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员流动的国际化,跨国婚姻多了起来,到异国居住的家庭也多了起来。在两种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共存的情况下,这些家庭中的小孩子是怎样成长的呢?下面,让我们到几个国际家庭中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2.
智人睿语     
《教书育人》2004,(7):59-59
人体中有206块骨头.45公斤水,450块肌肉.百余个器官,800多个组织及950公里长的脉管.整个躯体中的变化由60多种元素支配着。在人体中,有着许多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业集体化组织的影响。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家庭”丧失了它原有的身份.开始变得可疑起来:首先,它的现实存在被历史影像遮蔽了.个体将因为其根据家庭物质条件所规定的阶级属性而获得一定的现实社会地位,同时,家庭的现实状态又会被集体按照与其历史面貌所不同的方向加以改造.其次,家庭的职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的生产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劳动能力被强调,两性之间的差别被忽略不计。再次,个体挣扎并脱离它的行为在集体的背景下合法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分家在“十七年”农村小说作家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我去年接了一个新班.第一堂课提问一名同学.地吓得哆哆嗦嗦.声音颤抖,问题没有回答完竟哭了起来。十五六岁的姑娘.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竟然这样害怕老师提问、真是让我想不到!我走到她身边.请她坐下。当天下午我又邀请她到办公室.询问她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及家庭情况。她吞吞吐吐不愿谈,  相似文献   

5.
关注校园贫富悬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是社会的一个折射体,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也必然会在校园中有所反映。最近,我们对来自市区、城镇和农村的不同家庭背景的240名高中生进行了一次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闵献丽 《考试周刊》2012,(87):193-19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园针对当前流入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纸条一:随着一阵美妙的铃声,又下课了,太好了!我们一下就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开始我们的运动了。足球、篮球都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在操场上奔跑了起来。正玩得开心,音乐又响了。我们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走回了教室。谁知道老师一看到我们个个都是满头大汗,居然下了一道死命令:“以后课间不许再到操场打球了!”唉!休息的时候运动一下难道有错吗?  相似文献   

8.
姬武 《家教指南》2003,(7):23-24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常常有这种情况,孩子进了卫生间,手里必须拿着一本书,一蹲就是半个小时。妈妈说,干脆在卫生间摆张书桌吧。很多家长不明白,现在怎么有那么多孩子便秘?便秘在成人或老年人中很普遍,按说,儿童大便不成问题。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儿童发生便秘的越来越多,城市生活条件好的独生子女更是问题严重。不少从新生儿、婴儿时期就发生便秘。初步调查,儿童便秘与生活条件变化有关系。例如:学龄儿童发生便秘,常常是因为排便习惯改变而不适应造成的。在家里是用坐式马桶排大便,到学校改为蹲式排便。不习惯,就不愿意排便…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4,(11):56-56
感冒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妈妈总是提醒我们要多穿点衣服,不要感冒。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希尔伯特邀请明友来家聚会.眼看客人就要登门,这时他的夫人凯娣发现希尔伯特还系着一根旧领带,便催促地说:“大卫,你得赶快去换领带.”说着.她把丈夫推上了二楼.过了片刻,客人陆续登门。可是不见希尔伯特下楼来.凯娣夫人觉得很奇怪.例悄悄吩咐仆人上楼去请希尔伯特赶快下来,仆人来到他的房间.  相似文献   

11.
年龄越长越能感觉到身体的僵硬,有如提线木偶般少了柔软的弧度和舒适的触感。快快从办公椅上站起来,告别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开始呵护肢体的运动吧!  相似文献   

12.
王英 《阅读与鉴赏》2008,(12):28-28,18
在古人笔下思乡念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背井离乡.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生活多年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泊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当他们想归家时却是千里迢迢、路途遥遥。但这却隔不断他们那“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这时候他们便用诗歌来表达出这种感情。这些感情的表达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直白,也有“村桥原树似吾乡”的含蓄.而更有一种是不说自己如何思乡念亲而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让情从对面飞来的内蕴。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教育到了改革的攻坚阶段.正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如何将“两个教育者”有机结合起来.家访便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是一位幼儿园园长,也是一位母亲。她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了如何处理在孩子成长路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书记录了240多个家庭亲子生活案例,分别从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的学习、怎么做家长、如何完善自我等八个方面展开.有着极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高校自主招生选才的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也是其在2003年之后着力向大规模统一考试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概括起来,其缺点包括:第一,造成社会不公。严重的不公存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由于考生必须亲自到所报考的高等学校参加考试,致使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且居住地偏远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进入首都或其他大城市一流大学求学的机会。前苏联解体后,  相似文献   

16.
一、儿童家庭德育特点分析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每个家庭由于其组成人员、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从而使儿童家庭德育也各有千秋,然而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的儿童家庭德育又有其独特之处。1.儿童家庭德育时间的随机性家庭德育没有一定的系统性,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没有非常具体的预期教育目标,父母可以随机采取灵活方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如打扫房间时,可以进行热爱劳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在教…  相似文献   

17.
杜馨 《留学生》2010,(11):8-11
说起海归,更多的人往往会想到令人羡慕的留学经历、事业成就和财富地位,而他们的家庭情况却常常被人忽略。纵然头上有光环.但海归与普通人一样,有家庭、有爱人、有孩子。他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行走.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转换.一边是家庭.一边是事业.中间却隔着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的广阔大海。到底向左走,选择海外家庭团聚?还是向右走,选择回国成就事业?在全球化越来越明晰的今天.他们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与困惑。  相似文献   

18.
萍萍、伟伟、张晓明都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就读于不同的学校,但却常常在一起学习———每周一、五晚上,他们一起到伟伟家做作业、吃饭,然后由伟伟的妈妈辅导英语。每周六则到萍萍家,萍萍的爸爸教孩子们玩电脑、做纸工。每星期日张晓家热闹起来:张晓明的妈妈辅导课上阅读,爸爸负责讲解数学。孩子们和家长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新的家教方式———联合家教。什么是联合家教?联合家教是让几个有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联合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学习知识、技能。各位家长分别担…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给每个家庭、学校以及在校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这在广东表现更为突出,广东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的学生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了,学生们凭借着家庭的经济实力,凭借着良好的社会条件,接受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这样,一方面学生们的视野开阔了,  相似文献   

20.
背上行囊,离开故土.我们生活在海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获得了知识和荣誉,或是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多少都经历了坎坷和辛酸。特别是初来乍到,既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又要适应新的环境.而身边又顿时没有了家人的呵护,一切都必须由自己来决定,自己来管理.其中就包括身心健康管理。作为学习和生活在海外多年的学子.我也积累了一些身心健康管理方面的经验。下面就告诉大家一个有关解决入睡难的个人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