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方向,就学习过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一个组成部分的小学科学教学(现行的“自然学科”,课改后的“科学课程”)在此次课改中亦有了较大的变革。一、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纲要》规定,小学科学教育的学科课程由原“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由小学1-6年级开设,改为在小学3-6年级开设。科学(3-6年级)(以下简称小学《科学》)…  相似文献   

2.
(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在综合学科知识和对自然、社会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构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即“科学”和“历史与社会”,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与空间。改革和重建分科课程,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授法”历尽沧桑,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语文科教育学”系列课程,成绩空前,问题也较突出:其中科学性、先进笥和针对性、实用性统一问题,特别要求课程、教材、教师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首先应区别语文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为课程和教材正名;其次是建立语文科教育学-语文科教育(学)论-分科教学三级整体改革体系,以使扣紧“语文课标”,同步改革,分流整合,聚焦成材,集约实用。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当中有一门全新的课程———科学,她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在六至七年级开设。她在中小学十二年科学教育“综合-分科-综合”体系中,是小学一至五年级自然课程与初中八至九年级的分科科学课程之间的过渡,是一门承上启下、实现由科学启蒙到科学入门的课程。本课程并不代替分科,有别于国家级实验区试行的代替分科的科学课程。而且,本课程并不直接纳入中考范围,这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2年9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与课程配套的教材(简称上教版科学教材)。本教材是由大学教授与中学特级…  相似文献   

5.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内容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教育价值包括学科多方面的实用价值和学科思想方法的价值。国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以及科学,技术,社会这两个方面设计了五大主题,并将学科概念,原理,规律了学科技能方法整合到课程总体系之中。综合科学课程中的生命科学内容,在学生科技意识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开放型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科知识迁移,科学方法训练等五个方面,较分科课程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摘     
南京中小学课程“变脸”学生不用“啃书本”了从昨日召开的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间表已经确定,计划用3年时间让全市小学一、二、三年级,初中一、二、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据了解,今年秋季开学时,全市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所有学科、小学三年级的“科学”学科全部进行改革,执行新标准,使用新教材。其他年级的相关学科也将在随后滚动发展。南京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按照体现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思路进行的,一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分别设置综合课程;二是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选修课程、技术类课程;三是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据南京市教育局权威人士透露,全市所有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小学,在一、二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课程,三至六年级设置“品德与社会”和“科学”课程。小学“艺术”和初中“艺术”、“科学”、“历史和社会”等  相似文献   

8.
对于幼儿园教育课程的理解,正如它的上位概念──课程一样,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它指语言、常识、计算、体育、音乐、美术六大学科,近些年来,全国 各地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异常活跃,大多已改变了过去六科的分科课程结构而代之以健康、语 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领域(广域)课程(有些地方正在实行的综合课程也基本 是这五大领域的简单组合)。  以上的分科和领域课程均是由部分教师和教研人员设计好的,并用教材或教师指导用 书的形式体现出来,里面一般包括详细的课程目标,安排好了内容、进度、课时等,“…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设置的一些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理科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是设置综合理科课程。为了适应21世纪新一代北京人发展的需要,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方案(暂定稿)》,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与分科理科并行的综合理科课程(1~2年级为“常识”课,3~9年级为“科学”课,9~12年级为“自然科学”课,以下统称“科学”课程)。北京教育学院承担了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任务。为了避免创建科学课程的盲目性,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优势和作用,我们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一、科学课程的内涵对知识本质所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作为师范院校的一个新兴专业,目前采取“综合培养,分科(向)发展”的培养模式,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定位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科学方向。本文主要探讨科学方向的课程设置的思路及结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与统计数据 (一)课程的设置、管理与开设情况 在课程的设置上,大部分市(县)都能严格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意见(试行)”(甘教基函[2005]38号1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师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设置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开足开齐各类学科。落实到每个学科具体的课时比例,通过对调研学校学期课表的分析,中小学各个学科基本达到了“甘肃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甘教基函[2001]11号)文件所参照课时比例。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育的教学论发展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情境教育的教学论发展观●张定璋教学论以研究教和学统一活动中的一般规律性为对象。教学论源于教学教育实践,也来自于分科教学法研究及教育实验。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科学领域兴起的学科教学论(或称某学科教育学)界乎教学论与分科教学法及其实践之间,承担着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吴秋枝 《职教论坛》2004,(12):48-49
一、开设学科活动课的必要性 在教育史上,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强调以学科为中心选择部分内容编定教材,彼此独立地讲授本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每门学科的教材是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回顾几千年的学科课程发展史,在学科内部,以学问的性质为基础而不断的分化和综合,形成了分科课程(branchedcurriculum)和综合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学科的综合,称为综合课程。它是指把相关的学科合并起来,用新的思维角度和方法,不仅从内容上包含更为广泛的知识范围,而且从结构和功能上达到严密的整合。学科的分化称为分科课程,它从科学知识的整体中选取关系密切,性质相同的内容自成体系,组成一门学科,在各门学科内部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一、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七、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根据新课程计划,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高年级设置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走课程综合化的道路,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课程结构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的选择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在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中,既设置了综合科学课程,又设置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那么,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选择综合课程,还是选择分科课程,以及选择后如何实施就成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从综合科学课程和分科科学课程的各自特点及课程实施的条件出发,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及浙江省近10年来的综合科学教改实践,较全面地论证了新一轮科学课程选择的主要依据及课程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理科课程的分科设置和学生一般能力形成的事实,结合成年人的认知体验,在解析学科与科学等系列概念间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学生大脑“自重整假设”及悟性学习是人类天然认知方式的观点。从引导学生的开悟方向入手,探讨如何提高理科学科核心素养共同成分“科学思维”的培养效率。以物理学科为例,从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融合发展的视角,细致梳理如何通过悟性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方法等多方面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已由“单一课程”向“课程群”转变,且课程的性质也由“必修课”向“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转变,同时丰富了实践教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完善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使其与基础教育更好地契合,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应走人本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多学科教学论相互融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2000年,国家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改革目标。20余年前,基于儿童群体、个体心理经验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变化性的有机体特征,针对学科课程中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专门化、分科化和稳定性的特征,提出的课程改革方向和目标,无疑非常正确。但是,学校美术课的教学依旧在实行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单一传递方式,限制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始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忠生 《考试周刊》2012,(56):146-147
在教学领域,中国一直采用分科教学模式。分科教学制度是从有学校教育开始就一直存在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在社会分工、科学分化、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对科学知识不懈追求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独立性、简约性等特点,因此,分科教学的学科课程也就称为课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形式。一般认为,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中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分科教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