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汉代以宫廷、猎苑、都城为主要体物对象的散体大赋,至魏晋时期发展成体物缘情的抒情小赋.南朝齐梁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咏物赋家,将咏物赋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对其同题共作之植物、动物、自然、气候等咏物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八友之咏物赋体现了诸多特性:体物、缘情增强的同时,缘情的范围却逐步缩小;呈现古赋向骈赋转换的过渡性;咏物拟作在因循中凸显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2.
曹植是建安赋坛的代表人物,他以诗法入赋,丰富了赋的表现手法,解放了赋的题材,标志着抒情小赋的成熟。在动物赋中,将诗主抒情与赋主体物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使得赋体重获生机,为六朝赋的繁荣开拓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汉代辞赋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言志和体物两类。大赋可作为体物赋的最典型性代表,但与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作品———室内小物赋。它使汉赋作者的视角由京都园林延及至自身环境,为作者进而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可能。托物言志赋也在此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发展在于语言之用,汉代体物大赋以铺陈夸饰为主导,而赋之体物状貌在于语词的运用。汉人作赋,必读《楚辞》以为文体仿效的格式和语词取用的资源。通过《楚辞》和汉赋之文本,可探汉代体物大赋对《楚辞》语词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以稳定的形式依序递相祖述和夺胎换骨的脱化方式,体现出汉赋对于《楚辞》语词的直承与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汉代辞赋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言志和体物两类。大赋可作为体物赋的最典型性代表,但与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作品——室内小物赋。它使汉赋作者的视角由京都园林延及至自身环境,为作者进而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可能。托物言志赋也在此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6.
汉代“士不遇”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不遇”赋是汉代政治抒情赋的代表。这类赋反映时代变化,描写自然景物,思想内容丰富,它还探索表现方法,创造新的体裁,在艺术形式上也取得高度成就。不过,汉代士不遇赋有很多的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文选》所录五篇鸟兽类赋作是汉魏六朝时期此类作品的名篇。其作者大多出身寒微,他们在赋作中通过鸟兽形象表达寒士心声、抒发情志。这些作品饱含着寒族文士避祸自守、明德善终、追求自由的精神寄托,在体物手法上也丰富多彩,达到了物我融合的艺术境界。出身寒门、身处乱世、昧于自处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寒族文士的人生悲剧。寒族士人笔下的鸟兽群像,融入了他们的人生体验和身世感伤,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个性与张力,形成了与士族文学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陆游、辛弃疾的咏梅词的异同:两人咏梅,都是词人审美观念的外化、人格理想的寄托,但是两人审美情趣与人格内涵却有差异;两人咏梅,都有意或无意地将梅花作为身世的寄托。但是,陆游咏梅词的寄托,似乎与自己的经历遭遇不甚吻合;而辛弃疾赋梅,则往往不离自己的身世,其雄心、其智略、其幽愤之情、其身世之感,都在不经意之中,从字里行间隐隐泛出。  相似文献   

9.
曹植作为建安诗人的杰出代表,引领着建安文学的时代风尚。他创作的佳人诗多寄托身世之感,体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和生命意识。探析其佳人题材诗歌创作的风格,并辨析这种风格的时代特征,对于理解建安风骨的文学风貌可以起到管窥蠡测之效能,也能从具体的作品中更深入、准确地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风貌及其个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赋至汉已成熟。随后,它便进入了魏晋六朝的骈赋、唐的律赋、宋的文赋的赋的演变期。 魏晋六朝的骈赋是赋衍变的第一时期。建安赋则是骈赋的先行期。 建安赋有其繁荣的原因。首先是社会思潮的转机。西汉武帝施行儒学统制;东汉则谶纬盛行;故而学术思想沉闷,思想上正统色彩浓厚,政治上专制统治加强,文化上纲常伦理的封建道德强化。  相似文献   

11.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2005,42(5):103-109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家园和游食他乡两类。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高度关注现实,深切眷怀故国。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关注现实人生,嗟贫、叹苦,抒写人生苦况;家国兴亡之感,故国旧君之思;凄苦、严冷的诗风;诗学取向上以杜甫为宗。  相似文献   

12.
薛季宣的辞赋创作显示了当时理学对文学的宽容和对文学精神进行改造的努力。他的赋,具有浓郁情思和壮大气势,具有饱满的济世热情和追求文道统一的愿望;他的赋涉笔成趣,有极强的娱乐性,充分发挥了辞赋滑稽诙谐的传统;他的赋纵横捭阖,充分展示了其渊雅的学识和驾驭辞章的能力。他的赋虽然也多是道德之文,但是由于文学性比较强,从而淡化了、遮蔽了其中的宣道的成分,他因此也表现出一个赋家应有的特质,这是他和其他理学辞赋家所不同的地方。他的赋情深而文明,其内容的端方严正和辞藻的华丽切合"丽以则"的"诗人之赋"。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中的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歌中的草 ,历史久远 ,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 :( 1)以草起兴 ;( 2 )以草布景 ;( 3)借草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 ,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 ,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 ,表现他们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 ,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赋》与《诗品》中的物感说主要立足于人本身,不同于前代物感理论将其落脚在社会层面。《文赋》把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而《诗品》又补充了个人遭遇这一方面,丰富了“物”的内涵,并且更加强调“怨”情对诗人的感发作用。《诗品》之所以形成自身独特的物感说或源于南朝重情诗风的影响和钟嵘对三晋法家的学术继承。  相似文献   

15.
天宝后期至乾元年间,杜甫和许多思想上推崇儒学,创作上以古体诗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诗人交往,如和他共游慈恩寺且相互唱和的储光羲、薛据、高适、岑参,还有《箧中集》诗人张彪、孟云卿、王季友,可能还有《箧中集》的编选者元结以及苏源明、郑虔等。杜甫和他们进行过诗歌创作的讨论,杜诗中留下了学习他们的痕迹。杜甫此时一改前期的创作风格,用大量的古体诗反映时局动荡和民生疾苦,杜诗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受到这些诗人创作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在诗歌创作方法、审美意象、诗歌语言、创作体裁等诸多方面各显异彩,风格迥异,各有特长。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自然、天然浑成,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善七律,取典型的人和事,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精练、准确,体现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两人均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及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7.
南宋江湖词人,以群体隐逸的空前规模,带来了隐逸文化在宋元之际的空前繁荣。他们终生布衣的生活方式、闲人食客的社会角色、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隐逸高蹈的审美趣味,给词体文学的抒情世界和审美意蕴注入了新质,表现了士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情感,心路历程和生活体验,使群体的创作共性凸现出来,呈现出统一、鲜明的创作风貌,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可供批判、继承、效仿和学习的范型,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阮籍和陶渊明的嗜酒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身处乱世,酒成了他们韬晦免祸的手段、寄托情感的方式。透视他们的嗜酒情结,更能使人理解他们的悲剧时代与人生。  相似文献   

19.
历朝诗人的贺岁诗就自己所喜爱所欣赏的方面加以描绘发挥 ,不仅写出了新春佳节的各种习俗 ,更就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性格等方面来加以譬喻 ,使贺岁诗的寓意更深刻幽微。优秀的贺岁诗显示出勃发的生命力 ,渗透了诗人的性情 ,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诗人用一个一个的印象描画情绪;用不加装饰的字眼抓取简洁、坚硬、鲜明的一个或一串意象;用电影的手法构筑画面。他们诗中的意象具体、客观、直接、无矫饰,但“飞过的鸟,溜过的反光,不大听得清楚的转瞬即逝的声音”,都被“连系起来,杂乱地排列起来”。这样的诗,“运用许多意象,给你一个复杂的感觉”;运用意象置换辞藻,还原“辞藻”的工具属性,让意象被类似蒙太奇的剪辑手段处理后,直接成为诗的构成元素。这是“现代”诗人创造的中国纯诗的新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