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围绕欧美各国在华招工,清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华工出国政策进行论述.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欧美各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各种允许华工出国的条约,另一部分是清政府采取两个措施保护出国华工.  相似文献   

2.
林锋 《兰台世界》2011,(12):5-6
本文主要围绕欧美各国在华招工,清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华工出国政策进行论述。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欧美各国强迫清政府签署各种允许华工出国的条约,另二部分是清政府采取两个措施保护出国华工。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微,内忧外患。在此情况下,日本发动了对琉球群岛的侵略战争,琉球王国无力抵抗日本的侵略,多次向清政府求救。可是当时清政府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出兵相救,只能坐视琉球群岛被日本吞并。  相似文献   

4.
宓大云 《兰台世界》2016,(11):128-129
清政府历来重视教育,视人才为很重要的战略资源,自19世纪70年代起,因为兴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大批派遣学生出国深造,截至20世纪初,清政府已派遣大量学生出国留学。与此同时,广大学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踊跃去国外学习先进技术与先进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以及清朝政府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局势,晚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寻找自救、自强之道,并且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统治下还是不改灭亡趋势。在晚清政府希望扭转局势的变革中,显而易见的失误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清末宪政是晚清政府尝试用改革的手段,逐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一次尝试.它是晚清政府为解除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被迫进行的政治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8.
咸丰七年(1857年),陕西官钱局委员舞弊案败露,它是清政府财政金融危机的必然产物,也是清政府政治极端腐败的一个缩影。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猛烈冲击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财政窘迫的情势“即已日甚一日”,集中地表现在“入款有减无增,出款有增无减”,入不敷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去老祖宗的雄厚库贮,现在几乎赔贴净光,清政府封建国家财政金融体系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9.
(五) 张元济于1905年对清政府商部所拟的版权律、出版条例草案提出了意见书。这份草稿的依据来自日本明治二十六年(1894)的出版法和明治三十二年(1900)著作权法。 1905年这一年中,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在北京车站投弹,不幸以身殉职;清政府设立学部;清政府军机处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等书刊;列宁发表《旅顺口的陷落》一文,  相似文献   

10.
关于《蒲安臣条约》中涉及教育的条款,学术界争议颇多。不同于其他的城下之盟,清政府不必以屈辱为代价来迎合外国侵略者,而且清政府也有不将其批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魏俊 《兰台世界》2016,(2):96-99
1757年清政府谕令只留下粤海关对外通商贸易,历史上的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开始。清政府依据身家富庶程度、是否通晓外语为标准选拔行商,设立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2.
《历史档案》2011,(3):14-19
黄兴等人发起的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组织的针对清政府的重要暴动之一。因布置联络不灵,事机坐误,这次起义被清政府剿杀,但为数月之后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奏折、电报档,兵部一陆军部档案和刑法部档案。这些清朝官方的文报,反映了当时起义的详情内幕和清政府的对策,系属首次整...  相似文献   

13.
曹一宁 《兰台世界》2012,(12):67-68
1902年元月,清政府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市性商会。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作为管理全国工商实业的最高权力机构。随后,各地的商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彭贺超 《历史档案》2014,(2):97-102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筹办永平秋操兼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是例行军事训练,另一方面则是回应日本在辽东半岛的军事扩张。永平秋操筹备期间,军谘府、陆军部会同地方督练公所筹划秋操相关事宜。此次秋操,清政府对军谘府、禁卫军寄予厚望,体现了满人在军事领域的诉求。武昌起义爆发后,八月二十二日,清政府谕令停止开操。但永平秋操没有因停操谕旨而烟消云散,它无意中成为清政府迅速集结兵力、南下武汉前线的一次战场动员。从这一角度审视,它对辛亥时局更具深意。  相似文献   

15.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是战胜国,日本于1905年12月22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除迫使清政府承认日本占有长春以南原由俄帝国享有的一切权益和特权外,还要对日本开放东北三省包括长春在内的几个城市,“开埠通商”。为适应变化了的政局,清政府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  相似文献   

16.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筹办永平秋操兼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是例行军事训练,另一方面则是回应日本在辽东半岛的军事扩张。永平秋操筹备期间,军谘府、陆军部会同地方督练公所筹划秋操相关事宜。此次秋操,清政府对军谘府、禁卫军寄予厚望,体现了满人在军事领域的诉求。武昌起义爆发后,八月二十二日,清政府谕令停止开操。但永平秋操没有因停操谕旨而烟消云散,它无意中成为清政府迅速集结兵力、南下武汉前线的一次战场动员。从这一角度审视,它对辛亥时局更具深意。  相似文献   

17.
赋税的征收为清政府重要财政来源,历来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赋税收入,清政府作出了不少规定,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由于官员或贪污,或以欠作完,种种弊端,使清政府收入受到影响。对此,御史或有指参,或提出改变办法奏章上达,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档案,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尚磊 《档案天地》2007,(2):20-20
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以夷制夷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在广东组织禁烟抗英斗争时,利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思想,曾妥善地处理了澳门问题,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贩子。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的这一外交策略并未取得成效。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的这一对外策略却给我们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搞清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这一外交策略的来龙去脉,分析这一策略的利弊得失,这将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本文拟根据清代档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和偿还对外战争赔款,最终决定将秦皇岛开辟为自用通商口岸。清政府通过划定港口地界和外交沟通的方式,有效地阻止了外国势力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港口权益和国家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