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英语》2016,(Z2):20
在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上,2015年雨果奖各奖得主揭开悬念。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膺2015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The 73rd 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Sasquan,has announced the 2015 Hugo Award winners.在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Sasquan)上,2015年雨果奖各奖得主揭开悬念。  相似文献   

2.
你好,雨果奖     
<正>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9时,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会展中心举行。继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之后,80后中国女作家郝景芳凭《北京折叠》获得201 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提到雨果奖,有人可能会首先想到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继而疑惑:雨果如何与科幻扯上了关系?雨果奖到底是个什么奖?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月23日,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这个奖项是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素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刘慈欣此次获奖,也标志着亚洲终于有作家获此殊荣。消息传到国内,各大媒体几乎沸腾了,书店里的《三体》马上被抢购一空。面对悄然兴起的科幻阅读热,我们不仅要问,我们为什么读科幻?事实上,科幻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的幻想,对科技的反思。从凡尔纳的大  相似文献   

4.
<正>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在华盛顿斯波坎会议中心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科幻小说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科学幻想"甚至在多年以后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小说具有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它是人类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为了促进和鼓励科幻小说的发展,从19世纪开始,世界各国陆续推出科幻小说奖。除了雨果奖,还有许多奖项享誉全球,本刊特别梳理、介绍世界十大科幻小说奖。  相似文献   

5.
<正>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2015届雨果奖,这在不少科幻文学家以及评论家看来,将使得一个世纪前就已在中国诞生的科幻文学进入加速发展期。但刘慈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在发展阶段。向更多的人传递科学知识,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科学技术,这会是我目前的作品相对永恒的一个主题。我认为,中国需要第二次文化启蒙,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思维,中国还远远没有到反思科学技术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     
《当代学生》2016,(Z1):21
《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刘慈欣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书中选取的篇目,均为刘慈欣的经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说曾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了作者的创作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后来《三体》的影子。而书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或猜想,则由理论物理专家李淼加以通俗易懂的精彩解读,我们或许能够从中更  相似文献   

7.
科幻小说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对人类社会、对科技发展进行反思的平台。近年来,以刘慈欣、郝景芳等科幻作家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在海外逐步获得科幻界的认同。刘慈欣和郝景芳分别获得了科幻界"雨果奖",他们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出版发行。为了使情节更生动,同时让科幻小说中的描写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中国本土科幻小说都会带有一定比例的文化负载词。如何将这些文化负载词译入目标语,使之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接受,是科幻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难题。但是,国内对科幻小说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非常少见,而且多集中于研究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本文将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目的论作为指导,在其观照下尝试探讨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的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自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膺雨果奖以来,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持续受到关注,具有打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主流科幻体系,反哺世界科幻之势。而“中国意象”作为中式科幻的一大异质因素,极易影响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本文以《三体》为例,从语义、文化和读者反应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意象”的译介方向,以期助力中国科幻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9.
纪舟 《家教世界》2024,(1):12-13
<正>2023年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是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海漄与科幻的结缘始于孩童时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电影《流浪地球》,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科幻故事的原创作者刘慈欣可是凭借《三体》拿过雨果奖的著名科幻作家。你知道什么是科幻故事吗?“科”指的是科学,即科学依据,科学原理;“幻”指的是幻想,即目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一个优秀的科幻故事须具备三个要素:1.逻辑自洽。也就是说写故事时要能自圆其说,符合逻辑;2.科学元素。  相似文献   

11.
"末日—救赎"是一组永恒的科幻母题,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和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描绘了一幅幅末日灾难的宏大图景,书写了人类在宇宙灾变时刻的绝地抗争和道德救赎。两位科幻作家用深沉的理性遥想人类未来可能发生的宇宙灾难,并构想拯救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发人深省。宇宙末日的来临或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道德体系,如何在道德和生存之间作出抉择,刘慈欣和王晋康有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文学大奖"雨果奖"。作品及获奖事件,在读者中引发了极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人们对叶文洁、庄颜、程心三位女性形象的理解歧见纷呈,但较少涉及这三位女性形象的深层意义;以忠诚、慷慨、仁慈等伦理学概念作为价值参照,透过故事情节的展现和人物内心的表达,可发现她们均具有丰饶而深沉的人间大爱。《三体》由此体现的人文情怀,也进一步证明了,优秀的科学幻想小说,尽管天马行空,想象奇崛,但本质上依然是"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育(上)》2014,(15):159-159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畅销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歹巴神永生》的英文版将于年底在美国出版发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已与国际知名的托尔公司完成了《三体》英语版全球出版合同的全部签署程序。《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的首部长篇系列小说,被称为是一部想象中的未来史诗,作品以恢弘大气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该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14.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其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的横空出世,第一次将中国科幻带入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殿堂,让世界驻足于刘慈欣笔下宏伟辽阔的星际,流连往返于"三体"和当下两个世界,聚焦于文明背后的种种危机,惊叹于中国科幻作家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全面梳理刘慈欣文学创作观念,以求找出刘慈欣文学观与文学实践的独到之处,以进一步引发中国科幻界对作家身份的认知以及对科幻文学归途与指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刘慈欣,中国当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及《全体Ⅲ:死神永生》)等,中短篇《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曲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获雨果奖,在亚洲引发了极大的轰动。2016年,中国女作家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再次入围该奖项。郝景芳的科幻作品极具文字美感,对人性的刻画也入木三分,在国内拥有一大批忠实读者。虽然擅长写作,郝景芳却是一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读书期间常以"学渣"自称。为了摆脱"学渣"这个身份,她开始写作疗愈自己,并最终发现了一片瑰丽的天空。跌进"学渣"的心理泥沼少女时代的郝景芳聪明伶俐,尤其擅长理科,几乎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中国科幻作家第三次摘取世界科幻领域国际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后,“科幻热”再次在青少年读者中引发热潮。身为追逐风潮的孩子们的父母,在漫漫书海中,您会为孩子挑选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科幻作品吗?这里本刊编辑部向您推荐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茅盾新人奖得主陈楸帆专为青少年打造的碳中和题材科幻新作——《零碳中国》。  相似文献   

18.
刘羽 《高中生》2015,(1):19
刘慈欣,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作家,当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作有《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和"地球往事三部曲"(《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及《三体Ⅲ:死神永生》)等。1985年,刘慈欣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毕业后,一直在山西娘子关发电厂工作。"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刘慈欣看来,他就是一名工程师,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后回家给家人做饭。在科幻小说读者的眼中,刘慈欣是"神一般的人物",是他们  相似文献   

19.
赛题     
<正>有首歌叫《光阴的故事》,有部电影叫《警察故事》,有本杂志叫《故事会》……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三毛讲述了《撒哈拉的故事》,房龙写出了《人类的故事》……在重视"讲好中国故事"的今天,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获第73届雨果奖的刘慈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他们都在通过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个科幻作者,坦率地说,对于文字甚至对文学在科幻上的表现力,我是没有信心的。"在首届亚太科幻大会上,《三体》作者刘慈欣做出了这样的表述。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公开承认科幻文学的局限性。事实上,就在此前一天接受采访时,刘慈欣已明确表示,科幻文学"目前和整个叙事文学一样,正处于衰落的境况"。他回溯了自己在早期创作的作品。他甚至觉得,在那些作品中,"从来没有用文字真正的把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