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器再造的过程,体会单位角测量的数学价值。2.经历探究、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等活动,总结使用量角器的过程。3.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4.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四年级《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中探索发明量角工具,体验和理解量角器构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3.联系生活,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常明 《广西教育》2012,(33):59-59
学生每次学完角的度量后,在量角的过程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量角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教师归纳出了“两合一看”(即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这么高度精炼的量角方法,学生还是不能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量感是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量感与测量的关系类似于数感与计算。度量的本质是度量数量的多与少,即以小量大,如以线量线、以面量面、以角量角,所有的度量都是在作比较。角的度量的本质就是所要测量的角与标准角的比较,即这两个“角”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知道要测量角的大小,包含两个方面:(1)测量的方式、方法(包括测量单位、进位制);(2)测量结果(量数)。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2.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使用缺损程度不一的量角器来量角、画角,可以激发学生灵活运用度量策略,促进量感形成。一、材料准备用透明纸绘制量角器,根据需要制作缺损量角器,如表1所示。二、使用(1)号量角器量角1.提问:你能用(1)号这把有缺损的量角器测量这个角(图1)的度数吗?  相似文献   

8.
学完"角的度量"后,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取本校及区内一所普通学校四年级共272名学生进行一次度量角的专项测试(说明:浙教版《数学》将"角的度量"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测试在新课后立即进行,内容为度量10个不同的角,度量误差在±1度的都算正确,度量正确1个角得10分,总分100分.测试结果为:满分36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13.2%;60分以下的88人,占全部测试人数的32.4%.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对量角的技能掌握得一般.那么学生的错误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教学应在何处着力?  相似文献   

9.
<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了解量角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最近,听了同样教学"角的度量"的两节课,对传统的教学设计和现在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与反思,对当前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去实施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游基宏 《江苏教育》2008,(18):25-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要测量角的大小?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了吗?角的大小如何描述?作为一种测量技能的教学,是否一定要按量角的步骤一步步地教?为什么要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除掌握量角的基本技能外,我们还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每每在讲“角的度量”时,我总是这样追问自己。  相似文献   

13.
角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教学角的度量。第一道例题让学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去量同一个角,从而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促使学生产生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愿望,引出量角器的认识。第二道例题教学量角,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交流,归纳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样引入:两个学生各画一个角,一生说“我画的角比你的小”,另一生问“小多少呢”。接着,呈现“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介绍量角器。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一]师:关于度量,同学们已经学过度量线段的长短,我们以米、厘米作单位,某一条线段里含有3个1厘米?它是3厘米(生)。如果它含有5个1米呢?(生:5米)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一个角),角的度量是量角的什么?是不是量它两边的长短?(生否定)那量什么?生:量它中间的宽度。生:量它叉开的程度。生:量角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师:那叉开的程度该怎么表示呢?人们也规定了一个单位?(屏幕动态地展示过程,教师作解说)人们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动态闪烁),就叫做一度的角。计量角的单位就是度。(板书并指导写法)师:(屏幕另出示一…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在分析、比较、推理和创造的过程中,探究度量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和创新能力。2.通过用损坏的量角器量角,探究量角器量角的本质,发现量角器的秘密,拓宽学生视野。3.在对比和改造过程中,体会测量工具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3.通过复习,进一步澄清学习"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  相似文献   

18.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于是我让学生再领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再试量。结果,量错的同学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1.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分析2.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分析生长点:角的概念,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角本质上不仅是一种“形”,更是一种“量”,是一种用来刻画两条射线张开程度的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是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角和比角,当此工具不能满足需求或者是不能直接比较时,就有了学习量角器的必要性。量角器顾名思义就是测量角的仪器,认识量角器,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量角器上的角在哪里,是怎样布局的。延伸点:量角、画角,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角的大小本质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三角函数     
基础篇课时一 三角函数的概念诊断练习一、填空题1.已知 - 990°<α <- 6 30°,且α与 12 0°角的终边相同 ,则α = .2 .若α是第四象限角 ,则π -α是第角限角 .3.扇形中心角为 6 0°,半径为 a,则扇形内切圆面积与扇形面积之比为 .4 .若角α终边在直线 y =2 x上 ,则 sinα=,cosα = ,tanα =.二、选择题5.下列诸命题中 ,假命题是 (   )( A)“度”与“弧度”是度量角的两种不同的度量单位 .( B)一度的角是周角的 136 0 ,一弧度的角是周角的12π.( C)根据弧度的定义 ,180°一定等于π弧度 .( D)不论是用角度制还是用弧度制度量角 ,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