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秦商人秦论访问吴国是在黄武五年,那时吴都不在建业(南京),而在武昌(今鄂州);当时吴国王孙权接见他正是在吴都武昌。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是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方言形成冲击。普通话和方言是共生共荣的语言交流方式,都是汉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推广普通话不能仅仅停留在不消灭方言的层面,更要积极主动地对方言进行保护。本文从语言生态观的视角,论述了保护语言多样性,维护语言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从语言规划的角度对方言保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伟芬 《文教资料》2014,(27):61-62
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国策,其必要性和成效已经得到认同。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理应受到保护。本文阐述了方言存在的价值,从政府倡导,保护方言;加强宣传,转变人们对方言的排斥态度;方言与普通话并重,创造方言和普通话共生共荣的局面;弘扬地方文艺作品,彰显方言的艺术魅力等方面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载体,是地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通话无法比拟的特性。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广普通话政策的施行,方言这一带有独特地域色彩的语言文化正面临着生存的考验。本课题着眼于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城郊地区小学生方言保留状况的调查,引起人们对方言的重视,从而认识到方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青少年抓起,开展方言教育,推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晋城方言属邯新片获济小片晋语,其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比如“可”“瞎”“险险”等使用率非常高,但由于语音、语义的发展变化,人们并不知其由来,故从三个平面理论分析晋城方言中常用程度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字源和字义的角度对词语进行考释,同时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晋城方言程度副词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鄂州方言中选取了一些常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脚部动作词,对其形、音、义进行了溯源式的考释,或推究本字,或考证词源。  相似文献   

7.
鄂南是以地理区域划分,将湖北地区南部的咸宁、黄石、鄂州等城市统称为鄂南地区。鄂南方言正是在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语言。为了发觉汉语言文化的特点,从改革以来不少的文学家、语言学家针对鄂南方言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词汇特点、语法现象、句式结构、语言价值等方面展现鄂南方言的魅力。本文将摘选其中的几个研究方面做简要陈述,并进行学术补充,希望以此帮助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安庆地区方言作为区域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区域文化符号和活化石,对其保护与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纵观安庆地区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表现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得力。因此,对安庆地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要以保护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安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为契机,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积极推行双语教育,让方言文化深入到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区和群众身边,树立方言文化自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高校和智库的力量,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常态化。要搭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顺风车,积极推动安庆地区方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口流动的加剧、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普通话已经越来越强势,使得方言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不少地方方言已濒临消失。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以及在此基础上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和研究已经相当迫切。因此,确立方言与普通话的平等地位、让普通群众认识到方言的作用、加强方言的记录整理和研究工作以及加强基于方言的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是保护方言并促使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出现了多种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完成民族语言统一,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而另一部分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理推广普通话。从几种观点角度出发,对方言的存在意义进行讨论,进而对如何传承保护方言提出若干见解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春夏之交,吴都鄂州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豪壮的人文历史吸引着四方宾客。 省文明小学经验交流会二届二次大会和省教育学会管理委员会小学专业组年会在此召开。东道主鄂州,以其浓酒似的热情承办“两会”。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领导亲临“两会”,给代表以支持和鼓励;市实验小学新民街小学的师生,在校长肖汉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能够唤醒方言保护意识并能养成保护方言之自觉。我们以临沂方言为窗口观察方言的变化,仅就部分语音变化而言,如中古入声的今调类、中古知庄章的今声母、尖团音、果摄一等见系开合口的今韵母等方面皆发生了较大乃至系统性变化。从变化的内容、幅度和程度而言,方言变化呈现出新老异读现象严重、方言变化分布不平衡两大特点。方言变化分布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地理区域、社会领域两大因素的不平衡。方言资源亟待保护,具体工作有二: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是语言服务的基础,而语言资源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障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及在运行中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依据内容与深广度,方言服务包括宏观和具体两种。宏观服务主要指地方政府有保证公民有学习和使用母语方言的权利,并享有获得母语方言服务的权利;具体任务包括方言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言资源保护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二是方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方言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这三种关系,我们才可以让方言放缓一下变化的脚步,按照正常的步伐行进,使语言和文化奏出更为和谐的旋律。唯有如此,方言资源则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方言消失与抢救方言已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课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方言消失对地方文化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方言是"口头非遗"的载体,"口头非遗"也成为方言的自然栖息地,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口来保护与传承方言不失为一种新方法与新途径,从而使地方文化与方言获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方言是地区之间交流的语言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方言的生存地位逐渐边缘化,保护方言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短视频平台给予人们休闲娱乐之所的同时,也为方言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本研究对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上的方言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言在该平台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孙曙 《生活教育》2012,(4):72-7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以“目标管理,量化评估”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本措施,加大行政管理力度来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普及水平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在学界和民间也出现了质疑之声,特别是越来越严重的方言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和语言政策。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必须尊重保护方言,普通话教育和方言教育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6.
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承载着积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些特殊目的而言,必须保护和提倡方言。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与方言的关系,并以商州方言为例,概述其承载的地域文化信息并得出结论,方言在地域文化传承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进而提出保护方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方言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苏北方言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差距,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受经济全球化、普通话推广和缺乏方言文化保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苏北方言文化日渐式微。为此,我们从国家语言政策、现代科学技术、学校教育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来扩大方言文化的传承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方言谚语沉淀了方言区人们的文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形形色色的当地文化。对定襄方言谚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一个侧面来透视定襄方言谚语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现象。在研究方法上,文章综合考虑定襄方言谚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信息以及物质文化本身的内容,从衣、食、住、行、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定襄方言谚语系统与当地物质文化达到较高的融合。为正确、全面地掌握方言谚语的内涵,准确、简明、透彻地描写方言谚语的语义提供帮助,有助于人们认识当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方言可谓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各具特色的方言逐渐流失.为了使得方言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文章从陈食镇动物名称词着手,通过对陈食镇动物名词的发音、特点的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学视角看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多样性、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角度来看,方言电视节目有助于保持语言及文化的多样性,能调动民众自觉保护和发展本地语言文化的积极性,方言电视节目是普通话节目的有益补充和调剂,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但方言电视节目应把握质量、避免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