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地方志中通常专开物产一门,详述徽州地区物产。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徽州地区的物产资源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徽州方志中物产记载发生变化,物产种类有扩充也有删改,物产名称经历了俗化的过程,逐渐与现在的称谓靠近,对物产的考证与注释也日益丰富。随着新物种的引种和推广、对物产优劣及农业技术的经验总结及对不经记载的更正,徽州地区的发展与嬗变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来。徽州物产变迁过程是探究徽州农业发展的重要线索,也为了解古人认识自然的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森林动物研究的文献史料,散见于经学与小学、农书与本草、史书与方志、谱录与类书、志怪与笔记、诗词歌赋中。经学和小学以《诗经》、《尔雅》、《说文解字》及其注疏考证为代表,注重对森林动物名称的注释、疏证。农书中积累了大量物候知识,论及森林动物习性和活动规律;本草则从药物学的角度考察了森林动物的地理分布、生长特点和利用价值。史书与方志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从纵横两方面记载了古代森林动物的变异、迁徙、分布等。谱录与类书主要是对森林动物史料的收录、分类和整理。志怪与笔记中包含着许多森林动物的轶闻趣事、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则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古代森林动物的习性特征、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安徽省蝶类资源及其分布进行深入研究,2001-2004年间对省内的蝶类资源作了进一步考查,共发现安徽省蝶类新记录23种另2型,其中有2种在《中国蝶类志》及《中国蝴蝶分类与鉴定》中未见记载.据统计,安徽省目前被记录的蝴蝶种类为12科157属309种.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浅淡     
我国史志的发展,自古讫今,史不绝书.根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掌管“邦国之志”的小史和“四方之志”的外史,“四方之志”即当时诸侯各国的历史:《郑志》即郑国的历史,《晋乘》即晋国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编写的《禹贡》简要记述了全国的疆域、土壤、物产、赋税、风俗等方面.汉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通史.内容丰富,体例周详.以后编写的史书,特别是官方主编的断代史,率皆以《史记》为蓝本.班固写的《汉书》更开创了地理志的完善体例.从《史》、《书》开始蝉联了后代的国史,开辟了省县的史乘,成为地方志的嚆矢.  相似文献   

5.
“物产”广泛记载于地记、图经、谱录、地方志等历史典籍或者博物学著作中,其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物产”至宋代成为地方志记载的固定内容,至明代形成完备的记录体例。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手抄本《方志物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万国鼎先生组织摘抄的物产专题性资料。通过系统梳理手抄本《方志物产》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纸本专题汇编资料数字素材库构建、词汇级数据语料库形成、面向服务的知识化数智平台孕育三个阶段,阐述各个阶段取得的实践成果。对在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下,《方志物产》的深度利用场景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法家类著作在古典目录分类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艺文志》中法家类著作被归入到诸子略中的法家。从《隋书·经籍志》开始逐渐稳定下来,除在明代法家类著作被附录于杂家中外,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被归入到子部的法家或法家类。伴随着这一过程,法家类著作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类著作,到后来逐渐增加的宏观法制理论著作、治狱类著作、对法家经典进行考订的法家类著作、微观法制理论著作及辑本。  相似文献   

7.
《禹贡》与《山海经》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都记载了湖北古地理的许多山川、河流、物产。相比之下,《山海经》所载山水、物产较为《禹贡》详细。从《禹贡》和《山经》里的植被、矿产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湖北的植被覆盖率不错,矿产丰富,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分布带。  相似文献   

8.
一、最早的植物和动物的明确分类 约从战国时期汇集,西汉时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是一部专门解释古代词语的著作,书中有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等篇,专门解释动植物的名称。其中,前六篇主要包括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最末一篇主要讲家养动物。《尔雅》篇目的排列,明确地把植物分为草、木两大类,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这是我国最早的植物和动物的明确分类。 二、对植物生态学的最早论述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在我国和世界上最早论述了植物生态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比较《四库全书总目》、《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异同,进而分析《四库全书总目》中小说类唐代书籍的可信度,发现这些书籍总体可信度都比较高,并非杜撰、虚构,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土贡是指中国古代地方定期向中央进贡的经济制度,贡品主要是当地由特殊的环境而造就的特产。黄河三角洲具有典型的河流三角洲地理环境,自古不乏特色物产。历代正史、典志、地理专志等文献中对黄河三角洲的土贡特产多有记载,以盐、丝织品、海产等种类为主,其地域分布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生物学》中学会考版(修订版)目录 1.生物的种类 1.1 生物的分类 动物与植物的区别种的概念 二名法 动、植物分类 1.2 同种生物的变异 1.3 生物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历代对小说的分类方法很多,《四库全书总目》把小说分为三类:杂事、异闻和琐语.本文试图以《博物志》、《山海经》为例,从《博物志》的写作目的、两部书的性质、体例和内容等方面,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类的分类问题进行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日本的研究,汉魏两晋时代以《魏书·东夷传》为代表,记载限于正史,内容来自"闻知"(或"传闻之知").隋唐宋元时代,中日交往渐繁,记载不仅见于正史,而且略见于私家篇什,内容亦不仅限于"闻知".明代为了防备"倭寇",对日研究进展很大,有了几种专著.嘉靖初年,薛俊著《日本考略》,有人说它"内容极简陋,大抵取诸史旧文,分类排比,而多不能析其时代".但它毕竟是我国分类记述日本之始.特别是,它收集了三百五十八个"寄语"(日语词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日汉小词典".嘉靖末年,郑若曾编《日本图纂》(一卷),所绘《日本国图》和《日本入寇图》,是我国记载日本有图之始.万历年间,郑舜功著《日本一鉴》(一函五册,民国二十八年据旧抄本影印),作者曾亲至日本半年,详志日本地理、政制、物产、风俗等,卷首以长诗《万里长歌》  相似文献   

14.
“方物”是远古形成的一种认知方法,它既指“各方物产”,也指以“方”区分各方之物。“方物”的分类编码的功用,在《山海经》中表现为建立、区分各方神灵异怪。“方物”即是“方神”,其目的是为了“格物致知”,通过博物的形式来达成对事物利害的认识,并进而创立一种独特的宇宙秩序。  相似文献   

15.
朱大星 《家教指南》2011,(2):104-107
历代书目对诸子类典籍的分类多有不同。本文主要依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的分类,结合敦煌文献所存诸子写卷的内容及数量等,对敦煌诸子文献作了界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16.
县志作为记载一个特定地区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物产等方面的专用书籍,对该地区的音乐有着一定的记载。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潞城市自古具有深厚的礼乐文化,本文通过解读《潞城县志》五个版本中的音乐文献,将其分为礼乐与俗乐两类,礼乐以祭祀用乐为代表,俗乐以八音会为代表,从县志的记载中来初探潞城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俭出身于琅铘王氏家族,其《七志》是我国首部私人编撰的书目。《七志》以著录当代典籍为主。收录了前代书目漏收及后代新出之书,新增《图谱志》及佛、道两录,扩大了书目的著录范围。王俭在《七志》中首创传录体的书目体例,并对东晋以来相沿成习的书目分类体系进行变更,使之更符合当时官私藏书的实际情况。这些都对后世目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3,(22):48-49
中国历史上关于白化症的记载颇多,白化动物几乎皆被视为祥物。《国语.周语》:"王不听,遂征之,岗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关于白熊的记载。白化症是动物个体出现体内黑色素部分或完全缺失的现象,从而使动物看上去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9.
咏物诗是专以咏叹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申明事理的诗。咏物诗所咏之物多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咏物诗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的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咏物诗常常是以象征、比拟、比喻、联想、引申等手法通过所写之物来抒情言志的。小学古诗中也有几首咏物诗。如《鹅》、《草》、《梅花》、《咏柳》、《马》等。《鹅》、《草》、《咏柳》是单纯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不仅以门系类,缔造了三级文体分类纲目,而且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基础上对二级文类进行了删减与分合:一方面,广选经史篇目,增设叙记、典志类文体;另一方面,着眼文体形态,散碑志之文入记载门各类,并颂赞、箴铭于词赋类文体。这一相异姚选的文体分类,统一于曾国藩“义理、辞章、经济、考据”的体系中,体现了他切于世用、包纳百川的学术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