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由于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演变成规模宏大的文化论战。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而汤亭亭的“美国神话”等表明,只有继承发扬中国文化,将其与美国文化和华裔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扎根于东西方文化、反映华裔真实生活的上乘作品,从而打破白人对华人/华裔的“静音”,从另一渠道让华裔文学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殿堂。因此,他们殊途同归,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改编和利用,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树立起华裔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赵健秀看来,汤亭亭、谭恩美等华裔女作家的作品扩大了华裔刻板形象的传播,对主流文化歪曲华人形象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实际上,华裔女作家写作受制于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受制于出版商及读者接受的现实,她们只是为了顺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采用了迂回的、含而不露的写作策略来打入主流话语,她们的成功客观上加快了华裔美国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步伐,加快了东西文化的融合,所以不应对她们的素材和写作策略过分苛求。  相似文献   

3.
颠覆与重塑——汤亭亭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主流文化中存在的华人刻板形象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抗衡主流话语中对"华人形象"的规约性描述作为其写作的重要宗旨。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重塑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是美国文学的畅销之作,她用中国文化材料建构起自己的文学世界,同时也用自己的文学之笔将华人及华裔历史真实呈现在主流社会读者面前。其作品《中国佬》可以说是文学书写与历史记录的杂烩。作者以这种写作手法,达到修正美国官方历史,夺回族裔话语权利,实现美国华裔拥有美国的写作目的。历史与文学的互动作用使其作品有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假说谈起,凸显其书写的多元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在主题、意向、文体、风格和特征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尤以汤亭亭和赵健秀为个中翘首.汤亭亭深入探讨华人女性的生活并对女权主义运动给予极大的关注;而赵健秀则力图打破陈腐的模式化华裔形象,创立全新的华人男子汉塑像.尽管"赵、汤"之争削弱了美国华裔作家作为华人社会代言人的力量,但它同样是美国华裔文学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汤亭亭)的成名作。汤亭亭通过改写中国神话,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女勇士的新形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女勇士》,以期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汤亭亭和黄哲伦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作家。他们在《女勇士》和《新移民》中运用并置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在突破陈规的同时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性。两位作家突出了美国华人在主流社会的艰辛,希望颠覆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到华人身上的负面形象,从而重写美国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中无名女人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塑造了“无名女人”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本文通过分析无名女人的形象,揭示了汤亭亭对传统性别政治的挑战,对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性别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这个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存在盎格鲁主流文化和其他亚文化。长期以来,美国华裔一直在寻找自己在美国社会的位置。汤亭亭通过自己的作品,描述了美国华裔从文化冲突、文化调和到文化共存的内容,反映了她成长的多元文化环境和她倡导的和谐、融合、包容、和平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中,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基础,通过后现代互性意义上的拼盘杂烩,糅合了大量中西本,深刻地揭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归属困惑及其心理错位,作为一部弥漫着互本意识的作品,《孙行》一书很好地表现了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转换,为互本的影响和移植提供了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生民视角”是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便对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来实现“还我美国”的社会政治目标。汤亭亭借助赵健秀所提出的“生民视角”看到的华裔美国人的实际问题,在《孙行者》中为怎样才能实现“还我美国”这一最高目标提供了一个答案。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建构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建构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汤亭亭在《女勇士》重述了中国三国时期女诗人蔡琰的故事作为她处女作的结尾。她以一种轻松浪漫的笔调叙述蔡琰的俘虏经历,把她刻画成一个敢杀汉人的勇士,甚至把她又改写成一个汉匈两族文化差异的调和者,这些大胆的改写塑造了一个具有后殖民杂交性的蔡琰故事。这个故事的杂交性表达了作者对于华裔美国人打破自己失语沉默境地的渴望,隐喻着两代华裔美国人的矛盾的和解的可能,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国种族之间相互融合与理解的期盼。  相似文献   

14.
从花木兰到女勇士——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汤亭亭作品的普及程度在当代美国文坛几乎是无人比拟, 她的作品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 历年来居于畅销之列, 而且在学术界也占居一定地位。汤亭亭的文本的一个突出特征, 就是对中国材料的使用, 她大量移植、挪用、改写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文学典籍。以她在∀女勇士#中对中国花木兰故事改写为范例, 探讨作者在故事的移植变形中传达出的独特的个人的、族裔的经验, 以及这种移植在文学表现中也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汤亭亭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华裔作家,其作品已进入美国当代文学经典。她的创作将真实和虚构有机结合,富有深度的象征意义。她以自己独特的叙事话语,完成自己及华裔属性的确立。基于这样的前提,从文类角度分析她的传记成分较重的作品,以探讨汤亭亭创作中的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16.
汤亭亭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她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方式,运用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创作了《中国佬》,书写了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华裔家族史.本文尝试从作品体裁的模糊性、情节语言的不确定性以及叙事角度的多元性来探讨汤亭亭是如何利用后现代主义写法在《中国佬》中体现种族歧视、性别冲突以及文化冲突的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和《中国佬》中对文化符号的运用,阐释了其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并不代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而是被赋予了指涉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的族裔身份和揭示与华裔密切相关的美国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真实面貌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对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兴起和深入,汤亭亭很快成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30多年来,全国共发表各类研究文章百余篇,从诸多角度探讨汤亭亭及其创作的方方面面。虽然成果颇丰,但也有局限。首先是视角多有交叉,较多关注女性主义和文化冲突,没有深究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和现实意义;其次是易陷入唯文化研究的怪圈,盲目地认为华裔作家借用中国文化就是认同中国传统,没有看到华裔的美国属性和华裔特征;再次是大多孤立地研究一部或两部作品,未能看到三部小说之间存在的共性及所反映的作者认知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流散在美的华裔作家,汤亭亭在考虑到西方文化常规和美国华裔社区不同需要的前提下,自觉采用一些协商式的对抗策略。通过对她大量移植和改写的中国传统故事以及文学经典的解读,可发现文本美学特征和含义之间的联系,认识到整个文本话语是一个全方位发生联系的文化翻译和协商过程,并可对个体华裔美国作家声音的复杂性作出更加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