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陆军讲武堂存在时间长、规模大、培养人才多,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很有影响;在军事教育与学校管理方面很有特色。云南陆军讲武堂革命师生组织策划并参与了云南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予我们今天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国民革命的开展,与我国近代军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更是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在军事教育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特色及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及近代云南辛亥革命和近代云南革命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现代军事教育仍然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讲武堂学员到红军总司令的朱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总司令的革命生涯,始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这座被视为革命熔炉的学校里,他学到了扎实的军事知识。他一生的经历都与讲武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即从讲武堂的一般学员成长为爱国名将,最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成为红军的总司令。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伟大的人民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风景秀丽、绿树成阴的昆明翠湖西岸,有一座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这就是我国早期的军事学校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 清朝末年,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的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由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革命运动遍及全国。清王朝为了挽救垂亡的命运,扑灭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效法西方,编练新军,同时开办一系列军事学堂,以巩固其封建统治。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办的。1909年旧历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原武备学堂总办高尔登任总办(校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区中部翠湖公园两侧,今云南省农业展览馆及云南省图书馆亦为讲武堂范围。讲武堂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系在原云南武备学堂和陆军小学堂原址上扩建而成。讲武堂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  相似文献   

6.
张莹  赵向阳 《成才之路》2023,(33):29-32
河南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浓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河南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中,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更实质性的意义。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课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顾璟 《江苏高教》2020,(9):101-104
思政教育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通过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价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用好用活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江苏省革命文化资源概况,分析了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价值以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对江苏革命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实现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且二者在目标追求上具有一致性,这是革命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何以可能的主要依据。革命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网络信息的非对称性传播、时空疏远造成的叙事困境、功利性教育的潜在渗透、多元社会思潮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干扰等现实梗阻。破解这些梗阻的关键途径在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革命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革命文化的实践活动,加大对革命文化传扬与教育专项基金的支持力度,运用网络媒体平台强化对革命文化的教育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朱德元帅     
第一集 清末,中国政府腐败,列强横行。1909年,青年朱德和好友吴敬和怀着从军救国的思想,告别故土家人,去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几经周折后如愿以偿。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朱德接触了当时的进步思想,加入了同盟会,并在讲武堂组织了"五华社"。清政府在讲武堂的耳目田副教官企图开除朱德,正在讲武堂讲课的蔡锷保护了朱德。朱德请求在毕业后进入蔡锷的部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讲武堂办学历史的回顾,在云南讲武堂就职的海外留学生在中国历次革命战争起到重大作用,对中国革命及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们对我们的反思和启示、海外留学生对现今中国的和平发展、经济建设而言,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杜建君 《成才之路》2023,(32):29-32
红色文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人民群众与先进分子,通过共同努力形成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发展和创新,在此过程中红色文化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吸收,并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宝贵的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引领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推动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政教育温度、拓展实践活动。高校应努力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借助红色文化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功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化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主要载体培养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高校优秀校本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可有效实施文化思政,并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协同,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朱德的革命生涯始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传统美德在民间广为传颂,特别是他艰苦奋斗,永葆普通一兵本色的精神,是云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辛亥革命,是由滇西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滇南临安起义所组成。这三次武装起义,特别是昆明“重九”起义,讲武堂革命师生是主要策划组织者,是起义过程中的直接领导指挥者和积极参加者,革命成功后,讲武堂师生又是新政权的积极建设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5.
<正>红色音乐文化是指以革命歌曲、红色经典歌曲为代表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立足红色音乐文化内容与教育功能,深入分析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内在机制与重要意义,对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由张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作为承载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宝贵资源。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探索红色文化增色高校思政课堂,需要优化教育内容,深挖红色文化的思政元素;培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增强其对红色文化认同感;创新教育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统筹发展,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成果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然后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利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及传统节日等多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李根源在家族影响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资产阶级反清革命思想。为了实现反清革命:他创办《云南》杂志,鼓吹革命;组建云南讲武堂,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云南重九起义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元帅1897年生于广东梅县,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917年夏,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讲武堂)。在这期间,他勤学苦练,成绩优良,除学好炮兵课程外,还练就一手精湛的劈刀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时代,文化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文化不仅是民族创新力及凝聚力的根本源泉,更是强化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所在。红色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延展、赓续和超越,蕴含丰厚的价值意蕴和历史内涵。因此,把红色文化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既可以发挥红色文化特殊的资源价值,又可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与发展。诚然,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有着明显差异,本质特点在于其具有红色革命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蕴含的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切实丰富并充实思政教育内容,显著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