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十余年高考议论文命题,有的是直接给题目,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毁树容易种树难》;有的是给一篇短文要求写读后感,如《读<画蛋>有感》;有的是给一幅画或一张新闻图片,要求对此发表议论;有的则是划定范围,要求给某某人、某某部门  相似文献   

2.
我曾先后看过象《话说长江》《扑不灭的理想》《庐山散记》《松》《借得诗词话芙蓉》《中国酒文化》《说梅》等30多部(集)电视专题、艺术片。其中解说词,有的象情景交融的散文;有的如滔滔江流的演说;有的似优美动听的音乐;有的则同一首含意隽永的短诗。那些精炼、流畅、传神的解说词,至今仍在脑海里回旋。  相似文献   

3.
怎样从文章中找到论点和归纳论点 ,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学习的重点。首先 ,必须明白论点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完整的陈述 ,在形式上应是个完整的句子。第二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 ,在文章中明确提出论点的位置有所不同 :有的标题就是论点 ,如《俭以养德》;有的开头明确提出论点 ,如《谈骨气》;有的中间提出论点 ,如《想和做》;有的结尾提出论点 ,如《画蛋·练功》。第三 ,有的文章论点不太明确 ,需要读者认真阅读后 ,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归纳。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的线索 ,找到和归纳文章的论点。一、先讲道理…  相似文献   

4.
薛绥之、柳尚彭二同志的《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一书(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对现行中学教材所选十九篇鲁迅作品中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若干有关资料便于教师参考研究。全书不尚浮文,有的放矢,非常实用。正因为是要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因此《试析》各篇的写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重在介绍背景材料,如《记念刘和珍君》、《“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有的重点分析主题,如《风筝》、《故乡》;有的重在分析人物,如《一件小事》、《孔乙己》;更多的则是解释难句,其例极多。总之是哪里有困难,《试析》便在哪里做  相似文献   

5.
一、充实课题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如《刷子李》;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打电话》;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半截蜡烛》。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再稍加充实,便可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小语不少文情并茂的文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好诸如音的轻重、调的抑扬等朗读技巧外,还应指导学生深入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全面掌握文章中流动于人、事、景、物之间的复杂感情,深刻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语言艺术形式及其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一、体察外像--心理的细腻刻化,洞察人物的精神境界,使学生的感觉具体化。小语教材中,有的抒发作者炽热的情怀,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有的描摹娇统的山川,如:《桂林山水》;有的刻画人的形像,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有的控诉社会的不平,如:《卖火柴的小女…  相似文献   

7.
一、充实课题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如《刷子李》;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打电话》;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半截蜡烛》。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再稍加充实,便可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千古名篇,中高等院校语文教材常选。但对“雨脚如麻”一词,有的略而不训,如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有的训而欠妥,如《高中语文》(第六册136页)、卫电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文选和写作》(第三册121页),均训“雨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作文“走题”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走题”是他们对题目要求缺乏理解,因此,必须加强审题训练。下面试举几种审题训练方法。 一、对所学过的课文标题进行分析比较。课文题目有的表明了记叙或说明的对象、范围,如《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的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或提出论点,如《鞠躬尽瘁》《人民的勤务员》《反对自由主义》;有的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如《七根火柴》《背影》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文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与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从而提高对作文命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散文,(另加唐宋诗5首)散文也是密切反映生活的,有的托物言志,如《白杨礼赞》;有的借景抒情,如《听潮》;有的边叙边议,如《钓胜于鱼》。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及重点应放在:一是初步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二是学习从文眼(线索)入手阅读散文,三是挖掘美育教育因素,同时加强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使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一、在范文中寻找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文质兼美,有童话、儿歌、寓言、古诗等各种体裁,这既体现了形式美,又包含有内容美。有的作品歌颂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的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如《赵州桥》;有的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献身祖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如《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体现了内容之美;有的课文写得慷慨激昂,有的写得流畅抒情,如《荷花》,这体现了风格之美;教材中还编排了丰富的插图,展示了极为广泛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这些美的因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学习散文,要通过文章中“散”的材料,分析作者的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要抓住散文的“神”。理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叙事线索;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有的则以某一事物或景色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听潮》。  相似文献   

13.
古体诗词中有大量的君字。有的是任指,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范仲淹《江上渔者》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中的君;有的则是确指,如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中的君即  相似文献   

14.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子孙的光荣传统,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在反侵略、御外侮、斗群凶、斥顽敌以及建设自己伟大的祖国中,舍身许国,谱写出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选入中学课本的古典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些作品中,有的通过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祖国的自然之美,抒发了爱国的情怀,如《登鹳鹊楼》《醉翁亭记》《水经注·三峡》等;有的记述了古代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歌颂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如《活板》《张衡传》等;有的通过刻画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说明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文向学生介绍了各不相同的知识,有的向学生介绍了动物,如《恐龙》《鲸》;有的让学生了解一些仿生学知识,如《人类的"老师"》;还有的介绍了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神奇的克隆》等。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对说明文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困惑。因为说明文介绍的科学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  相似文献   

16.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17.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战争诗,是秦国士兵抵御外族侵略的军歌(一说是秦国帮助周王抵抗外族侵略的军歌)。全诗充满爱国情感,表现了士兵们英勇抗敌的精神和激越豪迈的气概。《诗经》中的战争诗,除了叙写战争之外,还有的表现征人的厌战及怨恨情绪(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有的描写思妇怀远(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有的表现征战及繁重的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如《邶风·式微》《魏风·陟岵》)。为什么《无衣》会表现出与以上诗歌不同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18.
文体汇析     
中学课本所选的文言文,有很多不同的文体。有的课文已加注释,有的可从《辞海》文学分册中的文体栏中查得。现就《辞海》中未列的类型或言之不详的,汇析于后: 1.原:是推原其本,也就是论文中的推论,属于论文。如,黄宗羲的《原君》;韩愈的《原道》、《原毁》;皮日休的《原谤》等,都是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古诗鉴赏题在高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指导学生准确地鉴赏古诗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解读题目,明确重点作品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起了统率作品指向的作用。特别是诗词曲的题目,有的点明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如《山居秋暝》(王维)、《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夜雨寄北》(李商隐)中的“秋”“春”“夜”等;有的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题或重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有的直接点明作者的情感基调,如《闺怨》(沈如筠)、《恨别》(杜甫)中的“怨”“恨”等。如果把握了题目,进…  相似文献   

20.
在《聊斋志异》492篇作品中,约有百余篇十分短小的作品。最短的如《瓜异》仅28字。长的不便划分,现仅将三百字左右的作品纳入此列,称之为短篇笔记。如《鬼哭》、《山市》等篇。这些短篇笔记艺术表现手法也不一样,有的记叙一件异事,如《瓜异》、《化男》等,有的讲述一则小故事,如《富翁》、《杜小雷》等,此类居多。这部分作品占《聊斋志异》全部作品的五分之一强,这是一个显然不轻的数量。过去人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