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规定是"三级所有"的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村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形式,但关于"农民集体"概念不明确、含糊不清,造成了主体的虚位性。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深刻细致的探讨,形成了各种观点,但均有不合理的因素,难以与我国的实际相符合。民事权利主体可以划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的法律属性应为法人。  相似文献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基石是实行企业法人制度;企业法人制度以企业独立人格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实质内容;而企业的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只有借助破产制度才能真实地和最终地得以体现。本文将沿着这一思路,涉猎和研究有关企业破产制度和企业法人制度的诸多法律问题。 企业法人制度 纵观当今世界各种社会制度、各种结构、各种财产归属、各种法律形式的企业,不难发现一个奇特的法律现象——企业就象一个自然人一样,以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进行生产经营和参加商品交换活动,与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发生各种法律关系(少数依法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除外)。企业形同自然人的原因是法律赋予了它独立的人格,或曰企业法人就是法律于自然人之外承认或拟制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法人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是罗马法关于人格的学说。如果用现代法律语言简明地表述这一学说的基本思想则是:一个自然人要做为权利主体,必须在法律上赋予他一定的人格。罗马法关于抽象人格的学说为法人制度的出现准备了理论基础,将此学说扩展于社会组织,即不问其是否为自然人,凡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者都视为具有独立人格。人格权的享有超出了自然人的范围,可以说是罗马法人格学说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而在抽象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所拟制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有企业所有权相对虚置;落实国有企业所有权,必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国有企业所有权相对虚置,必须要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作品的创作者与著作权主体会分离。法律的直接规定或是通过合同约定,可以让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这样的作品可以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我国的《著作权法》对此类作品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定义模糊,分类标准不清晰,适用范围相互交叉,著作权归属原则不清的问题,实践中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立足我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制度,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邓荣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企业制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这些不同的角度有各自的意义和作用。1.从法律形式角度看,企业制度有两种:自然人企业制度和法人企业制度。自然人是自生命的个人在法律上的和吸,独资、自伙企业就是自然人企...  相似文献   

6.
问: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答: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之后,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又一重要发展,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企业制度,主要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建立起来的.这种企业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唯一的经济主体,可以说全国是一个大企业,计划由国  相似文献   

7.
一、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在一般意义上讲就是财产权利,从产权的历史发展角度考察,原始意义的产权就是财产所有权。在股份公司出现后,产权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权,包括法律所有权,经济所有权和经营权;狭义的产权,指经济所有权,即作为经济主体的所有者对资产的终极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现行法律规定入手,认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为一定范围内的“农民集体”,但国家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的超法律限制,在现实层面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主体。对此,笔从法理的角度进行了剖析.进而指出只有合理的并且得到了实施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解决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问题。最后,笔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初步的建构,即按照法人治理模式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予以重塑,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农民集体”法人资格,使之成为法人,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通知》体现了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总结了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革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发表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经验,从原则高度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通知》明确规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1993年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并提出这种企业制假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10.
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了企业自身积极参与以及其他社会条件支持外,还需法律予以确认。这种确认既是对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认可,也是一种倡导和规范。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法律保障,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促使德国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实际效果以及法律的及时巩固与更新有因果关联。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与现实以及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中国职业教育法律的改革与完善以及职业教育实践发展具有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