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四明 《海南教育》2014,(10):96-96
同一个孩子究竟为什么在学校和家里会判若两人?按理说,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化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老师少。可是总有一些家长教育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或事与愿违。我想这恐怕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系吧!  相似文献   

2.
教育发生的前提是什么?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也说是说,信任就是教育的前提。家长和教师在"相信"孩子方面是有默契的,但这个相信不是"信任",而是相信孩子会变坏。"我担心"是家长和教师管束孩子的零理由。"我担心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3.
我爱北京天安门:仔细思考了一下老师与各位的话,这些是否反映我们因为过分疼爱与保护子女,因而令他们失去了不少学习机会?光明老师:是!我们过分的爱与护,让孩子们失去了不少机会,也令他们患上"学习依赖症",使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与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我爱北京天安门:我以后会注意。那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光明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上,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的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游戏的小伙伴。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人际交往上又存在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协作精神或不健康的心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知识的人",希望他们能上大学,成为"有用之人",对孩子最满意的是"用功学习",最不满意的是"不用功学习""贪玩",最担心的是"不能成才""找不到工作"。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智力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许多数学老师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时,总是评价孩子"粗心",尤其是计算题出错时。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老师们也往往会把错因归结为"粗心"。似乎数学上的错误都可以归因为"粗心",至少计算错误可以归因为"粗心",然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6.
王有鹏 《班主任》2009,(11):58-58
开学第三天,上课期间,九年级某班的六名男生被班主任"请"到办公室,班主任逐一要求他们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之后,班主任又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外,让他们一字排开站在走廊里。然后,班主任逐一给家长打电话,请家长把孩子领回家,让孩子在家“反省”,接受家长的“教育”。这六名男生到底犯了什么严重的错误,以致受到如此惩罚?仔细一听,原来是班主任“有言在先”!  相似文献   

7.
黄文霞 《家长》2013,(5):16-16,22
人们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长不反思不忍耐,这把刀就会掉下来,就会伤到孩子的心。我相信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考砸的事——孩子考砸了,家长该怎么办?是给孩子点颜色看看呢?还是静下心来,与孩子做一次长谈,分析分析孩子没有考好的原因,让孩子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8.
家长的威信     
陆晓红 《山东教育》2002,(27):47-47
在一次家长活动中,偶然听到两位家长的交谈:“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觉得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我有时管管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听了真叫人生气……”这使我想起一个问题:现代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怎样的威信?怎样树立威信?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一、说到做到是树立威信的基础威信首先应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打骂的方式所能建立的,家长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女儿虽然只有四岁,但我还是信守“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说好只要…  相似文献   

9.
邸海艳  杜怀超 《辅导员》2010,(14):43-43
长久以来,我时常陷入"教育"二字的思考之中。现行的教育,似乎越来越重视"教",忽视"育"了。尤其表现在家庭上,为了孩子,家长式越俎代庖,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包办的,什么兴趣爱好?读什么书?参加什么辅导班,就连吃什么饭菜都是家长做决定,孩子只有顺从的份儿,只管接受就是了。  相似文献   

10.
徐永晨 《班主任》2012,(6):54-55
"咚咚咚",教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习惯性地说了声"请进",推开门的不是学生,而是小伟同学的家长。只见他怒气冲冲地说:"徐老师,你出来一下。"我心里一紧,出什么事了?看到家长的态度,估计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于是,我安排好学生上自习后,就去见家长。我还没开口,家长就生气地说:"你的班规合理吗?"我一愣,说道:"您说说,有什么地方不合理?"家长说:"中午小伟没有佩戴胸卡,被学生会查到了。听孩子说,你们班的班规规定,不带胸卡,每次要给班级每个学生买一个雪糕。这一算,最少得25元钱。"  相似文献   

11.
我在学校做教师十多年,接触过很多问题孩子。细细想来,这些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家长在孩子年幼时种下的,或者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或者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误导致的。按照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的说法,"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2.
因为儿童节这一特殊的日子,明媚的六月总是小朋友们最盼望最欢喜的,因为在这一天,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今年"六一"恰逢周五,可以和之后的双休日连成一个三天的快乐假期,家长们也大可以放纵孩子好好玩一玩,毕竟玩是孩子的天性。可该怎么玩,玩些什么,却又让家长纠结起来。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根本不会玩,他们最爱干的事就是对着电视当"沙发土豆",或是对着手机、电脑玩游戏,轰都轰不出家门去。对于这一点,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两个原则轻松搞定:一、走进大自然;二、陪孩子一起玩。走进大自然的好处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13.
父母您该反省自己了!主持人徐国静家长如是说:现在的孩子拿父母的话当耳旁风,苦口婆心讲学习之道不爱听,循循善诱讲人生之道不但不爱听,还常以讥讽或嘲弄的态度认为多此一举,认为家长讲的都是老掉牙的一套,对他们无用,究竟家长讲什么对他们有用呢?孩子如是说.我...  相似文献   

14.
朱帅 《中国德育》2012,(18):76-77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自从看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文章后,其中的这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荡。每天站在三尺讲台,行走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我们究竟给了他们一些什么?一天结束之后,我们将还给家长一个怎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您的孩子有什么优点吗?"面对这一问题,很多普通孩子的家长会滔滔不绝。而面对同样的问题,大部分特殊孩子的家长则会显得有点"无话可说"。有的家长在沉默良久后,可能会艰难地挤出两个字:"老实。"或更有甚者,直接说:"没什么优点"。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到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又不免担忧起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  相似文献   

17.
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进行"饭碗危机"教育,而不习惯、不擅长进行"梦想"教育。我认为只有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梦想而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很多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很苦恼,孩子的梦想总是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杭州一位妈妈说,孩子小时,看"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拉二胡,说长大也要当二胡演奏家。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不少家长感觉学前儿童普遍存在任性、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良行为,是我们家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是虚荣心在作怪,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有;有的是家长思想意识不对,认为都是一个宝贝孙子,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整天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剥夺了孩子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优裕的生活环境纵容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我们的这份"爱心"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对待孩子的这种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的"爱心"对孩子的成长是一剂"毒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也就随之助长。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预防这些不良性格的养成呢?我觉得:家长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延迟满足,让我们的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学会抗挫,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王金战 《家长》2011,(6):36-37
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做作业或考试时总会出点儿"小错误",而且是在很简单、很基本的题目上"翻了船",能不令人着急吗?  相似文献   

20.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们优秀的性格。”这是我在一次家长会上送给家长的两句话。家长应怎样引领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他们优秀的性格呢?依据我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家长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