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耶酥复活     
在耶稣死后,一位尊贵的义士约瑟,他也是受到耶稣教诲的弟子之一,他向彼拉多请求领受耶稣的遗体。约瑟领到耶稣的遗体后,用干净的细麻布包裹好,放入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隔日是安息日,因此大家按照律法休息一天。安息日后,两位妇人准备香油打算到墓地去涂抹耶稣的遗体。打开  相似文献   

2.
耶稣复活     
史作军 《现代语文》2004,(11):26-26
在耶稣死后,一位尊贵的义士约瑟,他也是受到耶稣教诲的弟子之一,他向彼拉多请求领受耶稣的遗体。约瑟领到耶稣的遗体后.用干净的细麻布包裹好,放入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隔日是安息日,因此大家按照律法休息一天。  相似文献   

3.
遗失的美好     
在意大利的伯利恒小镇上(耶稣,诞生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耶稣死后的第三天,人们涌到耶稣的墓前,他们在哀悼,更是在等待,等待着耶稣,带着光环重新出现在他们面前。可是,他们没有等到耶稣,却等来了一位少年。这个少年不像同龄的孩子那样顽皮,他总爱呆在长者身旁与他们一起谈论耶稣,共同怀念这个伟大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大家只知道他叫飞比(fable),是耶稣受难后的第三天来到小镇的。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不说自己的身世,他有着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皮肤是淡棕色的,看起来有点像耶稣的门徒彼得。“他是个懂事的孩子!”镇上的…  相似文献   

4.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捡,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那块马蹄铁,并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两人继续前进,一路上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渴得够呛,就从口袋中拿出一颗樱桃悄悄地丢在地上,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跟在后面边走边捡,为了吃到樱桃,彼得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当初肯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彼得羞得满脸通红。小朋友,你平时是否也犯过彼得这样的错…  相似文献   

5.
置身于当代社会的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是一个具有先知、良知的忧郁者,他自觉地负荷着时代的痛苦,对人类的关怀令作者上下求索。1986年,他推出新作长篇小说《断头台》,在这部小说中,他塑造了一个酷似基督教的“耶稣”形象——阿夫季,但作者笔下的“耶稣”形象失去了重要的宗教因素,“上帝”是新的“上帝”,“耶稣”是当代的“耶稣”,是人类社会善与美的追求者,是真理与正义的探险者与殉难者。  相似文献   

6.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妙对     
——我太惨了,班里调整座位,我居然和一个讨厌鬼坐在一起,而我又不敢向老师提出调换的请求。——当你变得比你同桌更令人讨厌时,你的同桌会代你向老师提出这一请求的。——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耶稣,不读《圣经》,却一次不落地过圣诞节,真是莫名其妙。——小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屈原,也没读过《离骚》,但我们照样吃粽子。——如何让自己讨厌的老师被撤职?——如果你能说服全班同学“集体留级”,也许就能如你所愿。妙对  相似文献   

8.
犹大的面孔     
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座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工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太。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容貌触动了  相似文献   

9.
犹大的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的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圣经”的“路加福音”说有一个人跑来问耶稣,他要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告诉他要遵守“诫命”。这个人说他从小就遵守了。耶稣就很喜欢这个人,并热心地告诉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结果是这个人怕失掉他的产业(他是一个大财主),撇开耶稣跑掉了。“耶稣周围一看,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  相似文献   

11.
犹大是耶稣的门徒,是他出卖了耶稣,让耶稣走上了绞刑架,而他自己则被永远钉在了基督徒心中的历史耻辱柱上,遭受基督徒的唾弃。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描绘了犹大神色张皇、心怀鬼胎的模样。  相似文献   

12.
1 偶尔做个数学家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的拉哈耶,8岁上一所耶稣教会学校,16岁入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4年后获博士学位,旋即去巴黎,当了1年律师,这期间他结识了梅森和迈多治,和他们一起研究数学.后来的几年中,他在军队服役,到过荷兰、丹麦、德国,但他一直在研究数学.1625年他回到巴黎后,为望远镜的威力所激动,一心钻研光学仪器的理论和构造.1628年移居荷兰,那里有较为安静和自由的学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短篇小说《耶稣之死》取材于《新约·福音书》,但对后者进行了精心剪裁和改写。首先,完全删去表现耶稣神性的情节,只留下他的人性;其次,又对"人性耶稣"的其他情节进行删削,只留下他与法利赛人作斗争的主线。作品突出了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观念,借耶稣形象折射出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决战决胜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雕像,膜拜的人特别多。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希望能分担耶稣的痛苦。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被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了。  相似文献   

15.
撒旦的试探     
小坤 《现代语文》2005,(10):10-10
受洗完后,耶稣并没有回到拿 撤勒村,他在神灵的引导下走向荒 野的岩山。他默默地步行着,走了 四十昼夜为了找一个可以执行断食 苦行的洞窟。由于他已经和神约定 好,为了拯救犹太人,耶稣发誓要 抛弃世间上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背叛者犹大     
锦囊小语:智慧阅读故事耶稣的弟子之一,犹大是个头脑清晰的商人,善于计算金钱,因此耶稣一行人的钱财都由他负责管理。然而原本就是商人的犹大见日益增多的金钱后,就开始起了盗取金钱的邪念。当犹大成为耶稣的弟子后,他一直以为耶稣会成为犹太国的国王,因此相当尊敬他,只要耶稣能成为国王,那么自己将来很有可能成为财政部长。但是随着时光流逝,耶稣却被祭司与律法学者称为犹太国的背叛者,他们也企图逮捕这个还反犹太律法的反叛者。犹大觉得自己预估错误,而想从别的地方捞点好处。犹大早知道夫子面临危险,虽然他也保护耶稣,但他更在意自己的得…  相似文献   

17.
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了一个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下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赶  相似文献   

18.
据说,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迭芬奇历时7年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佳作。画中耶稣和十二门徒的形象均来自现实中的人。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时,曾仔细观察过无数的年轻人,想寻找一张神圣的、能表现耶稣品格的面孔。  相似文献   

19.
耶稣和彼得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捡,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马  相似文献   

20.
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捡,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