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部署,也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本文梳理了相关国家官方、学界及媒体等主体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反响,并指出应有针对性地探索对外传播重点,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琳  周翔 《青年记者》2017,(9):43-4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国际关系背后的力量角逐和利益纠葛,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国际社会制造的话语困境,并力争“一带一路”话语主导权.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手段,当前,中国的英文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报道与解读.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报道,许多研究非常关注新媒体的传播和融合媒体问题,但是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问题而不完全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问题.①随着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中,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对外合作更为直接、更具先锋开拓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核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全面解读,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打造新的国家形象的具体呈现.该片以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传播为视角,探寻如何实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以及和平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书院”这个起源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组织,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以及欧美国家。在中国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的背景下,书院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可以成为“文明之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书院为载体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聚合、创新、传播、互鉴,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国际书院联盟”、打造国际“书院之旅”黄金旅游线路、培育“书院游学”人文交流项目等举措,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务实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全球形势和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3年底做出的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倡议一提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即迅速响应,组织实施了丝路书香工程,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出版合作项目在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实物出口和本土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乔婕 《出版广角》2019,(22):50-52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的有力传承,使和平发展理念焕发出新的生机。新闻媒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联通和情感维系上发挥着攻坚作用,地方报社则是“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各省市的重要“传播使者”。陕西日报作为国家一类地方新闻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文化推广、经济联通等方面的优势,在展现丝路新形象、传播丝路新理念、探索丝路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与传播推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动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8.
郑天 《青年记者》2016,(18):61-62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习近平同志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这被称为“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2月25日和26日的人民日报“钟声”栏目刊发《丝路精神,贯穿古今开新篇》《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等文章,清晰深刻地阐释了“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  相似文献   

9.
王丽 《青年记者》2017,(32):41-42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世界各方通过了联合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取得了270多项成果,主要涉及政治、经济、企业、投融资、文化、媒体等各个领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沟通的主要工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语言对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文化上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100多家孔子学院和1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已建立,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地了解中国,但是缺乏对“一带一路”汉语传播的整体规划和完善设计.我们需要思考“一带一路”汉语传播的现状,创新探索“一带一路”对外汉语传播的模式,更好地提升“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图书出版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图书内容原创动力不足、内容“水土不服”、渠道扁平化、翻译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内容、渠道、人才、技术角度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图书的出版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肩负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而言,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历程印证着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变化和演进。本文尝试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和访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记者,研究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政策话语和国际媒体话语。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贡献全球治理的话语发生了从区域合作到全球普惠、从设施供给到道路搭建和从利益纽带到全球公益治理的转变;“一带一路”的国际媒体话语呈现竞争与合作、本国利益与国际关系并存的构建逻辑,沿线国家媒体更注重报道“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金钱之外“授人以渔”的知识技能共享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外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传播五要素模式,以亚马逊网站公开的书目数据为例,对“一带一路”图书特别是对外文化传播类图书的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一带一路”图书“走出去”提出积极探索传播主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选题内容、培育国际市场受众、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优秀主题图书的译介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明华  张玥 《新闻前哨》2023,(23):11-12
我国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地方媒体发挥身份优势,与多方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大合唱”。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地方媒体应优化民间共情叙事、整合全路媒介资源、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激活国际传播话语,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排头兵、炊事员和排雷者,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目前重要的热议话题之一.“一带一路”是指中国与亚太以至东北非及欧洲广大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的广泛概念,“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指中国与经过中亚直至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所及区域经济合作.“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中国与东南亚到印度洋以至地中海区域合作.“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63%和29%.  相似文献   

15.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真实动人的素材。2023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湖北日报重点策划推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传播报道,为本地工程赢得全球喝彩。该报道全网传播量破千万,被多家央媒转载推荐。本文将以其创作实践为例,浅析省级党媒如何做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传播报道。  相似文献   

16.
季峰 《青年记者》2016,(26):65-66
“一带一路”最早出现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随后,同年9月,习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合作发展的倡议和理念,它意在依靠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力共生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南方媒体积极倡导的“替代性叙事”成为国际传播“南方转向”的重要表征。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对相关国家媒体的扎根研究,发现:南方媒体通过构建“替代性叙事”积极汇入全球发展大变局,形成当代国际传播的“地方知识”,打破美西方主导性叙事的迷思,推动了国际传播超越西方现代性叙事的“南方转向”。  相似文献   

18.
戚凯 《青年记者》2017,(23):58-59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带一路”提出八点要求,其中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和“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①本文从国际传播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要性和遇到的挑战两方面展开思考,并结合近期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要中央级重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实践,讨论如何建设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9.
毕建录 《青年记者》2017,(19):60-61
今年5月14日到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它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举办的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该论坛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它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报道好本次高峰论坛、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就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特别是对外传播媒体最为关心的事情.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从4月底就开始“一带一路”预热报道,5月8日正式开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报道.CGTN积极调动全球资源,世界各国报道员和全国各地记者投入本次报道.本文以CGTN的本次论坛报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对外传播中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相似文献   

20.
于钦密 《传媒》2017,(24):70-71
当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连接中外、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宏伟构想,承载了一众国家繁荣昌盛的梦想.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等"一带一路"纪录片充分彰显了这一时代主题,并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文化载体、文艺形式和传播媒介,逐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传播.同时,纪录片内涵丰厚、生动形象、诉求鲜明等优势,能够吸引全球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喜爱.可以说,"一带一路"纪录片国际传播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改善国际形象、强化国际话语权、弘扬民族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