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1 年以来,以连云港作为实习基地,带领生物系学生对多个实习点进行了考察,基本掌握了该地区海滨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共采得无脊椎动物标本82 种,分布于8 个门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海滨无脊椎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以来,以连云港作为实习基地,带领生物系学生对多个实习点进行了考察,基本掌握了该地区海滨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共采得无脊椎动物标本82种,分布于8个门,  相似文献   

3.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小语第十二册)里有这样两句话:“一群穿着破料的纤夫”和“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穿着”,读音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一、牢固掌握基础工具。汉语拼音,笔划笔顺、偏旁部首、汉字结构和查字典,是学生识字的三把钥匙,学习语文的基础工具。复式班的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自学,逐渐让学生掌握这三把钥匙,更为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初入学的一月时间内,应掌握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及拼音规则。以后碰到生字,学生凭借这一工具,自己可以拼音识字,老师进行一些必要的纠正和指导。这样,就大大加快了识字教学的步伐。然后,再逐步教会学生分辨24个笔划名称,58个偏旁部首、八种汉字结构(独体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同样六个字,组成了三句不同的话,这体现了汉语的表现力。同时,这三句话也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这三句话在有的地方只是一些口号,或者只停留在口头而未加深思,未予充分践行。现在,我们就这三句话分别作稍微详细一点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有八个学生从康复中心转入我校,我们将通过三级康复评定的八个学生按全日制聋校的形式组成口语班,使用普小第三册教材。他们口语习惯好,看话能力也比原聋校的学生好。但是,这群孩子口语内容范围只限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8.
从教以来,我经常听到这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这句话我也有自己的体会。 20多年前,一所普通农村中学的初中某班,这个班的学生全部来自周同的十里八村。这个班的学生应该说是幸福的,幸福来自于班里有位教数学的孙老师。  相似文献   

9.
左脑风暴     
《中学生天地》2011,(4):48-48
有四个美国人的名字与总统的名字相同,他们分别叫布什、林肯、华盛顿和里根,名字无法表明他们的身份。他们分别是银行家、小职员、农场主和学生。为了说明各自的身份,他们说了四句话:一、布什先生是一个学生;二、华盛顿先生是一个银行家;三、林肯先生不是一个学生:四、里根先生不是一个小职员。记住,这四句话中有三句是谎言。请问,他们中...  相似文献   

10.
当你看见“A、B、C、D……”这几个字母时,你是怎么读的?你还记得小学语文第三册所学的字母名称音读法吗?“a、be、ce、de……”会读吗?据调查,高年级学生和绝大部分成人都已忘记这二十六个字母的名称音读法。由此可想,字母的名称音,在实际中运用多少?普及程度如何?这二十六个大小写字母,写法和排列顺序与英语字母完全一致,都是按国际通用顺序。那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读字母名称而不教英语字母读音呢?同样一个字母,小学生要学会三种读音:汉语拼音字母呼读音、名称音、英语字母读音,这纯粹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五月九日和十日》,以时间作为标题,叙述了这一时间段发生的故事。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很热衷于对时间和空间的阐释。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在文中反复出现。文中对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有准确的描述。开篇第三句话就直指时间:"事情发生在(五月)八日的夜间十一点。"继而"门在这个时候被  相似文献   

12.
1.顺口溜复习法。把初一下学期的生物知识分成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两大块复习,并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编成顺口溜,学生复习起来饶有兴趣,效果很好。 7个无脊椎动物门和他们的代表动物我是这样编的:   草原水腔绦虫扁,蛔线蚓环河蚌软。   蝗虫代表节肢门,昆、甲、蛛、多四纲含。   其他各门也都能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2.抽签复习法。把要复习的内容写成 100个签,开始叫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抽签答题,以后就点名抽签,答对后继续抽,累计加分,不对的地方由教师或学生纠正。   3.分组抽签答。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小组抽签…  相似文献   

13.
徐彤 《江苏教育》2000,(3):33-33
苏教版教材第二册《进城》一课第一句话是这样的:从前,有个人拿着一根竹竿,急急忙忙进城去。由于这句话总领了全,也为后作了铺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急急忙忙”地问学生:“急急忙忙”是什么意思?当学生说出“着急”、“很急”等等之后,随之就要求学生用“着急”的语气朗读这句话。怎样的语气才是“着急的语气”?学生无所适从:这样解词、朗读训练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4.
王营 《今日教育》2010,(10):30-30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永宽说,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讲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老师,我还不懂”;第二句话是“老师,我懂了”;第三句话是“老师,我不同意”;第四句话是“老师,让我来说”。这四句话可称得上课堂教学的至理箴言。  相似文献   

15.
操场上加油声不断,一位教师带着一群孩子在拔河:三个高大男生输给了三个矮小的女生;力气最大的学生使尽全身力气却败给了力气最小的学生。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一堂科学课中的一个科学游戏。  相似文献   

16.
田祎 《教师博览》2014,(11):40-42
在压力中成长的一代 这是滨海威斯顿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沃尔社区学校(Worle Community School)八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表演课。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是55岁的南希·布雷茨,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22年。她天生就有一种幽默感,和学生们很合得来。每半个月,这群13岁的孩子就要上一个小时的表演课。  相似文献   

17.
王佳佳 《师道》2011,(5):62-63
我很认同两句话,一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一是:只要用心去沟通,你便可以和每一个人成为好友。受这两句话的启发,我开始在我的博客上写教育日记,我建立了班级QQ群,并把班上的学生加为好友,这样,我便能在博客上与孩子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了。自2009年9月我接手初一(12)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相似文献   

18.
《闹花灯》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元宵节夜晚人们闹花灯的欢乐场面 ,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该段共有四句话 ,四句话中第三句又是重点段中的重点句 ,把握好这一句 ,对充分感悟闹花灯的欢乐气氛起关键作用。所以在教学中 ,我这样层层引导 :师 :第三句话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生 (齐说 ) :龙灯。师 :龙灯可神奇、可好看了。谁愿意来读第三句话 ?(学生纷纷举手 )师 :告诉你们 ,这句话我读了好多遍都没能读好 ,现在给你们时间练一练 ,等会儿 ,和我比一比 ,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由练…  相似文献   

19.
你问我答     
问:“It has been four yearn since I smoked.”这句话我一直都理解为:我抽烟已有四年了。可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戒烟四年了”。(祈门安然)  相似文献   

20.
刘冬雪 《黑河教育》2012,(11):63-63
本课主要包括八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图标及相应的八个描述课程的单词,这样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贴近生活,学习起来容易理解,但是对楼层的表达还相对陌生。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八个课程单词的拼写形式。本课还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层至三层楼的表达法:firstfloor,secondfloor,thirdfl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