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沈从文和师陀均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中国的乡土世界,其代表作《边城》和《果园城记》文体相同、命运相似,而且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小城,但不同叙事策略观照下的叙事文本所承载的却是作家不同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辑录古籍精要之语或典章旧制而成书的著作,《群书治要》、《通典》、《意林》从内含丰富治道之术的《管子》中吸取了不少内容。由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它们对《管子》的辑录显示出不同的思想取向。  相似文献   

3.
管亚平 《语文天地》2014,(10):18-19
悲愁是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的情感,但她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则有着内敛与疏放之别,这内敛与疏放的背后隐藏着词人不同的处境与心境。从《醉花阴》到《声声慢》再到《永遇乐》,深浅不同的悲愁与不同的表达形式,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一颗敏感的心灵在经历人生种种苦难之后的变化。其中别离相思的放肆夸张、坎坷际遇的奔放倾泻、孤苦人生的隐忍克制则是李清照上述词作悲愁情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和《歧路灯》在人物塑造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少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二是结交兄弟。但是也有所不同,如在描写手法、结局处理上都有差异。这也体现了作者们在人生境界、思想境界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冰心的<笑>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早期最优秀的白话美文之一,誉为"最初的美文".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认为是现代白话散文的典范之作,"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的"(王瑶<朱自清先生的诗和散文>).冰心和朱自清都是在"五四"时代精神的哺育和召唤下,从旧文学的营垒中走了出来而步入"五四"新文坛的.共同的艺术追求使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旗帜之下.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之处,然而他们人生经历、艺术旨趣等方面的不同,又使他们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现就将他们的两篇散文加以比较,相互生发,来探求他们的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6.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7.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红煤》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进城受挫,最终回归乡土的故事。但由于创作年代不同,两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迥然不同。在乡村中,《人生》中的高加林显得"格格不入",而《红煤》中的宋长玉却"大有作为"。在与乡村女性的恋爱关系中,高加林出于感情的原因是一个背叛者,而宋长玉却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将爱情当做获得利益的筹码。在对待乡土的情感方面,高加林将乡土视为精神家园,而宋长玉则将其视为财富乐园。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坎坷的人生境遇下发愤著述,写下了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聊斋志异》。可以说他的情感生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创作心态都寄托在了《聊斋志异》当中。  相似文献   

10.
《围城》与《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清中叶的《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它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科举制度,通过封建文士追求功名富贵的卑劣行径以及他们在科举桎梏下悲哀惨绝的人生,彻底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及其对人性的戕害。作为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剌小说,它所创造的寓悲剧于喜剧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使吴敬梓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巨匠,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城》是一部在人生边上审视人生的小说, 1947年在上海初版时,在国内外文坛上就引起了轰动。之后,这部小说曾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现早已被改编…  相似文献   

11.
群众文化生活与基层文化馆是活跃基层群众,带领基层群众丰富业余生活的主要场所和方式.拓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热情和生活积极性,让群众生活在趣味性科技性的前提下提高自我的道德情操,改善对生活的态度,利用基层文化馆弘扬先进文化,发扬传统美德,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个性化的居室装饰日益浮出水面。软装饰设计不仅要关注物质、技术与精神的融合,还要让居室的空间环境、陈设、工程结构、工艺与社会意识和文化素质、审美完美结合。使"屋如其人"。软装饰使居室装饰个性化,使主人的个性特征、审美情趣、文化内涵与居住空间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环境与自我浑然天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脍炙人口的优秀谣谚是中国民间文学的内容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比较真实地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是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总结,是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为我们的文学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彩。综观古今谣谚,具有"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深远的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合力构建了闽北历史文化村镇适宜的人居环境,其价值特色通过村落选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和地方民俗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方式得到完美呈现,集中体现了闽北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和生态观。历史文化村镇应当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创新思路,突破保护发展工作普遍存在的意识淡漠、资金短缺、措施不力的难题,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寓保护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挖掘扩大历史文化村镇的社会影响,形成闽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促进遗产资源持续和多方位地释放出文化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费新我先生的书法艺术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他勇于探索,不断新我,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费新我的艺术生命同样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地域、社会和时代环境。湖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孕育了费新我艺术的文化精神和气质。  相似文献   

16.
在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对日常生活的基本界定是她理论的基础。她将日常生活纳入文化的意义上进行解读,彰显了日常生活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只有日常生活的文化革命才能抵御现代性的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7.
在短篇故事《告诉我杀谁》中,奈保尔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前殖民地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在这种环境下的身份求证过程。本文运用当代后殖民文化理论,以文化身份的视角,通过分析主人公追寻自我文化身份到迷失自我的过程,探讨了这些前殖民地人面对西方文化的侵略和渗透,在文化归属问题上的困惑和迷失,揭示出放弃本土文化而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一个新的身份,反而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自我身份的迷失。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周云波等提出的影响城市文化旅游资本的要素,对滁州市文化旅游资本即:文化资本基础、文化资本获取和文化资本保障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有利于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文化旅游中欠缺的因素,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渭南"三圣"在各自不同领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又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就是一脉相承的创造精神,标志着人类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体现一种生生不息的诗性精神,蕴含积极的文化意义,形成渭南地域文化,彰显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生命观,传达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20.
吴增辉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67-72,75
唐王朝建立后,唐王室的鲜卑血统及包容性的文化政策使胡文化广泛渗入社会生活,女性干政成为初盛唐政治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唐以后,随着对安史之乱反思的深入,儒学由衰而兴,儒教道德重新加强了对个体的控制。这一社会文化背景深刻影响到《莺莺传》等唐传奇的创作,造成了其主题的道德讽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