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信号的表示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使学生建立信号表示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描述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MATLAB等信息技术,淡化对系统响应的求解和三大变换的计算,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学生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随着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不适合时代发展的弊端逐渐显现。在课程建设中,长期跟踪和调研了国内外高校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发展,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号召,完善和调整课程内容及体系,结合前沿的调研成果和课程的发展趋势,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实践考核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各高校的课程特色及知识点交集。基于调研和课程建设成果,着重介绍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教材建设和课程设计经验,旨在提供切实可行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经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面向国际一流大学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号与系统是大学本科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科学研究和实际过程中的问题,包括数学推导及分析、物理概念揭示以及计算机仿真实验。本文从教材、教学、考核及与计算机实验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外一流大学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特点,并分析了信号与系统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模式上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国内的基础,给出了信号与系统教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滔  郭奕  江婉  房玉 《科教导刊》2023,(8):103-105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类和通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内容概念较多且抽象,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数学公式推导较复杂。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改善教学质量,通过课堂项目案例教学实现“做中教”,通过课后项目任务实施实现“做中学”,实验教学改革实现“做中教”和“做中学”,并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加深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抽象概念的理解,提升其项目实践能力,有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信号与系统”在电子信息类基础课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抽象、方法多样、求解难等问题,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面向新工科需求,对如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课程思政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从课程知识点及相关思想引出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既改善教学效果、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信号检测与估计”是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也是信息类各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为计算机、通信、雷达、声纳、自动控制等工程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以“信号检测与估计”课程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设计的三种思路:阐述课程包含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炼课程蕴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价值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挖掘与课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前沿内容,总结国家制度的优势,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实践表明,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中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核心课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该课程的重要性给出了更高评价,他们认为,本门课程中所讲授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概念不仅适用于电类专业的学生,而且也适合于工科类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因此如何讲授好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将在课本中学到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工作中,一直是从事本课程教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多年来,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把理论课教学与实验结合起来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借此提出来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理论课程转变为实践课程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高等院校自动控制、工业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一门跨科学、应用性很强的现代技术课程。目前,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中作为理论课程讲授,即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可以作为实践课程来开设。一、课程类别转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理论上承接“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离散信号的一些特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理…  相似文献   

9.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且是电子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技术基础,为此,将工程案例教学引入该系列课程的理论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频率响应测量案例教学说明工程案例教学引入“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和逻辑性极强,内容抽象、公式繁多、难度较大。对此,文章结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研究现状,从“三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建设、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和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有机融合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践教学表明此次课程改革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57-258
笔者将Matlab仿真软件引入到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对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及探索。本文阐述了将信号与系统课程与Matlab仿真实验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概念理论本质理解的必要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理论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程研究中存在着概念混淆及泛化的现象,将课程概念无限泛化最终“捧杀”了课程本身。这种课程概念泛化的根源,乃在于混淆了“课程本身”与“同课程有关的范畴”,尤其是混淆了“课程”与“课程实施”(教学)及“课程实施的结果”;因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引发不少问题与困境。“课程即法定知识”是基于社会学视角而对课程概念进行的重审和重申,旨在有助于教育实践的改善与理论研究的明晰。  相似文献   

14.
频谱分析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基本理论,在通信学、控制学、测试学等学科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提出一种频谱分析的概念建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前修课程如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结合具体电路与信号循序渐进地给出频谱及频谱分析的物理意义,然后再给出频谱分析的数学方法。本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频谱的物理意义,亦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课程与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人们思考教育理论重建的时候,概念整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课程与教学是教育科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大课程小教学,小课程大教学,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都是教育科学共同体重建教育理论之前必须作出回答的。据统计,在西方各高等院校中,本世纪大约有40%的课程系只用“课程(Curriculum)”一词来命名;30%的课程系使用课程和教学系(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25%的课程系使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分别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各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存在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且难于理解等问题,提出将Python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系统响应分析、傅里叶级数分解、信号的卷积分析、滤波器的设计分析等案例,使课程内容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在“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是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并对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着重对课程知识点、课程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最后提出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是课程思政发展的关键,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在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信号与系统》是高校电子信息和电气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数学公式较多,学起来比较枯燥,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数学能力不强,学习该课程较困难。针对我校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提出了“课程包”概念,它有别于澳大利亚的训练包和香港的课程包。该“课程包”建设内容包含教学大纲、能力标准、教学指导(建议)、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考核方法、教材、试题库系统、学习系统、智能测试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