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古代皇家藏书楼,在建筑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文章对以清代《四库全书》为代表的皇家藏书楼防火措施进行分析,对其防火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现代图书馆防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明末绍兴祁氏藏书世家和以祁承(火業)为代表的藏书活动、藏书楼、藏书理论等进行了考述和探究;主要概述了祁承(火業)其人、其楼、其著述;阐述了其读书、抄书、聚书、鉴书之活动行迹,并对藏书文化的底蕴精髓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贡献作了述略.  相似文献   

3.
藏书的最大厄运是火灾.中国古代皇家藏书楼有不少就毁于大火.比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王宫失火,延烧藏书楼崇文秘阁,书多焚毁.明代皇宫内有文渊阁藏书楼,曾分别于正统、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四次遇火被毁.但也有一些皇家藏书楼虽历时数百年之久,却绝无火患,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比如明代的皇史宬、清代的文渊阁等藏书楼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藏书楼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是与其建造者强烈的防火意识和得当的防火措施密不可分的.因此,探究皇家藏书楼建筑的防火之道,以史为鉴,对于提高现代图书馆的火灾防范意识,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布局,促进图书馆消防设施的改善和消防管理措施的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私人藏书第一楼:曾国藩故居藏书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清末名臣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四座藏书楼,包括藏书楼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其中用于藏书的面积、藏书详情、藏书数量及藏书的独到之处、藏书楼的文物价值以及浩繁藏书的去向。  相似文献   

5.
明洪武十三年,将沿袭千余年的秘书监一职废黜,自此而后,明代国家藏书的管理陷入了混乱之中。由此带来的是图籍被盗、藏书楼累次被火、书目编撰挂一漏万、伪书泛滥等后果,使得明代藏书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相似文献   

6.
刘丛 《图书馆学刊》2012,(10):111-114
古代私家藏书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在社会文化环境对私家藏书的影响、私家藏书的文化形式———藏书楼以及藏书楼命名、私家藏书的文化情结———藏书心态等方面。从文化视角探求私家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长海  王涛 《图书馆》2023,(3):105-111
藏书楼匾额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物及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出藏书家的雅尚志趣、藏书特色及藏书楼环境风貌,是我国灿烂藏书文化和悠久藏书历史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代浙江43位藏书家64幅匾额的分析,宋代藏书楼匾额已普遍存在,多为名家题写,亦有皇帝御书。藏书家字号、印章与藏书楼的名称、匾额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的私人藏书楼皕宋楼与八千卷楼出现时间和所处地域都较为接近,文章从藏书楼命名、藏书利用、藏书散失原因、藏书特色、藏书来源、藏书结局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得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1902年徐树兰先生所创建的古越藏书楼,实现了从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渡的重大文化创新。本文以绍兴图书馆现存古越藏书楼藏书为例,分析了现存藏书之特色,介绍了其中部分珍稀本。  相似文献   

10.
京师大学堂经历了戊戌大学堂和壬寅大学堂两个阶段,其早期的藏书楼和后来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上都投入巨大。戊戌大学堂藏书楼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文藏书应已超过5万册,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西文藏书,可惜在庚子事变中几乎尽遭损毁。壬寅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基本上从头开始,但很快就超过了戊戌大学堂曾达到的藏书数量。1904年1月,藏书楼改称图书馆,继续多方采买图书。多年坚持不懈的藏书建设,使京师大学堂以其雄厚的文献典藏而无愧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称号。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中国古代藏书楼与藏书的发展历史,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封闭性进行了剖析,最后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和藏书发展历程中资源共享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州是全国的私家藏书中心,有全国一流水准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明末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藏书流派形成具有辐射和影响力的独特流派。苏州现今存世的藏书楼屈指可数,迫切需要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藏书楼,弘扬藏书楼文化,要把现存藏书楼整体保护、开发、利用,让藏书楼与现代文化、市场经济有效地结合,合理配置资源,找准发展定位,作为遗存的...  相似文献   

13.
祁承(火业)是我国明末清初的图书馆学家,他在图书馆实践和理论上有着一定的业绩和成就。在实践上,他建立了澹生堂藏书楼,聚书十万多卷;在理论上,他著述了《澹生堂藏书约》和《澹生堂藏书目》,总结了一套藏书与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铁琴铜剑楼纪念馆最近在江苏常熟市古里镇开馆。 被称为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瞿氏数代给后人留下了比较完整的藏书和藏书楼,总藏书达10万余卷。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官府藏书发轫于商代甲骨和周代守藏室,私家藏书则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藏书。汉魏以后,藏书楼开始出现,历代相沿不绝。延至明、清两代则臻于鼎盛。在近现代图书馆出现以前,古代藏书楼对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献传播功莫大焉。然而,这些藏书楼的兴废、图书的聚散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清末四大藏书楼以秘册精椠、庋藏丰富闻名一时,它们是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杭州工氏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氏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藏书楼很多人就会首先想到各式各样楼的形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藏书楼只是一种古代藏书处所的泛指,它包括一切古代官方的、私人和各机构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而且早期的藏书建筑均未冠名,"楼"、"阁"等名字是明、清以后的事,一般只要有藏书作用均可以认为是我们所述的藏书楼范畴.  相似文献   

18.
黄虞稷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和历史学家,本文论述了黄虞稷藏书来源、藏书内容、藏书楼建制、藏书管理、藏书流通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毛晋藏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本文论述了毛晋藏书来源、藏书内容、藏书楼建制、藏书管理、藏书流通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古代私家藏书楼的构建与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是一种内蕴极其复杂的文化现象,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看,它既有汗牛充栋的藏书、岿然屹立的书楼等物态文化,又有在长期藏书活动中形成的风尚、习俗等行为文化及心态文化。本文拟从藏书楼的构建与命名角度作一考察,希冀可有神于古代藏书史的全面研究。私人藏书在有了相当的数量以后,就应该有便于度藏和保管图书的处所,于是出现了藏书楼的营建。藏书楼的出现是私家藏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献中对私人构建藏书处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王嘉在《拾遗记》卷六中日:曹曾,鲁人也。家产巨亿,学徒有贫者皆给食。天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