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报刊发行将报刊生产与消费联系起来,是报刊社经营的关键.我国的发行市场已进入到买方市场阶段,报刊的消费者--客户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各类报刊在发行市场上的竞争也演变为客户竞争.客户决定着报刊社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好客户对推动报刊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也提上了日程,新闻出版总署提出要“引导和鼓励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企业加入大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①刊号属于稀缺资源,一个刊号就意味着一个资源平台.对各出版集团而言,当前图书板块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市场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伴随着各出版集团对报刊潜能释放的期待,市场上将带来新一轮的报刊整合.  相似文献   

3.
朱胜龙 《传媒》2003,(3):12-13
我国进入WTO后,面对国外雄厚资本虎视眈眈的挑战;在市场这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无形的手”的操纵下,报刊竞争日趋“白热化”,开始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按行政区域和行政部门、单位均衡分布,向着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压缩行业报刊,制止报刊摊派发行,审批报刊向报业集团、出版社倾斜、对面向市场的报刊扶优扶强政策的“催化”下,报刊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明  相似文献   

4.
万种报刊,万般风情,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将报刊推向优胜劣汰的竞争“沙场”。报刊抢滩战风烟四起,其激烈程度不亚于轰动商界的“羊毛大战”、“蚕茧大战”等。报刊竞争的重心,已经和正在从适应读者转向制造读者,创造市场。报刊广告词作为报刊竞争的“公关武器”已经显露头角,不少报刊社精心制作创意盎然、颇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的妙语佳句,赋予报刊以浓郁的情感色彩,将报刊从知识、信息的一般载  相似文献   

5.
陈敏 《当代传播》2006,(5):41-43
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6.
报刊广告词拾趣朱胜龙万种报刊、万般风情。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将报刊推向优胜劣汰的竞争“沙场”。某些竞争的重心已经和正在从适应读者转向制造读者,创造市场,报刊广告词作为报刊竞争的“公关武器”已经显露头角,不少报刊精心制作、创意盎然,颇具视觉冲击力和...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断言,中国的传媒竞争已经进入“观点竞争”的时代。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胜出,新颖、独到、锐利的观点遂成为各媒体新的诉求。 报刊评论在未来定会占据越来越多的版面,与新媒体一起角逐,使平面媒体获得新的优势,而目前各种各样新的评论样式也预示着报刊评论的再次回归。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政论报刊时代的到来,但是未来的报刊评论时代却不是政论时代的简单再现,它承担着更为深刻的职责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媒体、潜在进入者等竞争要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媒体进入了“微利时代”,报业历经“拐点”后,一些弱势的或者没有市场基础的报刊将“消亡”,而一些报业集团在创新、改革甚至自我革命之后,将继续生存、发展并壮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阻碍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称,2009年要全面启动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不但在全国实施报刊评估退出机制,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长期以来。报刊的“只生不死”,使得行业发展受限。2009年下半年在全国实施的报刊质量评估和报刊退出机制.不仅会促进报刊资源的科学配置.也更加剧了报刊行业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聪聪 《中国编辑》2003,(3):34-37
众所周知,少年儿童报刊除了具备成人报刊所具有的政治、文化、信息、商品等四个属性外,还应突出“少年儿童特性”。换句话说,抓住了这个特性,也就确定了我们少年儿童报刊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少年儿童报刊的繁荣兴旺,在数百家少儿报刊的发展和竞争过程中,大家无疑越来越重视对“少年儿童特性”的研究和探讨了。在这些研讨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少儿报刊也跟企业一样,在市场运作中应该是主动的“主体”,而决不是被动的“客体”。然而,在这样的共识中,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少儿特性”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全方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