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焦达峰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清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初一日),长沙人民满怀着对清朝统治者的深仇大恨,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横戈跃马,一举赶走了巡抚,处决了巡防统领,推翻了抚台衙门,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革命政府——湖南都督府。这就是湖南的辛亥起义,它成为全国第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分。而领导人民力挽狂澜,成就这革命大业的却是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焦达峰。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对辛亥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本文从孙中山的革命总体部署和滦州起义后清帝迅速退位,论述了辛亥滦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并从5个方面分析了起义业绩长期未得弘扬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论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武昌起义,是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四川的铁路风潮则是促成这次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武昌起义又是湖北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工作的结果,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有效活动更是这次起义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那么,辛亥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是否是两件无甚关联的事件呢?黄兴早在1912年黄花岗周年纪念会的讲词中曾这样说过:“鄂省8月之起义,由广东之原动力。”他是把这两次起义联系在一起,且是把辛亥广州起义当作武昌起义之“原动力”的。黄兴的这种论断,固然不很准确,但这两次起义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事实。这应是研究辛亥革命的同志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学瑞 《考试周刊》2011,(6):234-235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便称之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区的辛亥革命是继武昌辛亥起义之后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对于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巩固武昌起义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高潮——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我在市校际教研组的组织下,曾进行了一次讲授这一段历史的观摩教学。我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介绍如下。(一)深入领会教材。我阅读“武昌起义”这节教材后,感到要深透领会这节教材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武昌起义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其中包括:为什么以前的历次起义都失败了,而武昌起义却能迅速得到胜利;领导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的性质和它们与同盟会的关系;武昌起义后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和黎元洪当都督以后中华  相似文献   

7.
十五 民国时期(一)孙、袁、南、北都之争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在武汉举行的“双十起义”(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浪潮中垮台了。当时,各省闻讯以后,大多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脱离清政府。清政府见大势已去,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起义之后,当起义队伍与清政府的军队在武汉对垒之时,鄂军都督府于11月9日通电各省派全权委员至武昌商讨组建临时政府。因当时清军在武汉势力甚强,革命军尚在艰苦应战,战局紧张。而11月11日,江苏、浙江与上海3地都督发出通电,要各省代表去上海开会。后上海会议移至武汉。在12月2日,江浙联军攻下南京,会议又…  相似文献   

8.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这一章教材中的重点。为了教好这一节,现将部发《教参》没收入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 一、武昌起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武昌起义前的西北地区,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激化。一方面,革命党人参加和组织的各种秘密会社活动频繁;一方面,留日学生已成为一股政治力量。武昌起义后,西北地区率先响应。以陕两为中心,清军先后由东西两线进兵,集中围剿,成为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前西北地区的一场悲剧性战争。西北地区响应武昌起义其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为辛亥革命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先决作用,为西北辛亥革命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领导士兵首先起义,当晚占领了武昌.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杭州在十一月四日发动起义,五日成立浙江军政府,这给嘉湖地区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1.
人物名片:孙中山(1866-1925)广东中山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1911年10月10日他领导中国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历史上称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2.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发生在革命秘密机关——汉口俄国租界宝善里十四号的炸弹案,是辛亥革命史上一个著名的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以及紧接着发生的一系列革命秘密机关的被破坏、革命党人的被捕和彭、刘、杨三烈士的英勇牺牺,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但是,七十年来,各种有关的文献资料、中外史籍以及辛亥革命回忆录对这一事件的记述都是极其混乱的。即使是那些身亲其事者的记述,也往往因年长日久,回忆失真,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在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终于在辛亥年间(1911年)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代。从辛亥年的武昌起义算起,这场节命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七十年间,古老的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并  相似文献   

14.
辛亥武昌起义的主体,是革命化、军事化的湖北近代知识分子。此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各地举行的众多次起义均告失利,湖北武汉的革命党人却取得武昌首义之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武昌首义的主力是湖北新军的革命士兵与部分中下层军官,他们大多是湖北近代教育培育的先进知识分子,整体素质远高于会党。由于张之洞的倾力推动,湖北近代教育的发展遥居全国各地之先。湖北近代教育对武昌起义的重要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证实:其一,辛亥首义前,本地区近代知识分子成立不少革命社团组织,其名称和章程都直接反映近代教育的重大影响;其二,湖北武汉地区民主革命活动新颖多样,染有鲜明的近代教育色彩;其三,革命党人借张之洞兴办新式学堂之机,也创办了数所教育机构直接培育革命知识分子。历史表明,湖北近代教育保证了本地区实业与新军的持续发展,为辛亥武昌首义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军机处”是清代的特殊政治机构,是直接秉承皇帝旨意经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它是君主绝对专权,完全排斥相权的产物,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的突出表现。它以“平章军国之政,以赞上治机务”而实际成为皇帝内廷的办公厅或机要室,最便于君权的无限发挥,故自雍正八年时设立以来,沿用不废,直到辛亥武昌起义的前夕,宣统三年四月“皇族内阁”成立后才被裁撒。 本文拟对军机处的成立、职能,特点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16.
辛亥滦州革命是武昌起义后北方爆发的影响最大的革命事件。其主要特点是:“一假立宪之名,性革命之实;二,反清反袁,气势如虹;三,力重千钧,促清灭亡;四,宣扬民主,意义深远。滦州革命的四个特点反映北方革命党人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创建民国,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推翻了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结束了二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在这场革命中,觉醒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留日学生起了革命先驱的作用,他们抛头颅,洒鲜血,不畏牺牲,出生入死把革命一步步推向高峰。云南是较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区之一。1911年10月27日(九月初六)发生张文光领导的腾越起义,10  相似文献   

18.
盛宣怀(1844——1916年),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武昌起义时,任清政府"皇族内阁"邮传大臣.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九日(1911年10月20日)盛宣怀曾代替清政府度支大臣载泽草拟《面奏节略》三则,本文拟就这三则材料,简略分析一下盛宣怀对待辛亥革命的态度,说明他在这次革命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暴发了震撼全中国的武昌起义,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从上到下一片惊惶,他们三令五申要对武昌的革命军进行"水陆会剿",但都未能得逞.这时,刚挤进"皇族内阁"、当上了"邮传大臣"的盛宣怀,由于居于"邮传大臣"的特殊地位,情报掌握  相似文献   

19.
自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中经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和1923年改组中国国民党这三个历史阶级,孙中山先后三次制订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虽然这些决策都没有导致革命的最后胜利,但从中可以窥探,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同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同步发展,从依靠会党、新军,到最后同中国共产党人结成统一战线,依靠工农群众,既推动了旧民主革命的发展,使广东武装起义斗争成为辛亥武昌起义的先声,又推动了新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胜利之奠基石。  相似文献   

20.
云南辛亥革命,是由滇西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滇南临安起义所组成。这三次武装起义,特别是昆明“重九”起义,讲武堂革命师生是主要策划组织者,是起义过程中的直接领导指挥者和积极参加者,革命成功后,讲武堂师生又是新政权的积极建设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