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在共时平面上,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考察了副词"空"的句法分布与搭配、语义指向、表义特征以及语用功能。重点分析了副词"空"在表达否定时的语义指向,指明了它否定的对象是其后动词激活的预设。  相似文献   

2.
否定副词“不”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对“不”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和语义范围、否定焦点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论文试从"意义载体"、语义关系、预设和否定词"没""不"分别与"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界定"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我们对"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4.
否定转移分为典型否定转移和非典型否定转移 ,二者具有不同的句法特征和相同的语义、语用特征。不同的句法特征体现在否定词的不同转移点上 ,相同的语义、语用特征体现在否定语气的减弱方面  相似文献   

5.
否定极项词在俄语中普遍使用,以俄语否定极项词бытонибыло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词汇、语义、句法等角度结合否定语境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并通过实例,从显性否定、隐性否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掌握俄语否定极项词的用法,以发挥其在俄语学习、教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否定极项词在俄语中普遍使用,以俄语否定极项词6hiTOHH6bum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词汇、语义、句法等角度结合否定语境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并通过实例,从显性否定、隐性否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掌握俄语否定极项词的用法,以发挥其在俄语学习、教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眼球追踪可以用来记录人们观看自然场景图片和理解信息时的实时眼球运动,因此,采用眼动技术考察"句子图片"范式中,呈现顺序和信息特征对语义失配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3(句法)×2(语义关系)因子设计,句法和语义关系是被试内变量.实验发现,语义失配会增加人们的认知负荷,即第1遍通过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显著增加;双重否定没有显著增加图片和信息的加工难度.实验结果表明,人们能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特定的句法策略来处理不同语义关系的图片和句子.这种句法加工策略使得读者能够将双重否定转换成肯定.研究结果证明成分比较模型可能无法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冗余否定格式"不要太A"使用否定表达的方式传递肯定的内容.在句法特点上表现为:A只能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格式中"不要太"省略后句艾不变;该结构用于感叹句中,句末常跟语气词"噢、哦、啊、哪"等.在语义特点上表现为:该结构包含了一个肯定的强程度的语义预设,再用否定形式转喻肯定的意思.在语用特点上表现为:该格式的表达效果是强调感叹语气的作用:该格式焦点和强调成分在"太A":该结构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海白话中的"冇"是具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和副词,相当于普通话中"不"别"没",与广东粤语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句法结构组合、语义特征以及句式运用三方面对"冇"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0.
按照英语动词的不同句法表现将其分类,研究其背后的语义动因,这是Beth Levin等提出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的主要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可分别将英语中“增添”类和“清除”类动词按照其不同句法行为进行亚类型分类,总结出该两类及其亚类型动词的谓价结构。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动词元语义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只有四个元语义组成要素全部在场的动词才能用在中间语态中。句法-语义界面理论在语言的句法研究与语义研究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能够发现语言句法过程的语义基础,是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大进步,是对Noam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和C.J.Fillmore的“格的语法”走向两个极端的适时纠正。  相似文献   

11.
英语否定语义的强调表现很丰富,本文主要探讨了使用重复否定和延续否定强调否定语义的用法,并对其句式结构、语义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使用含有绝对否定意义的否定形容词、否定代词、否定副词以及不定形容词、不定代词或不定副词强调否定语义的用法,对其句式结构、语义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语言理论的研究及指导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羡余否定现象反映了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性,否定标记词在羡余否定格式中不表示否定义,但是起到了强化否定和表达主观情态的功能。羡余否定的存在具有理据性,文章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羡余否定形成的动因和机制,认为它的形成动因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与言语表达者的主观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主要有语法化、词汇化、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  相似文献   

14.
汉语元语否定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在作元语否定解读时往往受到制约,大多数要用"不是"。以往从句法上对其制约作出的探讨,忽视了元语否定中的焦点,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因而必须从语义和语用层面加以分析。汉语"不"字否定句并非都不能进行元语否定解读。只有当焦点没有标记标示,紧跟在否定载体"不"之后,并且体现出级差性的时候,元语否定解读才会受到制约。其原因是此类焦点邻接"不"之后,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因而焦点无法得到突显,并且焦点被否定后的语义特征也会阻止二次解读,从而导致元语否定解读失败。  相似文献   

15.
否定是与肯定完全对立的不容混淆的概念。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表达否定概念的一套方式,英语也不例外。英语表达否定概念的方式非常复杂,而且否定概念与否定句有时又不一致,再加上英语和汉语在语言习惯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理解、翻译和使用上的困难。本文阐述英语表达否定概念的各种方式,分析否定概念与否定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比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并阐述了否定词的位置和否定范围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谓宾对象介词短语中,介词所标记的是谓词宾语指涉的对象,标记对象的介词一般是“对”或“对于”。蕴涵这种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谓核动词具有[+施加]的语义特征和[十黏连谓宾]之句法特征;它包括“形式动词”、“‘于’缀动词”、“允准动词”和“示显动词”四个次类。谓词性宾语则具有[-受事赋值]和[-致变]两个语义特征,它可分为“心理感知与评述动词”、“动作动词”和“形容词”三类。介词所标记的谓宾对象,须具有[+受涉]、[-倚变]和[+拒载]三个语义特征。其句法主语因受谓核动词的制约,既有施事题元角色,也有当事题元角色。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中的定位动词在不同的句法构式中都可分别表达动态和静态含义。对英语定位动词的研究认为,此类动词的动作义由状态义转化而来;而传统汉语研究则认为这类动词的状态义是在静态存在句的构式作用下由动作义延伸而来的。然而对汉语定位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表达的事件类型及其内晨语义特点的分析表明汉语定位动词的动作义也是由状态义转化而来的——从而为定位动词可以同时表达动态和静态场景的特殊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析了英语中否定词"not"否定谓语时出现的句法结构与语义关系不一致的现象,并指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