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揭育通 《职业圈》2007,(10X):188-189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而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是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大学生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文章对高职院校全员化、全程化以及全方位指导的多元化职业指导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以汉族大学生为主的高校就读时会遇到文化难以适应及人际信任问题,进而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不适,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文化适应、人际信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人际信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中,人际信任在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具体来说,文化适应的不同维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方式不同:汉文化适应通过人际信任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而本民族文化适应直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是我国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者之一,也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后备军。近年来,我国以大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大学生电影节发展十分迅速,逐渐形成了一批较有特色的品牌。本文选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襄阳大学生电影节三个样本,探讨目前我国大学生电影节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模式,并结合当下的发展环境,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琼 《现代企业文化》2023,(10):153-15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从企业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企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  相似文献   

6.
肖庆华 《职业圈》2007,(4X):115-1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起着传递信息,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本着具体形象性、对应性、服务性、新颖性和有效传达性等特点,通过不断改善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服务。  相似文献   

7.
陈光军 《职业圈》2007,(8X):82-8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为使我们对构建和谐校园目标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需要以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来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找到其“不和谐”的症结所在,探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照军 《职业圈》2007,(5S):151-15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祝平 《职业圈》2007,(10X):94-96
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引导大学生走出精神文化消费误区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志军 《职业圈》2007,(9S):50-50,172
文章通过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分析,针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实际,从大学生自身、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氛围四个层次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喻林平  饶雪梅 《职业圈》2007,(11X):117-117,112
大学生诚信“内环境”指有别于社会、学校等外在的客观诚信环境因素,是大学生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素质的综合。“内环境”建设就是指要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大学生的诚信心理品格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诚信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创新型成教女大学生培养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分析非智力因素在创新型成教女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非智力因素为突破口,提出应激发成教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成教女大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培养女大学生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情感,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创新人格和意志品质等措施,以期女大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和思政德育环节,有助于减少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分析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诚信教育是保障并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行为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政治诚信教育,坚定大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丰富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情感,培养大学生党员践行正确的政治行为,才能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主动地在道德层面上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时代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开展红色教育是推进德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人素质的发展。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也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升华与变革。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和快节奏的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德育理念和实践的新视角。因此,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发展青年精神和智慧、增强中国大学生竞争力、营造和谐社会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新时代背景出发,结合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深入探析,讨论其内容,提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海林 《文化学刊》2016,(4):156-158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现代社会主义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农业高校档案在农业高校校园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诚信素质、敬业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宿舍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处事态度、学习态度和思想政治的导向.而宿舍建设是涵盖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行为规范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陶冶大学生情操、健全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符号,视、听、触等多种感觉通道,向大学生们提供着海量的信息,这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更为方便快捷,同时还能体验到一定的愉悦感。随着这些阅读方式将越发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新的阅读方式能给大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要科学的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阅读。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开启创新性发展征程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从而极大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凯  薛峰 《文化学刊》2011,(2):33-37
当前大学生群体受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影响,在个人生活目标上存在迷茫、消极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影响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目标现状,研究新形势、新变化对大学生生活目标的影响,从法律政策、激励机制、舆论导向、就业服务、应激教育等多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支持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