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借签前期研究成果和对高职院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的构成要素归纳为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课程团队、教学支持和应用效果5个维度。通过德尔菲分析法初步构建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效度分析、运用德尔菲专家评价法选择评价指标、采用判断矩阵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等步骤,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以期规范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从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要求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通过引入在线开放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以"商业类展示设计"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团队支持与服务四个方面论述了在线开放课程...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目标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跨区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建设策略研究,加强了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一体的课程开发共建机制,集合了高职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协同行业企业专家,制定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在线开放课程标准,构建立体化的课程内容,在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形成在线开放式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线教学的有效载体,但学习人数、课程数量的大规模增长与思政在线开放课程学生持续参与度却不匹配,而高职思政在线开放课程尤甚。通过构建由学习动机、元认知能力、信息素养、学习关系维持能力和学习自我控制能力构成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素养能力框架,并基于此提出促进高职思政在线开放课程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涌现出了 一批优质的案例和成果,但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开展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研究是保障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归纳总结出基于体用融合的共生式、基于课岗对接的匹配式、基于课证融通的协同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嵌入式等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关键点.同时,为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能更好地推广并落地实施提出除了政府、学校层面在政策、资金、平台、管理上给予基本的支持外,还需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基础性的课程建设质量,二是构建保障性的课程传播策略,三是推进关键性的课程应用环节.  相似文献   

6.
开放教育资源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以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评价标准,视频是开放教育资源呈现的主要方式,然而高职院校开放课程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对开放课程视频资源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放课程视频资源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2017年至2020年教育部认定的232门高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政策,结合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机维护与运用课程建设经验,从教学设计、课程内容制作、教学团队组建、课程平台选用、强化课程服务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并进一步提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线开放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以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生逻辑为出发点,从外部政策驱动、内生发展动力、满足多元需求三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建设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管理、教师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应用为驱动、以质量监督为保障创新性地形成“1-2-2-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推广.以船舶辅机课程为例,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船舶辅机在线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过程,以期为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国家及教育部发布网络学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文件以来,高职院校纷纷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网络通识课程的引入和应用情况成为高校、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采用网络检索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教务处是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和管理的主要机构,引入的课程规模主要由院校实力决定,课程平台选择注重资源丰富、使用广泛;高职院校普遍会将网络通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形式和考核方式多样化,但教学评价环节普遍缺失。最后,对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和应用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澳大利亚课程体验调查法,并根据我国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优化问卷设计,以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研究对象,科学测评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整体上看,基础技能习得和课程资源获取对学习体验影响较为显著;从分组比较上看,专业课与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占有优势,男生学习体验相对较好,而本校学生、外校学生与社会学习者的体验特点具有差异性,长期学习与高参与度学习行为对学习体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依据调研结果,从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方法、促进学习互动交流和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职学生主体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数据,了解高职学生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学习现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澳大利亚课程体验调查法,并根据我国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优化问卷设计,以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研究对象,科学测评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整体上看,基础技能习得和课程资源获取对学习体验影响较为显著;从分组比较上看,专业课与理论课的学习体验占有优势,男生学习体验相对较好,而本校学生、外校学生与社会学习者的体验特点具有差异性,长期学习与高参与度学习行为对学习体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依据调研结果,从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方法、促进学习互动交流和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毓龙 《江苏高教》2020,(12):152-156
以"金课"建设为理念推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需要重塑和超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课"建设不能局限于"课堂革命",需要实施综合的系统工程。高职教育应该侧重于技术创新创造的学科内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构课程体系。因其"工作过程"载体的特征、课程建设要适用于应用知识的行动体系;课程评价要趋向学习过程的外部性和社会化标准,以推动在真实职场环境中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要抓住课程标准这一灵魂,突出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教学目标评价,加快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支撑,"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花卉栽培"为例,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然后探究了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构建课程体系意义重大。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课程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和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可通过构建课程标准评价、科学认识教学过程评价、丰富学业评价内涵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内容,要构建结果考核性评价与教学过程性评价、单一指标评价与综合指标评价、课内评价与课外开放评价"三个结合"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立体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不同,针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差异化教学问题,设计并开发“微信+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实现微课发布、问卷调查、投票、关键词回复、在线答疑等功能。在线学习平台丰富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规范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上存在动力不足、评价标准难以统一、育人效果难以量化等困境。从建立激励机制、构建专业团队和搭建综合评价体系入手,突破困境,弥补不足,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与构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特征,提出高职院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应有的自主权,使学校课程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课程内容要影响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提高;开放的课程总量要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课程教学过程和回应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问题。所有这一切,都不应因学校规模极度扩张而导致课程评价与管理效果的减弱。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快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各高校掀起了一定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推进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对于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质量评价却还没有形成真正结合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文章基于课程效能理论,以高等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和定量分析,提出了多维度、多阶段的在线开放课程效能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并尝试构建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效能评价体系模型,以保障在线开放课程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