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昌抢运 11月1日,宜昌抢运计划开始实施.民生总公司已准备好将重庆周边小轮下放,改航宜奉、宜巫、宜巴等线(当时并未开辟宜昌至三斗坪和南沱航线).原航行宜万、宜渝的15艘轮船,除民元、民本航行宜渝外,其他全部航行宜万.奉节、巫山、巴东临时办事处,分别由蔡金先、王光藻、蒋宏宽担任主任,他们在10月底先后到任.担任万县分公司经理的是原汉口分公司经理陈国光,宜昌分公司的工作仍由童少生主持.总公司部分精干的业务人员奉调到宜昌协助.卢作孚坐镇宜昌指挥全局.10月31日,万县公司给奉节、巫山等处迅速调配驳船和装卸工,组建简易码头,以便接纳宜昌上运器材.  相似文献   

2.
《烟台条约》签订后,英国人于1877年4月1日在宜昌长江边设立了海关水尺,从此宜昌有了长江的水位记录. 到了1946年,也许是宜昌水位在抗战期间川江航道航行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原因,宜昌水位站升格为宜昌水文站,除水位观测外,还开展流量、含沙量、水温、降雨等观测.  相似文献   

3.
在宜昌城风靡了近一年的双层大巴,最近悄然消失.在宜昌市民茫然的同时,投资者也带着惆怅,远走他乡.去年8月,深圳市国光实业总公司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4台双层大巴,在宜昌城区从事公汽客运.这无疑给宜昌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使宜昌的公汽客运上了一个档次,更让宜昌乃至三峡地区的老百姓开了眼界,给他们带来不少方便.  相似文献   

4.
《宜昌日报》1996年捷报频传:4月,湖北新闻奖评出20个一等奖《宜昌日报》拿到两个;5月,省委、省政府奖励新闻佳作,《宜昌日报》文有两件作品获奖;7月,中国时事好作品评出6件一等新闻作品,《宜昌日报》也夺一奖;8月,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宜昌日报》第四次如愿以偿.1996年并非奇迹.湖北新闻奖开评16年、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开评10年、中国时事好新闻开评7年,《宜昌日报》年年都夺得了一等奖.有人问我《宜昌日报》有什么诀窍.诀窍没有,体会有几点,归纳为“四化”,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商,向前辈求教.意识不弱化一家报纸特别是这家报纸的总编辑是否始终具有强烈的好新闻意识,决定这家报纸新闻精品的数量多寡和档次高低.1985年1月28日,当时的宜昌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林永仁讲过这样一段话:“要把攻创好新闻作品当作业务训练、人才培养、班子配备、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发行广告、广告的广告.报社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时过13年,后又有三位总编辑接任,《宜昌日报》始终坚持攻创好新闻作品,并当作报纸工作大事来抓,年年有动作,年年有收获.坚持并不容易.13年来,我们先后排除了四种思想障碍.先是平均主义作怪,认为“几百字奖几百元不合理”.我们认为奖励优质产品就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我们不但没有取消奖励,反  相似文献   

5.
以“川鄂咽喉”著称的宜昌,不仅水路地位至关重要,而且其西通巴蜀的陆路交通也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宜昌有4条重要的陆上人员、物资、军事等交流通道,它们是江南古道、三峡盐道、夷陵驿道和五峰茶道.虽然名称各有侧重,而且有些路段是重合的,但它们共同见证了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志在千里的对外交往.  相似文献   

6.
宜昌市档案馆陈列室有一块石碑,是半个世纪前侵华日军在宜昌建立的忠灵塔上的.它是日军侵我中华,占领宜昌的铁证.  相似文献   

7.
宜昌市档案馆档号为“17-1-302”的案卷内,保存着韦君宜手书的“关于宜昌地下党情况”、“关于宜昌区委组织情况”、“关于宜昌区委情况的补充”等材料,清晰再现了抗战时期韦君宜在宜从事地下党活动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据《东湖县志》、《欧阳族谱》等史料记载,欧阳修于景佑三年(1037年)举家迁往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虽然欧阳修任职夷陵县令的时间仅一年多,但就此写就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佳话,也为宜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仗义执言被贬夷陵 欧阳修与宜昌结缘,起于帮好友范仲淹谏言犯上而被贬于此.  相似文献   

9.
宜昌海事局是交通部设在宜昌、主管长江宜昌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工作的主管机关,代表政府统一行使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宜昌海事局在多年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使档案工作贯穿其中,为宜昌海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讲求包装势在必行在高密度、广范围的电视节目覆盖中 ,地市、县级电视台自办的节目 ,观众数量日益锐减。那么 ,如何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抢占一份市场 ,拥有一批观众呢 ?改制改版后的湖北宜昌三峡电视台 ,在自办地方台新闻节目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999年底 ,宜昌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宜昌地区的千户观众进行了收视调查 ,结果表明 :在所列出的七个电视节目中 ,宜昌三峡电视台改版后的《宜昌新闻》节目收视率每天达到48 .2% ,仅次于中央一套 ,高于湖北卫视及其他电视传媒 ,对《宜昌新闻》栏目感兴趣的程度达97% ,居所有栏目…  相似文献   

11.
龚亚芹 《湖北档案》2016,(12):10-13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一生致力推翻帝制,领导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首倡开发长江三峡水电,密切关注护法、北伐期间的宜昌,与三峡宜昌结下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2.
宜昌电视观众问卷调查简析王新红1992年3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宜昌地区电视台也因此更名为宜昌电视台,担负起综合台的宣传任务。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深感办好综合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了进一步认识电视的地位和作用,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国庆节前夕,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复,同意《宜昌日报》更名为《三峡日报》,更名后的《三峡日报》将在宣传宜昌,特别是宣传三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宜昌日报》作为宜昌市委机关报,创刊56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读者及国内外来宜客人的喜爱。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宜昌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城市。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将宜昌建设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宜昌日报社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将《宜昌日报》更名为《三峡日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更名后的《三峡日报》将立足宜昌,走向三峡,…  相似文献   

14.
无锡日报社协办在湖北省宜昌日报社陈列室里,陈列着一批好新闻获奖证书——宜昌日报已经9次夺得中国新闻奖,品种包括消息、通讯、读者来信、新闻论文、新闻漫画;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开评13年、湖北新闻奖开评19年,宜昌日报每年都夺得一等奖,与湖北日报以及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一道组成“湖北第一军团”;近几年在全国全省20个新闻系列评选中,宜昌日报每年获奖都在百次以上。新闻出版报曾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介绍宜昌日报构筑新闻精品工程的长篇通讯。有人问:宜昌日报有什么诀窍?诀窍没有,体会有四点。确立精品意识一家报纸特别是这家报…  相似文献   

15.
“农民义工”、“士兵专家”、“英子姐姐”、“夷陵大禹”、“食品卫士”……在宜昌这座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只要提到这些特定称谓.很多市民都能如数家珍般地为您讲出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因为和这些称谓相对应的,都有一位可敬可亲的典型人物。他们是宜昌家喻户晓的英雄群体。他们构筑了宜昌的精神高地,他们引领着宜昌的时代新风。  相似文献   

16.
程锡勇 《湖北档案》2016,(11):22-26
今年,在宜昌实景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宜昌保卫战》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连创全国电视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奇迹,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感染了无数观众,也激发了大家渴望了解这段悲壮抗战史实的浓厚兴趣.笔者通过梳理宜昌市档案馆珍贵史料和历史照片,回顾那段令人难以忘却的悲壮历史.  相似文献   

17.
《宜昌日报·科教版》今年实施“新闻希望工程”,“一期工程”就是通过舆论引导,支持贫困山区改善办学条件,报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映.请看一则电讯稿:一篇报道“建起”两栋校舍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宜昌日报记者田云兵、柳平)地处鄂西山区宜昌县边远山区的南家河小学,9月1日邀请《宜昌日报》总编辑熊庆文前往该校参加新校舍竣工庆典剪彩,以感谢报社对发展教育的舆论支持.南家河小学所在的栗子坪乡是宜昌市的贫困乡镇之一,去年开始拆危房建新舍,由于资金困难而在春节前被迫停工.《宜昌日报》记者今年3月采访报道了学校艰苦创业的事迹,介绍了所遇到的困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县内外近300个单位和5万多人共向该校捐助30多万元现金,使该校建起了两栋新校舍.要说这次报道是成功的话,那么,主要得益于在新闻中“加重”份量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一、找准“上”“下”关注的结合部,“加”到“刀刃”  相似文献   

18.
2013年5月16日,一个旨在弘扬宜昌档案文化的专题栏目“触摸史迹”在《三峡日报》隆重推出.从此,宜昌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不仅走出了“深闺”,还在整合加工的基础上形成了精彩的档案文化,充分展示出了其强大魅力和活力. 这是宜昌市档案局着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积极适应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与《三峡日报》社联合创办的一个宣传档案文化的平台,也是宜昌文化界精英共同挖掘和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舞台.两年来,专栏已刊用档案文化专稿24期,10余万字.每期解密一件历史档案,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既以档案为依据,原汁原味还原历史真相,又以营造正能量为己任积极弘扬主旋律,较好地发挥了档案的文化功能,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赞许.  相似文献   

19.
~~500多篇论文说明了什么——宜昌日报社坚持开展新闻业务研讨的体会@杨沿聘$宜昌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高级编辑~~  相似文献   

20.
最近,宜昌日报拿出近30万元为摄影记者更新器材.长江截流,把宜昌日报所在地——长江三峡再次推向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热点.作为当地新闻媒介,应生动地反映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事件.为此该报社社长兼党委书记杨尚聘,多次到各地新闻单位进行考察,并广泛征求行家的意见,提出将摄影记者过去陈旧的杂牌相机全部更换成尼康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