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对于秦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历来史家所重视.然而商鞅变法对秦国礼制发展的影响,史学界一直恪守商鞅变法摒弃秦礼的观点.本文试从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来论证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秦朝礼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集悲喜剧于一身的商鞅,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的变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了历史的巨大进步。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鞅变法的性质,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是一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通过它在秦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然而近年来出土的秦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次变法的新的珍贵而可靠的史料。从秦律中我们没有看到废除奴隶制的痕迹,却发现了许多巩固奴隶制的条文。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有必要对商鞅变法的性质作重新探讨了。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5.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去年秋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变法促进奴隶使用制发展,今年夏更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新法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这些说法都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的角度考察而提出商鞅新法和封建制无关的结论。但是,我们探讨史实却不能不认定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可从它对秦汉帝国封建土地制成长的影响中看出,并没有具体史实表明商君变法对奴隶制超过重大作用。商鞅变法纵使不是扭转正在发展的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趋势,至少它是通过这种趋势来助长封建制的成长的。依据史料记载,我们只能肯定秦国在变法前,它的公有制早已转变为私有制并发展了奴隶使用制,而在变法后却又导致封建制的成长。下文先从西周春秋时的秦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讨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图说改革史     
请思考: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2)图3是秦国廷议变法与商鞅舌战图,简述其历史影响。 (3)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但商鞅却遭到了车裂以殉的下场,分析其原因。概述“商鞅已死,秦法未亡”的原因。从这一历史事件你能得出什么以沃?  相似文献   

8.
周崴 《中学历史教学》2008,(1):69-72,89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商鞅变法等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及改革的艰难;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变法内容,变法失败的原因;“文革”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过程、改革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主要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包括这些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成败原因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商鞅变法,曾遭到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儒家的反复攻击。在深入进行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商鞅变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向前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急剧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起来改革  相似文献   

10.
岳麓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称“商鞅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但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中.教材称“全国设31县”。两个地方的表述明显矛盾。据记载,商鞅新法把泰国划为41个县,在未设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共新建31县。因此,教材表述时应明确、全面一些,以免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11.
刘兆铭  陈颖 《课外阅读》2010,(10):140-141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争霸、兼并战争此起彼伏。尤其到了战国时代,为了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各国都进行了以增强国力,强大军力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商鞅变法正是众多改革中措施最全面、效果最明显、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改革。下面是我对本课教学片断的设计,即由变法内容得出客观评价的一个小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期末评初一历史卷,卷末有两道综合题是这样阐述的: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当时,不同阶层的人对这次变法褒贬不一,后来,《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五 商鞅在秦的变法斗争 吴起变法所取得的成效,为二十年后商鞅变法开创了道路。战国中期的政治活动家把吴起、商鞅相提并论,高度评价他们“明法令,禁奸本”,“罢无能,废无用”,“霸主强国”,“攘地千里”的功绩;叹惜他们“致功而不见德”,“名可法而身死”。这种吴、商并列的评价表明:当时人就把商鞅变法看作是吴起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变法,根据地上文献和地下考古发掘资料的"二重证据"法研究,商鞅变法创建了一个以高压的社会氛围、鲜明的社会等级和快捷的上升渠道为特征的秦国社会。此次变法对秦国的主要贡献是完善了"军功爵制",提高了秦人的战斗力,但是商鞅并没有刻意打击旧贵族;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大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在小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作法如下:一、以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鲜明的记忆表象.1.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如讲《商鞅变法》这一课,我就重点地给学生描绘变法以前的落后情况,叙述悬木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这两个故事,突出商鞅赏罚分明的个性特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对商鞅的崇敬、钦佩之情,从而加深了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和变法内容的了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内  相似文献   

16.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较的成功的一次变法活动。在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变法中,秦国取得了最大成功,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用一些史料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学习历史,搞清时间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所谓时间概念当然不仅指具体的年月目,大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掌握。第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概念。我们谈到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或一项发明,首先耍弄清楚这是发生在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事。如大家熟悉的商鞅变法,只有当我们了解到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初期,才能领会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变法,是废除奴隶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变法。  相似文献   

18.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二课说:"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同版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也说:"商鞅下令‘为田开阡  相似文献   

19.
孙佳 《考试周刊》2009,(12):236-237
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的秦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而商鞅在这次变法中的个人作用保证了变法的成功。本文试对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大改革,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国富兵强之路,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从秦国开始确立的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也由此延伸、扩展,实现了中国古代划时代的大变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经济政治状况及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