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9,(3):104-107
积极教育也称幸福教育,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在积极教育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优势品质来激发更多的积极品质资源,通过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实现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支幸福的教师队伍在幸福的校园环境下通过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来实现。积极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心理健康观,同时要努力挖掘校外的积极资源以强化和巩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4年对本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2)学生心理困扰主要集中于个人发展因素和现实生活因素两大方面;(3)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4)学生应对生活中挑战与挫折时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5)多数学生能从周围的朋友、亲人或老师那里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6)学生人格因素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7)从心理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三大方面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的宣传与教育;(2)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4)加强对学生人格的教育;(5)营造良好校园人际心理氛围;(6)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心理教育主题;(7)将“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有关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方面的特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已纳入体育课程目标范畴,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成为一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是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明确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识是首要前提,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和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是基本保障,发挥体育课程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完善的人格的形成,培养和谐人才。构筑一个主阵地、三级大平台、五条大通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教育模式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前提,也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而和谐的校园环境又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支撑的平台。因此,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研究生心理冲击和影响也在急剧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因此,我国高等学校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重视和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培养研究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笔者从湖南宁乡法院首倡心态建设谈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希望引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金梅 《教育探索》2008,(8):123-124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是:科学地设定体育教学目标;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格、德行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件中明确指出:“应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建立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结合我院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育大学生人格、调适大学生心理、完成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要全面认识和努力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逐渐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2.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培养健全的人格、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内心矛盾冲突,因此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解决心理问题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连宸琰 《成才之路》2023,(11):13-16
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在生活适应、学习与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作为媒介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思政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我认知功能、社会适应功能、精神动力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高校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多渠道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进入大学后,会产生各方面的不适应,表现出自卑、消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高校应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贫困大学生更要进行“心理脱贫”,积极调整心态,消除贫困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是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转型,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日益增加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使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界定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介绍,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提高业务培训水平是保障"的观点和措施。对推动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中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增多,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跨世纪的合要人才有重要意义,在师范院校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尤为重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组织机构,保障经费投入,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地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健康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当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情绪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增强教育塑人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