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楚、陕三省边界的南巴老林是乾隆末年阶级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白莲教将川、楚、陕各省大部分劳动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 ,发起了嘉庆元年的大起义。白莲教在汉水流域的反清斗争 ,充分显示了宗教与农民革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天理教新探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由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是一次使清廷为之震慑的农民革命运动.起义刚一发生,嘉庆就惊呼:它“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起义失败后,嘉庆依然心有余悸,直至临终前还再三告诫他的群臣,要“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可见,这次起义的威力是多么巨大!由于这次起义自始至终都是以“天理教”的名义进行的.因此,有必要对天理教的源流和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天理教源流考有的教科书认为,“天理教又名八卦教,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有的辞书办说,天理教是“白莲教支派八卦教的别名”.这一成说看来值得商榷.众所周知,白莲教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很长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和结社的组织.经宋元明清,历久而不衰,曾多次成为农民起义的工具.明朝嘉靖、万历时,主要由于统治阶级的严厉禁止和残酷镇压,白莲教逐渐分散活动,形成了许多支派.红阳教就是其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杨遇春简论     
1979年修订的新版《辞海》“杨遇春”条载:“杨遇春(1761—1837),清四川崇庆人,字时斋。武举出身。乾隆年间,屡从福康安作战,升到守备。乾隆六十年(1795)从往贵州,镇压苗民起义。嘉庆二年(1797)随额勒登保到湖北,转战川陕,镇压白莲教起义军,为额勒登保最得力的帮凶,升到提督。嘉庆十八年为参赞大臣,从那彦成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攻破滑县。道光五年(1825)任陕甘总督,次年出兵平定张格尔。后以年老辞官。”这里,用三个“镇压”和一个“帮凶”来概括杨遇春的  相似文献   

4.
一我是怎样重视起乡土教材的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十几年了.起初,我不重视乡土教材,觉得课本分量够重了,能讲好课本上的东西就不错,增加乡土教材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再说,乡土教材的典型性总归差些,讲它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最初几年讲课时,老在课本里兜圈.有一年,讲鸦片战争,为了说明当时清政府危机四伏,我照本宣科讲了京畿白莲教、天理教起义,课堂上学生并不注意听.课间,我发现同学们挤在一堆,聚精会神地听其中一个同学讲白莲教的故事:"嘉庆皇爷十八冬,宋庄出个'贼'林清.林清从小学武艺,白莲教里数他凶.纸人纸马剪十万,眨眼之间就腾空……".我一听这观点不对,  相似文献   

5.
天理教起义,总的来说,可分林清与李文成两支。但林清一支并不是起义军的主力,李文成领导的一支才是义军真正的主力所在。从起义发动的时间来说,李文成一支在前(虽然是由于特殊原因而提前起义),林清一支在后。从坚持斗争的久暂来说,林清一支不过两三天便失败了,而李文成一支却激战亍三个月零三天,给了清兵以巨大的打击。在起义过程中,山东一带的天理教徒,都先后来到河南滑县一带,直接受李文成指挥,而林清一支却是孤军作战。如果从两支义军的力量对比来看,则更为明显,李文成一支多达数万人,仅占领道口镇的义军便有两万人;而林清一支总起来也不过数百人。所有这一切,表明天理教起义,主要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1962年第1期刊登了张一纯同志的《关于天理教起义二三事》一文,其中论及天理教领袖李文成和冯克善的关系问题。张文说,在天理教起义前夕“李冯矛盾已很尖锐,已经酿成分裂”。在革命爆发后,进行武装斗争期间,冯克善闹分裂出走,“这是起义招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论断的根据是《靖逆记》上这样一段话:“(林)清与文成欲分割燕豫,(冯)克善欲据德州,以扼南北,乃往会(其大弟子)宋跃漋,语之曰:‘……林清多大言,少实际,李文成阴险叵测,吾意不乐与林李共事,  相似文献   

7.
清王朝的统治,到嘉庆、道光年间,业已走上衰落的道路。政治上的腐朽统治,经济上的残酷压榨,造成民不聊生。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层出不穷。有的采取公开武装起义的形式,给清王朝封建统治以有力打击。如川楚陕白莲教起义、湘黔苗民起义;有的则秘密发展组织,积蓄力量,对清统治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南方各省天地会的活动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捻党(1808—1851年) 清代中叶农民反地主反清廷的结社组织。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即十七世纪中叶,但到1808年(嘉庆十三年)官书上才有正式的记载。其活动地点是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和湖北边区。而最初的发源地,是淮北的淝水和涡河流域。捻党来源于清代早期农民的反清结社组织,曾经有许多名称,如八卦教、义和拳、白莲教、捻党、盐枭、虎尾鞭、掖刀会、红胡子、白撞手等。后来逐渐形成为三支力量:八卦教与白莲教等结合,成为北方的反清组织;捻党与盐枭等结合,成为中部的反清组织;义和拳与虎尾鞭等结合,到二十世纪之初,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参加捻党的成员,以贫苦农民为主体,还有渔民、饥民、私盐贩、白莲教徒、船夫、手工业者、衙役,并有镇压白莲教起义中裁撤的乡勇。在捻党活动初期农民并不占多数,游民群众为数较多并成为其中的骨干。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省情》的“主要历史人物”部分,对清代名将杨遇春介绍道: 杨遇春(1757—1837),字时斋,崇庆县人,清朝将领。武举出身,为福康安部下名将,先后参与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贵州苗民起义,川、陕白莲教起义,河南天理教起义,因有功,升副将,受二等爵赏。道光五年(1825),任陕西总督。时张格尔据新疆叛乱,杨遇春率军驰援镇压,授钦差大臣。转战四年,擒张格尔,平定叛乱,仍总督陕甘,组织屯垦,加强防务,杜收浮费,于开发新疆有利。后以年老辞官。(中共四川省委研究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第862页至863页)  相似文献   

10.
一清代团练之法,始于嘉庆朝川楚之役(即白莲教正理教起义)。自从太平军金田起义,各省大吏又纷纷倡议团练,“以团辅官”,“以练助兵”。咸丰二年清文宗又谕令各省仿照嘉庆年间办理团练。但是嘉庆年间所谓练勇,多半由国库支给饷糈,咸丰年间国帑枯竭是办不到的,着由地方绅士量力筹办,不假手于吏役,是绅办官督。经费既然不由官出,则官督的力  相似文献   

11.
马殿甲,回族,河南邓州人,清嘉庆武状元,在镇压天理教林清起义和陕甘宁回民起义、协助清政府整顿吏治等活动中得到清廷褒奖并升职;后奉命平定伊斯兰教封建贵族张格尔在新疆发动的叛乱,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839年调任广东提督后,在反对鸦片走私和英军侵略方面更是力撑危局。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都认为湘军的前身是曾国藩办的湖南团练,后来扩编成为湘军.笔者认为,曾国藩办湖南团练与湘军的产生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没有一个由团练到湘军的发展过程.曾国藩创建湘军是与办团练同时进行的,确切地说,他开始是以办团练的名义创建的湘军,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就谈不到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廷因绿营兵腐败不能作战,又鉴于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地主团练起过很大作用,清廷便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杜文秀手笔《自传》为主要根据,旁采其它史料,就清朝离间回汉、杜文秀联汉反清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凡文中引自杜稿《自传》者,不一一注明,引自他文者注明出处。 甲、清政府的离间阴谋 清朝自乾隆以后,由盈转亏。嘉庆年间,表面上还有些“升平”景象,实则危机四伏。到了道光年间国内外矛盾就表面化了。在国内各族反清起义中,使清政府最为头疼的是回族。由于回民有为护教而亡者的“舍西德”(无条件进天堂)的品级,即“圣战”的信仰。所  相似文献   

14.
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陶醉在某一种氛围里难以自拔,就像现在的我。一本《林清玄散文》已成了我不肯释手的宝贝。林清玄是不是很有名气,我不知道。但是他文章里的那种清新和烂漫及其独有的感伤却是真切的。初识林清玄,是读他的《佛鼓》,清澈而空灵的文风奠定了他的文章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蒲松龄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蒲松龄对农民起义是肯定的,他神化了白莲教起义,甚至“把反清的政治要求寄托于人民起义。”另一种观点认为,蒲松龄虽然支持某些个人反抗行为,但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反对的,在《聊斋志异》中,他“不仅认为起义的农民是‘左道无济,止取灭亡’,而且积极颂扬离间义军的叛徒逃兵。”这两种观点犹如水火,互不相容。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价蒲松龄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仍然是蒲松龄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点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何小五 《文教资料》2011,(12):16-17
严迪昌先生在《近代词钞》一书中介绍陶樑生平时认为是陶好友吴长卿所云,周骏富先生辑《清史稿》认为"林清事变"发生在嘉庆十九年,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有关原始文献资料试图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聪儿(又名齐王氏)是清代中叶白莲教大起义中的一位著名领袖。她曾率领湖北襄阳起义军驰骋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屡败清军,给清王朝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一七九八年(嘉庆三年)春,王聪儿所率湖北起义军误入敌人包围圈,经过激烈的肉搏战,最后寡不敌众,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她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关于王聪儿牺牲的地点,近年来在有关著述中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王聪儿在一七九八年初从陕西转战到湖北郧西县三岔河一带后,把“指挥部设在左山卸花坡”上,在“卸花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义和团渊源问题,也是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最近李世瑜同志提出了一种新看法:“义和拳或义和团只是一种拳术的名称,后来则用以称练这种拳术的人所组织的武术团体,它是民间的一种秘密结社”。从而否定了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的传统看法。但是,读后尚觉意犹未尽,故再申述一点浅见于后。过去史学界的传统看法都认为,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造成这种错觉有两个因素。第一,有关这方面的史料记载甚少,第二,清末吴桥知县劳乃宣曾经写过《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文中提出了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的结论。从此,陈陈相因,似成定论,其实这是不可信的。劳乃宣提出义和拳即白莲教看法的史料来源是嘉庆十三年(1808)清仁宗颙琰的上谕和  相似文献   

19.
严如,字炳文.号乐园,湖南溆涌入。他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其著述方面。其第一部有影响的著作是《苗防备览》,是为了对付苗民起义的。而最有影响的著作,则是《三省边防备览》,所谓“三省”,系指四川、陕西、湖北。此外,还有《三省山内风土杂识》、《汉南续修郡志》、《洋防辑要》、《屯防书》等经世著述。嘉道时期,内有川陕白莲教起义、苗民起义等,外有句Z、夷”的骚扰,乾隆时海内升平的景象成为旧事,清王朝内外都处于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形下,为统治者安通边海著文以资鉴,便成不少文人选择的道路。严如在孩提时便有大志,…  相似文献   

20.
《治平篇》作者洪亮吉,是清朝乾隆、嘉庆时著名经学家和文学家。他六岁丧父,“孤贫”,与母蒋氏相依为命。长大不久,即离家远行,为人“校文”、“校刊古书”以奉养高堂。“性豪迈,喜论当世事”。他重义尚侠,嫉恶如仇,讲求志节。常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未能言。嘉庆三年,清廷为讨伐农民起义组织白莲教,“大考翰詹,试《征邪教疏》。”洪亮吉竟违背“圣意”,未进献征讨白莲教之策,却趁机“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此疏一上,大遭清廷白眼,“为时所忌”。他不得不以“弟丧”为由,辞官家居。“为时所忌”,不为清廷所容,正是他政论文有“奇气”的一个明证。嘉庆四年,太上皇高宗(乾隆)“崩”,仁宗(嘉庆)“始亲政”,召回洪亮吉,命撰《高宗实录》。第一稿成,他深感时弊害政,“意有不乐”,又上书“论当世事”。此次“言事”,触怒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