加了动词的词性,并开始指代更宽泛意义的介绍人;二是超越了指代人的范畴,开始指代起连接、交流作用的事物。这种变化反映了人们传播观念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封建社会的解体和外来文化的进入,这也导致了现代意义中的媒介概念在近代文献中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1,(8):28-37
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是一次具有节点意义的中国新闻宣传实践,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媒介仪式。以戴扬与卡茨的"媒介事件"理论关照"开国大典",可以发现"开国大典"尽管呈现出戴扬与卡茨式"媒介事件"的若干特征,但作为承载着深厚中共传统和典型本土要素的症候式传播实践,其独特面向需要放置在中国/中共新闻实践中予以考察。研究认为,中国/中共新闻宣传史脉络中的"开国大典"溢出了"媒介事件"理论的视野,塑造了中国式的媒介仪式典范,并为"媒介事件"这一西方概念提供了中国语境的实践检验与更为丰富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报》作为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唯一开设世界杯赛事报道专栏的军队纸媒,以及时的赛事信息传递、专业的体育观察视角、灵活有趣的编读互动,形成了军队纸质媒体报道大规模赛事的鲜明特点,为军内外读者呈现一场精彩无限的"绿茵桑巴"视觉盛宴,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分析《解放军报》世界杯专题报道的特点,探究激烈的媒介竞争背景下,军队平面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吸引军内外受众关注,提升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王聃  黄幸子 《传媒》2023,(14):88-90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作为一项具有特殊性,仪式性的媒介事件,承载着中国人的记忆,凝聚着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在新时代仍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用媒介事件理论解读中国女排夺冠这一伟大事件,可以看出它具有媒介事件的理论特征。同时,这一事件也构建了“想象共同体”,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体认同和媒介事件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第17届足球世界杯的“战火硝烟”,中国的新闻媒体对这场赛事的报道也是沸沸扬扬。随着赛事的结束,一些成熟的中国球迷在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的同时,对我们的新闻媒体在这场赛事中的是是非非也诚恳地提出了批评。批评的话儿虽然不太顺耳,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相信我们的媒体会有这个雅量。就点评足球世界杯新闻报道这个话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走访了天津新闻出版文化界的三位知名的球迷。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靳立华直接对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6.
“亚洲皇帝”美言 近日,北京一家晚报撰文,题目吓人一跳,作“维拉潘的梦想是——中国赢得2014年世界杯”。 中国足球队2014年赢得世界杯?虽说迄今还有11年光阴,可此话也太大了,须知:走在亚洲前面的非洲队也没人放话可在2014年夺取世界杯,何况是在韩日世界杯一球不进、一分不得的中国队了。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盛夏,世界杯的热潮让巴西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经济全球化和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世界杯成为媒体竞相角逐的阅兵场。新媒体的崛起加速了媒介传播革命的步伐,体育节目娱乐化的趋势越发明显,CCTV-5在制作体育专栏节目时也注重结合时代潮流推陈出新,本文对巴西世界杯期间播出的《豪门盛宴》进行多角度研究,旨在点明全媒体背景下的非常设性体育专栏节目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8.
周雄 《新闻前哨》2006,(9):80-81
1.创办世界杯特刊,搭建经营平台。 媒介服务于两类顾客,一是受众,二是广告客户。广告客户通过购买媒介的广告版面或时间来接近受众。报纸出版、发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带来大量的广告,以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世界杯期间,武汉多家报纸均创办了世界杯特刊,搭建起经营平台。那么,吸引受众的世界杯特刊,是否也必然吸引广告主呢?  相似文献   

19.
郭金明  胡月 《新闻世界》2011,(7):180-181
本文对"媒介性格"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提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媒介、城市文化在媒介性格形成中起影响和参与塑造的作用"的猜想,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中的报纸和电视媒体为样本进行分析,对城市文化与媒介性格之间的关系做出解读,并总结出城市文化对媒介性格影响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内忧"与"外患"的快速升级,"西北中国"在中国地缘政治快速凸显。精英媒介《大公报》通过媒介议程的建构重新发现了"西北中国"。《大公报》对"西北中国"的发现与当时政治议程中"西北中国"存在关联性。但是,《大公报》的"西北中国"媒介议程设置保持难得的独立性,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范长江是《大公报》"西北中国"议程的首席定义者,他的西北报道成就了《大公报》作为精英媒介在定义"西北中国"媒介议程的引领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