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化向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形式多样也其一大特点,作为古代建筑文化中的代表"阙",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精品,而且,已知阙是我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为悠久仿木结构建筑遗迹,在其盛行于我国汉晋时代,所以又有"汉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渠县的汉阙文化的研究,能够帮助现代人们了解当时的雕塑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汉阙文化不仅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更是世界建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顶峰之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文明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了,因为我国历史文化建筑不仅仅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信息,还对当代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本文就将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的策略这三方面来分析论述,力求有效的保护好我国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3.
正"宅者,人之本",自古在人类的生活中,建筑就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项需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建筑不仅仅是指遮风挡雨的住宅,更是"石头的史书",它承载着不同时期人类的思想,演绎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时光的流淌。当代艺术史家杰克逊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然而,不管什么样的建筑都有其寿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是一项需要深思熟虑的工作,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避免随波逐流,我国的中式建筑风格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很多人对中式建筑风格情有独钟,本文在此对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典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建筑通过历史的演变和多民族的结合,每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不同程度的反应着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这种设计手法具有多种形式和风格,在我国历史进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得到不同的体现,对现代建筑设计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古典建筑设计手法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建筑设计手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文化,也要创新传统文化,让它更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7.
建筑风格是建筑体现的艺术特点,建筑的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阶级的前提下形成的,受建筑的思潮艺术流派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分析揭示了一定时期的精神特征及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大语文”建设背景下,跨学科综合性课程突破传统语文学科壁垒,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巴地汉阙蕴含着巴蜀本地历史文化意义,该文以巴地汉阙文化为载体探索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建真实情境,打破学科壁垒,使巴地汉阙文化融入日常语文教学,并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当地特色、生活情境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发展,帮助学生在多元情境中高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们生活,工作等都需要有建筑的存在。建筑在我们的社会中随处可见,桥梁,房子,道路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建筑。建筑的发展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建筑愈来愈有其时代特性。各国的建筑风格也是千变万化的,各有各的特点与优势,并且在不断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教授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此说不无道理。玉器的确深深溶入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更将玉器“神话”了,几乎可以主宰人生。天然宝石是一种贵重的地质矿产资源,在已知的3000多种矿物中,可用作宝石的仅有20余种,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内各高校图书馆建筑风格的整理和对比,总结出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新的时代特点,对于我们走近高校图书馆,感受独特的校园文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山寨手机产业,从某种意义上,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产业了,甚至有人将其升格为一种文化,山寨文化。更有甚者认为,以山寨手机为代表,开辟了一个时代,以至于  相似文献   

13.
刘威 《科技风》2014,(13):154-154
建筑是城市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城市建筑是体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的品位,表现城市建筑的地域性,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在日益体现现代化文化进程的今天,建筑风格显然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城市建筑也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为保护城市文化遗迹,挖掘城市地域特点,笔者结合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城市建筑美、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中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等等。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郑媛丹 《科教文汇》2008,(1):174-174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这个问题困扰着数代的国人。纵观历史,设计可以说是一种依托于文化的现象。现代文化精神的建构尚未完成的状况使当代设计失去了文化根基,迷失了方向,出现了一些伪中国式设计。这个时代接受与反思同在,在支离破碎的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设计是目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秦汉石阙是较为纯粹的中国风格石质建筑,是古建筑环境美学思想中的物化表征。秦汉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遗迹,其不但是建筑史的事物展现,更是集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古代艺术再现。其分域较为宽广,处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对于不同地域中的秦汉阙遗迹,具有巨大的历史学、建筑史学、考古学、美学、文武学等的综合探究潜力。现代考古学的介入,切实保证了其再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拥有辽阔的疆土以及风格迥异的民族特色,而在一个地区中,一个民族的建筑代表了他们的城市风貌,建筑风格的特色代表着一座城市兴旺发达的象征,对于不同的民族他们分别拥有着不同特色的建筑特色,回族是在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过程中诞生于中华大地的一个民族,回族文化充分吸纳和融合了两大文化的精粹,在伊斯兰文化逐步实现本土化和中国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本体文化特质,朔造了回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主要以探析回族建筑特色为根本目标,通过对回族建筑中的特色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剖析,将中式元素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依据回族的民族建筑风格更加深入了解回族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特色,以促进我国的各个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历朝历代都喜欢修建楼阁,文人墨客也酷爱登楼望远、题诗作赋,很多楼阁因为一些著名诗句而闻名天下。可以说,名楼文化——以名楼为载体的关于历史、建筑、山水、诗文等的综合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那些历史文化名楼是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被历代人民公推公认的,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建筑及重要遗址、遗物。下面就介绍一些历史文化名楼的代表。9.陕西西安钟鼓楼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是社会与文化急剧转型的时代,当代西方文学批评走向文化研究成为一种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呈现出三种鲜明的特征,即跨学科性;批评性;策略性和诊断性。  相似文献   

20.
官昌赞 《内江科技》2009,30(5):123-123
中国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西方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出顺应历史发展、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创新建筑设计、丰富设计理念,才能使中国的建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