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彬 《军事记者》2002,(1):52-53,55
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是一门探讨传播规律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成为显学。事实上,发达国家在传播事业包括新闻传播上的发达,也与其传播学的兴盛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1997年,传播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目录,与新闻学同为二级学科,隶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2001年,经过学科调整,传播学与新闻学又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如今,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所属的四个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都以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基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发展状况,本刊特开设了这个大众传播学的通俗讲座,邀请清华大学传播系的李彬博士主讲,一共8讲目的在于普及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以提高我们的新闻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2.
自1984年胡乔木同志提议在高等学校设置编辑学专业以来,已经有北大、清华、复旦、南开等十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这个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设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编辑出版学。可是《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目前还没有编辑出版学专业。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是机遇,更是挑战。2011年,美国先后有两所大学的新闻学院被迫易名或关闭,新闻教育面临生死存亡已非危言耸听。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也无法再高枕无忧,其二级目录正在协商与完善之中,以分化和包容性适应新的媒介生态迫在眉睫,融媒时代的新闻教育亟需破茧重生。  相似文献   

4.
白净 《青年记者》2017,(13):62-63
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为起点,新闻教育已近百年.由于新闻教育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点,新闻实务教育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早期的新闻实务教育,主要是围绕办报所需实际业务开展实务教学,主要是采写编评摄.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新闻教育大发展,教育部数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随着学科的扩充和专业名称的变化,新闻实务的提法,逐渐过渡到新闻传播实务、广电实务、广告实务、新媒体实务、编辑出版实务等.  相似文献   

5.
潘艳 《采.写.编》2022,(5):173-174
理论研究与技能实践的矛盾、特色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矛盾,是高校新闻学科面临的现状。新媒体环境以及融合新闻生产方式,对高校新闻学科现有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与方式形成了新的挑战。因此,应通过加强学科融合、推进新闻学科中人文课程设置,重视协作能力培养、建构以合作为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提升高校新闻学科的实践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新闻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就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作者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学科的地位已经得到了确认和巩固,继续维护和巩固新闻学科的地位是一个必然选择,论文最后提出了在发展中继续巩固新闻学科地位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专科目录的发展与学科发展水平和目录学发展状况直接相关,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间接相关。中国专科目录产生于汉代,经历代缓慢发展,至清朝走向成熟,清末民初在数量上、质量上达到编撰高峰。  相似文献   

8.
网上阅读的行为规范对报纸的版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一些著名网站的新闻编排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目录结构是基础。综合性网站的新闻中心和新闻网站的首页,一般属于一级目录,由此构成二级目录如“专题报道”、“经济新闻”、“科教新闻”以及专栏等,再继续构成三级、四级目录。 检索概念是核心。网上阅读离不开检索,检索既可以循着目录结构逐级进行,也可直接检索文章或关键词语,网上阅读具有多通道的特征,不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2日至7日,全国高校新闻学院院长系主任会、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会和全国新闻专业自考指导委员会(简称“三会”),联合在江西省南昌大学举行。近50名新闻学专家、教授,在一起探讨了怎样把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中国新闻教育带进21世纪。新闻专业目录要调整会议首先讨论了我国新闻专业目录修订初步方案。根据国家教委的部署,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从现有的500多个减少为250多个。新闻专业目录现有8个,即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播音、编辑学、图书出版发行学。初步计划归并为4个,即新…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推动新闻工作改革和适应新闻科研的需要,中国新闻出版社于1984年8月在北京成立。中国新闻出版社为我国第一家新闻专业出版社。其主要任务是出版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教材和新闻工作者参考书籍,由于新闻学涉及各类学科,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领域较为广阔,该出版社出版的参考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文学、艺术、军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使新闻生产和媒介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我国新闻传播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内外环境,正确引导舆论、积极对外传播以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学科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持.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要突出自身的联结作用,保持为公共服务的价值追求.在坚定学科自信、创新核心课程的同时,新闻传播教育应加强学科耦合,形成跨学科知识集,兼具人文关怀和工具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在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上,不断提高学科回应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7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第十四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多所知名新闻院所的十几位学术大家,围绕当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他们对于学科建设思路与布局、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团队与平台建设、学科国际化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下面是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发展颇具启发意义。童兵(复旦大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主任,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13.
在碰撞中反思--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30余位新闻与传播学知名学者应邀参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学者们就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的学科建制、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改革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学科发展走势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面对国内外舆论环境和传媒业的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及时做出回应与调适.在厘清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传媒实践关系的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回归本土国情定位、人文教育底色以及核心能力养成.面向未来,要以学科独立筑牢人才培养根基,以学科交叉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以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向度,以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立体全面的改革创新中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简论当前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矛盾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下述矛盾关系:高校人才输送与社会需求供大于求、业界急需人才出现断层与人才培养缺乏不可替代性、学科构架边界不清与专业发展缺乏个性,并逐渐或已经转化成学科结构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其中学科诞生先天性学养缺失与后续发展强劲之间的矛盾、新闻学科主干(新闻理论)发展脆弱与边缘学科发展强盛的矛盾、学界与业界对学术研究成果鉴定标尺差异的矛盾、学科的独立性与意识形态的操控性的矛盾、专业教学梯次不明与课程设置区分度不明的矛盾制约新闻传播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宗友 《图书馆》2008,(2):40-42
本文分析了学科目录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可考的最早的学科目录为郑玄的《三礼目录》,并探讨了如何对学科目录进行合理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视域与拓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随着民族问题国际、国内背景的复杂化日益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显学".本文在总结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现状和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应在既有的史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高地上向理论创新和学科规范性方面发展,同时认为无论在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研究特色上都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和拓新领...  相似文献   

18.
文献老化现象是大多数学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学科的老化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与把握该学科的发展进度。文章选取CSSCI中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数据为数据样本,运用引文分析方法,探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老化规律。在研究中通过测度与对比分析新闻传播学的半衰期、普莱斯指数、最大引文年限等重要老化指标,呈现了该学科的老化与发展状况,提出了该学科老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对新闻学和新闻学科的重要阐述是建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在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批示中,体现出其对新闻、新闻事实、新闻真实、新闻学、新闻学科、新闻教育等基础概念、范畴、观念的深刻认识,对于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时代语境和新技术变革之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战略性学科"和"平台性学科"属性凸显,"实践性学科"属性需要继续强化。本文回应当下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普遍发展困惑,聚焦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中的主流与特色融合创新这一核心命题,以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探索为案例,展开相关学科体系的革新与实践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