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增强旅游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辽吉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1):53-55,77
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体现游客至上的理念,发挥旅游城市的基本职能,有助于促进城市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文化的传播。丹东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围绕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品牌的树立和传播为核心,发挥其边境城市、山水城市的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2.
都市旅游为推进城市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共同点,既促进都市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建设。通过对重庆市发展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探寻重庆“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结合点,实现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邢台市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以邢台市市政府2012年推出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工程为契机,着眼于邢台市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与形象推广,通过打造邢台市"慢城、休闲、山水生态城市"的新特色、新形象及新旅游品牌,有效地提升邢台市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乐山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的城市。其山水资源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乐山最重要的旅游资源。现在乐山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期,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当中有可喜的方面,也有堪忧的方面。对乐山山水名城资源特色及现状进行分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随着乐山城市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汉代崖墓遗存、唐代的山水胜景和乐山大佛、明代嘉定古城墙和城门等就是其杰出代表。但遗憾的是部分文化遗产在近代遭到破坏和毁损。本文对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及其乐山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乐山距离国际旅游城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缺陷是城市形象不鲜明、国际知名度不高。最后分析了文化遗产在把乐山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典范试点城市、四川省园林城市,更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山水自然生态旅游胜地。乐山作为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而蜚声海内外,成为四川省重要的黄金旅游线。  相似文献   

7.
万州是沿江对开放开放的主要文化商埠名城和遐迩闻名的旅游城市。万州新城区的发展及旧城改造尚存不尽如人意之外,因此为了加强保护万州城市景观,建好山水园林城市,可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制定有关规定,结合利用城市地形,有效维护自然地貌环境和生态;  相似文献   

8.
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已步入形象竞争时代,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归纳分析了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四大支撑要素: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名人与名城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客家地域文化以及颇具特色的城市经济。在此基础上,文章采取比附定位法,将惠州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岭南人间天堂"。这一定位策略源于惠州同另一座山水型历史城市(杭州)的可比性,又同惠州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人地和谐的生态环境相吻合,还折射出其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现状,基本涵盖惠州城市特色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鄂州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鄂州城市山水园林与滨水特色,城市以彩,城市空间与城市天际线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旅游是西方国家20世纪中后叶兴起的一种以森林为背景的旅游形式,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提出了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襄阳岘山作为一座临江型的城市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客源市场广阔、区位条件和投资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为更好发挥岘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结合岘山森林公园自身特色,提出了开发宗教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山水园林游、三国文化游、诗词文化游、休闲度假游、户外素质拓展游、节事旅游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