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历年的中考阅卷中总是因一个同样的问题而感叹,这就是考生卷面潦草、默写因错别字、不规范字而失分严重。阅卷教师常为学生常用字写错、看不清字迹笔画而头痛,弄得神不清、气不爽,慨叹学生写字背书之功是每况愈下!一个连字都写不端正、写不准确的学生谈何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书写现状的确令人堪忧!教育部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后来又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  相似文献   

2.
最近西和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作文竞赛的阅卷结果显示,小学生的作文比初中生的作文写得有特色,想象也丰富;初中生的作文已有程式化倾向,但比高中生出彩。而高中学生的作文则是清一色的议论文,且语言呆板,这令阅卷教师惆怅不已,唏嘘再三!不仅如此,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即使硬着头皮去写,也只是敷衍塞责,完成任务,所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无可观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考场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可阅卷结果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写的话题作文,往往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谋而合地写成了千人一面、万口一腔的文章。如此老生常谈,一是阅卷老师不喜欢,二是因缺乏新意而难以出类拔萃。这主要是由于思维定势,只会从单一的思维源出发,不懂得换元思维所致。假如学会多方点击话题,不断变换思维角度,运用多层次、多侧面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式来立意明旨,其结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笔者曾拟“十”为话题作文,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见仁见智地观察联想、立论树旨训练,结果…  相似文献   

4.
刘秀平 《考试周刊》2012,(92):101-101
在批改作业和阅卷时,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的书写不规范、不整洁,甚至很难看清楚。也正因为学生们的书写不规范.而导致他们试卷不清晰,英语书面表达部分的得分率较低。而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写的能力包括文字书写能力、听说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教师指导还是学生写作,过多关注的常常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而对许多作文“小节”则重视不够,甚至忽略。这就使得为数不少的学生平时太随意,考试吃大亏。所谓作文“小节”,主要包括文面的整洁清楚,标题的醒目规范,少写甚至不写错别字,标点清楚规范,字数符合要求,段落安排适当等。下面仅就参加高考阅卷发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教师都有一个同感:八成以上的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而写得好的却不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检验师生教与学效果的手段。而试卷则可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在教学中,我通过试卷将充满热情与厚望、激励与鞭策、鼓励与赏识的语言带给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比起仅判分数更能温暖人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对学习成绩好、态度端正的学生———要求“更上一层楼”。这类学生大都知识扎实,自信心强,有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因此在阅卷中要做到:(1)激励多向思维。目前考试多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试题。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把与题意相符的答案全部写上(也没必要)。阅卷时,对…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重开篇而轻结尾,不懂得文章结尾的点化艺术,本可锦上添花或力挽狂澜,却因草草收笔而留下不尽的遗憾。  相似文献   

9.
八月的细节     
独眼龙我这段时间,经常与来我们华中师范大学参加2007年湖北省语文高考阅卷老师接触,谈得最多的是关于作文。也难怪,我们常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还不够,大名鼎鼎的学者孙绍振先生正向国家教育部上书,要求语文高考只考一道作文,其他的就不必考了。显然,决定语文好与坏关键在作文。高考阅卷老师说得最多的是学生作文时往往写不好细节,我们不是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吗?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学生的书写水平发生了严重滑坡!”“许多大学生写的字.真没法看!”高考阅卷老师和人才招聘单位的人员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如何抓好写字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呢?下面结合自己在书法教学方面的经验.来谈谈我对写字教学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多“读”是必要的,多“写”也是必要的,而了解并分析一下阅卷人的阅卷习惯,弄清楚阅卷人在阅卷过程中比较看重的是哪些问题,对我们写好中考作文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期末考试,有一道写成语的题,有一些学生写了“机智勇敢”“努力学习”“意志坚强”等。阅卷时教师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这是成语,有的认为这不是成语。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干脆“放宽政策”:像这些辨别不清的四字短语都算成语。  相似文献   

13.
一节看图作文课。画面内容是:天下着大雨,一名小女孩在雨中跑,另一名小男孩拿着一把雨伞在后面追。学生写道:老天不作美,竞下起大雨来,丽丽和明明因一点小事而打起来.丽丽冲进了雨中,明明拿着一把伞作武器,丽丽边跑边朝紧追不舍的明明喊道:“别打了!别打了!”结果,这位学生的作文因思想内容不健康而挂了红灯。经老师的指点,这位学生才恍然大悟。应该写好人好事,如小男孩雨中给小女孩送伞等。试问:诸如此类一次次的红灯,一次次的否定。学生还敢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吗?  相似文献   

14.
历史材料题是同学们在历史考试中得分率不高的主要题型,这是历年高考阅卷中明确表现的问题。从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阅卷过程看,对历史材料题同学们明显失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因不认真审题或不理解题意而答非所问。2.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张冠李戴。3.因缺乏历史思维能力而盲目做题。  相似文献   

15.
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会考作文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喜忧参半。现将阅卷中的感受说一说,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考生在会考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抛开原材料的要求,另起炉灶。原材料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而有的考生却另行其道,置原材料于不顾。比如《难忘的深秋》,写了个人的一段情感历程,是典型的记叙文;《下岗》则写了父亲下岗后自己的家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也是记叙文。而且写作内容偏离了原材料。  相似文献   

16.
言中之意某日教室中阿人考试不及格。老师在训话:看看别人想想自己。阿人灵机一动便说:喔,我知道了。看看别人的答案再想想自己的嘛。不公平老师罚两个不守规矩的孩子放学后,留下来把自己的名字写一百遍。一个小孩写完回家了。另一个仍在写着。老师问:“怎么回事!”那孩子哭着说:“太不公平啦!他的名字叫丁一。好写得很。而我却叫魏鑫龙。光是那个该死的‘鑫’。就有二十四画呢!”成语某师出了一道“形容一个人其貌不扬”的成语。在阅卷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答案:“丑陋无比”“牛头马面”“尖嘴猴腮”“科学怪人”……没有人答对。而改到最…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不少学生常这样抱怨。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以下的五个要领,那么,就可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第一个要领就是“拟好作文题目”。近两年来,话题作文逐渐成为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考生文章写得不错,但拟题却有些不尽如人意。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人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如果“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进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8.
金功发 《教学月刊》2004,(10):13-14
阅卷回来,一个问题总萦绕在心:学生写了大量的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但高考作文水平、分数为什么总是上不去?想到这就不能不谈到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抽样统计,下面的问题是比较典型的。  相似文献   

19.
〔夺魁实况〕2000年元月18日上午,湖北省宜昌县教研室统一组织了全县期末统考。作文题目是:“根据你对漫画《谎话的产生》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随后,又组织了全县统一阅卷。在期末复习、考试和阅卷期间,笔者作为任课老师,因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一直挂念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回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每每处在大功即将告成但“功亏一篑”的境地。比如,学生因画不好猴子的尾巴而沮丧,因折叠不出小帆船的桅杆而急躁,因列不出数学算式而抓耳挠腮,因写不出作文而泪流满面,或者困犯了错误而茫然……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学生是不屑一顾.还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是侮辱学生“蠢货”、“笨蛋”,还是代替学生去做,越俎代庖?显然,这些做法均不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